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卓 《大观周刊》2011,(19):54-54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七夕书单     
《全国新书目》2023,(8):108-111
小时候总以为爱情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完美,长大了才知道爱情不是遗世独立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又具体的反复磨合。人心有多复杂,爱情就有多复杂。我们理应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恋爱感觉,而是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这门选修课从来没有人来教,爱与被爱只能自己摸索。好在我们还能从书里一览爱情百态,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  相似文献   

3.
韦琨 《大观周刊》2011,(38):119-119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大学生极为关注的经久不衰的热点,在食堂、教室、宿舍无处不有谈论爱情的话语。但爱情也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他们却不懂追求方法和思路,导致在爱情上挫折重重,影响学业。我们通过提升自我、培养感觉、制造话题等路径让谈恋爱的大学生迅速进入恋爱状态,找寻到自己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0,(32):51-51
叛逆是恋爱,命中注定是结婚;前卫是恋爱.传统是结婚.菊豆是恋爱,油麻菜籽是结婚,激情是恋爱.爱情是结婚.烟火是恋爱.钻石是结婚,提款卡是恋爱,储金簿是结婚,发明家是恋爱,哲学家是结婚,  相似文献   

5.
大众社科     
《爱他吗?带上你的鞭子》李樱子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18元 本书对男人作了透彻分析,让不了解男人的女性聪明和豁达。本书适合正在恋爱和即将恋爱的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深入地解剖了"一周CP"这一线上恋爱交友平台对于虚拟亲密关系的建构,并从其媒介使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媒介期待、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和媒介的"弃用"与不满足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使用者的媒介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本文以"理想爱情"来概括"一周CP"的线上技术和匹配机制所建构起的爱情乌托邦,以及其所试图传达和宣扬的恋爱观念;以"爱情理想"来概括女性使用者在媒介使用和"弃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个人恋爱观念。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断裂之处和矛盾之处的分析,深入理解当代女性的婚恋交友行为和个人爱情理想,从而解读更为宏观的社会心理和时代心理。  相似文献   

7.
本书通过戏剧、诗、小说、电影等名作,以及我们在恋爱、婚姻、家庭、购物等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事例,将难解的经济学用语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述出来,让我们学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和看待生活。本书在短时间内重印15次并修订再版,稳居畅销书榜前列。  相似文献   

8.
《爱情不设房》是博采雅集和榕树下合作的一本书,是笔者经手策划的图书当中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在这部书中,作者四丫头将房子与爱情的关系写的很通透,这样还原人生状态的文字直逼人心。它揭示了我们这代人面对爱情和房子的尴尬与困境。有温暖也有绝望,有爱情也有冷冰冰的房子。我策划这本书“献给所有为爱和房子而挣扎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6,(12):29-30
为了拥有一份独立平等的爱情,她和他在大学校园里签订了一份“恋爱公积金协议”,两人每月往银行卡里存入相同数字的“爱情基金”,将来要是一方抛弃另一方,恋爱公积金的余款归受害方所有。大学毕业后,他们相继走上工作岗位,收入越来越高,“公积金”越存越多。5年后,已这16.9万元“恋爱公积金”对薄公堂……[编按]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2,(2):134-135
<正>祺瑶原名张卉妍,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高级图书编辑、撰稿人。长期从事经济、励志、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似乎可以很轻易的到来,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爱情似乎又很艰难,让你历经苦难。余生如此漫长,爱情往往让人不忍细看。本书讲述了一些爱情故事和经历爱情的人,作者用温暖的笔触轻轻记录,其中既有人情冷暖,也有世态炎凉。也许人们在意的不是那个曾经爱过的人和事,而是曾经的自己和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2,(36):24
本刊讯(记者韩阳)著名作家王海鸰继《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成长》后,首次聚焦80后的奋斗与爱情,再掀"新恋爱"狂潮。长篇小说《新恋爱时代》围绕三个不同背景、个性不同的80后年轻女孩儿的情感故事展开。初入职场即面临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压力,既要坚守独立,又要追求幸福,且看她们怎样左突右冲,权衡取舍……小说全方位阐述当下80后年轻人的爱情观及人生  相似文献   

