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装16开,定价8500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本书收录民国时期编印发行的著名公立与大学图书馆馆刊十余种,如《北京图书馆月刊》、《河南图书馆馆刊》、《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年刊》、《辽宁省立图书馆馆刊》、《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等,对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民国时期,四川省立图书馆多管齐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是通过收藏古籍,使得一批珍贵古籍免遭损毁,流传至今,借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二是通过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学术活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条件;三是通过创办刊物、举办展览等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显示了四川省立图书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是我们观察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杨志永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0-133
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我国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事业跌宕起伏,大量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数据、资料毁于战火。文章研究民国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变迁情况,重点探讨此次变迁的阶段性、时空性、层次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并分析此时期图书馆事业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国时期,浙江的公立图书馆事业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浩劫期。通过对浙江省公立图书馆的选址与馆舍面积、藏书与分类,人员与办馆经费,阅览制度与运行情况的史料考证与分析,发现浙江公共图书馆事业虽受到社会动荡、经费不足、民众教育水平较低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总体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办馆思路对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4):111-120
李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曾任国立北平图书馆中文期刊组组长兼阅览组组长、河北省教育厅督学兼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馆长、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季刊?编辑等.他精通馆务,著述丰富,在目录编制、阅读推广、学术机关调查、版本与书籍装帧研究、儿童图书馆与小学图书馆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其存续的20多年时间内,曾先后举行了6次年会.从年会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协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37年以前的初创、发展时期与1937年以后的衰落时期.协会通过年会这种形式,有力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通过对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的考察,可以从中反映协会促进民国时期图书馆界的交流状况,以及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晚清零星的图书馆学术思想著作,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大量出现,标志着图书馆学术已从萌芽阶段发展到繁荣时期.论文从分析晚清和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征人手,揭示两个阶段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连续性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晚清至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无间断的发展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大量出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是我国藏书机构体制由藏书楼转变为近代图书馆的重要变革时期,此时期图书馆在管理模式、服务理念与手段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图书馆管理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集中表现,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了图书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西方管理思想的传入使图书馆逐渐形成了近代科学的管理系统;图书馆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文化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太谷作为民国时期山西经济社会最为活跃与发达的地区,其图书馆民国时期的管理思想、机构设置、管理体系都有着极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对当代图书馆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民国时期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举办第一届展览大会的历史背景和展览盛况,对五个展室分别作了极为详尽的介绍,弥补了馆史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报刊作为重要的史料资源,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均有收藏.文章在调研全国高等院校民国时期报刊分布现状、数字资源建设情况等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民国时期报刊的整体建设情况,并就如何结合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更有效地进行民国时期报刊的馆藏资源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的馆刊,《学风》刊载了为数众多的研究安徽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在推进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研究直到今天还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上半叶浙江图书馆馆刊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图书馆(曾用名浙江公立图书馆、浙江省立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是二十世纪初我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它在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由于它丰富的藏书,不断改进的工作方法和多样的服务方式,曾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成为国内省级图书馆的中坚。浙江图书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图书馆界,更由于办理刊物多样、办刊时间较长、覆盖面较大,影响深远而为业界所称道。因此,在这里探讨浙江图书馆的办刊经历、刊物特色、刊物影响等,从而确定它在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上的历史地位,对于今天图书情报界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日伪时期的伪河南省立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雁  张莉 《图书馆》2002,(4):92-93
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日焦河南省立图书馆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4.
张行  谷娜 《图书馆》2021,(3):16-20,44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柳诒徵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长达20年,先生以传播文化、牖启民众为阅读推广理念,以藏书建设作为阅读推广基础,完善规章制度作为阅读推广的保障,编制书目作为阅读推广的工具,开展参考咨询举办展览等学术交流活动作为阅读推广的手段。先生对图书馆服务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省立国学图书馆的阅读成效,为现今的阅读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民国时期还没有阅读推广这样的概念,但是柳先生在国学图书馆进行的实践活动,对当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阐述民国时期县立图书馆的起步、发展到毁损、停滞,展示了我国县市图书馆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史,时间跨度为辛亥革命前到辛亥革命后,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6.
陈训慈是现代著名的图书馆事业家,1932年出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文章介绍了陈训慈在任期间先后创办的多种期刊及其颇具特色的编辑理论和出版思想,在当时学界和出版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昭 《图书馆界》2013,(5):38-41
民国时期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图书馆除了为到馆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还为馆外读者提供服务,主要有通信借书、巡回文库、陈列图书、送书服务、代理借书等多种.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民国时期图书馆馆外读者服务工作的概况及其特色,相关业务研究对现代公共图书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是民国时期第一个以“流通”命名的图书馆,该馆主要开展读者到馆借书、通信借书、巡回文库、陈列图书、车送书、代理借书等业务,并出版期刊和图书,推介新书,总结流通图书馆的办馆经验.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该馆的发展历史和业务情况,重点分析其特色.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的相关业务对现代公共图书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古籍整理出版繁荣,国立图书馆和各个省立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藏书和藏版优势。刊刻古籍,且对于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尤其重视。河南省图书馆从其建馆伊始至今,坚持一贯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优良传统。民国二十一年,井俊起担任馆长以后,加大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的力度。刊刻了以常氏兄弟著作为代表的中州丛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安徽省图书馆史上有影响的先贤陈东原和丁宁的事迹.陈东原在就任安徽省立图书馆馆长期间,以教育家的眼光,视图书馆为社会大学校,他努力筹划,发奋工作,使安徽省图书馆各方面建设进入近代图书馆的先进行列.丁宁在词坛上享有盛誉,她大半生献身于图书馆事业,为省内外知名的古籍专家、"活目录".她舍身保护文化遗产,在祖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