12.
在这本书里,你既可以读到梅兰芳的人生传奇,也能看到孟小冬的人生轨迹。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爱情,既是大师的传奇,也是凡人的无奈。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3.
《有生之年遇见你》是一本让人迷醉的书,这是我201 1年策划的第一本爱情小说,从策划包装到书的内容都是我满意的一本爱情小说,也是受朋友们赞誉比较多的一本爱情小说.以这本爱情小说为起点,我策划的爱情小说书渐渐形成一个爱情小说系列:《如果爱情可以转弯》《爱情不设房》《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忍住不说我爱你》《如果,我说我爱你》……《有生之年遇见你》这本书很"虐心",你读着难受,却丢不掉,你会强迫自己一直读下去,看到爱情的结局,看到人生的世相.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书选取20世纪上半叶的40对文化名人,通过还原他们生活、恋爱、婚姻的时代镜像,展现那个时期多彩的社会婚恋风俗画卷,追寻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0,(39):14-14
对于爱情,娱乐圈里的明星们有的喜欢玩高调.有的喜欢玩“躲猫猫”,其实.恋爱并没有什么.明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正大光明的恋爱是人之常情.躲躲藏臧实在是有失身份。看看下面这几对因电视剧结缘的明星.不仅大方公开,假戏真做的还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军校男性青年学员爱情心理、恋爱选择与择偶倾向,为进行婚恋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95名军校男性青年学员,采用自编的择偶倾向调查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72%的青年男性学员正在恋爱或谈过恋爱,51%的青年男性学员表示恋爱是为了结婚;2择偶的人格特征排序居前3位依次为:孝顺(25%)、忠贞(23%)、善良(15%);择偶的社会特征排序前3位依次为:价值观(22%)、兴趣爱好(14%)、家庭条件(12%);3大多数青年男性学员认为恋爱审查、两地分居、经济地位等军队和军人的特殊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婚恋;441%的青年男性学员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的态度。结论:军校男性青年学员婚恋观比较端正,责任感较强;他们在择偶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个人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邓伯超 《大观周刊》2011,(33):31-32
本文叙述了一位新时代军嫂小毅和周连长恋爱、进军营结婚的过程,真实地描写一位大学生对最可爱的人的无限敬仰、忠心与爱情,践行自己的爱情诺言。文中也叙述军人训练艰苦:冬练三九、夏练三寒。热情洋溢地歌颂一对新人的幸福婚姻生活,表达作者对新时代绿色军营生活的留恋、赞美。  相似文献   

18.
谢捷 《新闻爱好者》2011,(1):126-127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在美国南方的清教传统以及种族主义、奴隶制度等造成的世俗观念的重压之下,没落贵族爱米丽的爱情之路遍布荆棘。青年时代。因父命难违而错失许多恋爱良机:父亲死后,她勇于蔑视世俗,爱恋北方佬却遭到镇上人的种种阻挠;中年乃至老年,爱米丽在对爱情绝望之余,亲手毒杀了情人,而后厮守死尸四十年。她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本文旨在通过解读主人公爱米丽的爱情悲剧,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作者福克纳对人性的鞭挞、对南方清教传统的谴责以及对爱米丽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重温戴安娜     
戴安娜是一个世界性的、极富争议和影响的人物。在她不幸遇难后,仿佛是一夜之间,关系她的图书便铺天盖地。1998年,由她最崇拜、最爱戴的情人詹姆斯·休伊特所写的《爱情与战争》一书在英国出版,马上风靡一时。现在,这本书终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与中国读者见面,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去重新品味二十世纪末期人们津津乐道的这一爱情故事,自己去判断相关传闻的真实与否……  相似文献   

20.
“一头栽下去”.是很多人恋爱时都要经历的过程。但是你可知道.就像爱情一样,工作也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