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画与幽默     
石宏 《档案管理》2006,(2):90-90
汽车在水塘里她:“车子坏了。化油器里进水了。”他:“化油器进水?简直荒谬可笑!”她:“我跟你说,车子的化油器里有水!”他:“你连化油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要检查检查。车子在哪儿?”她“:在水塘里!”看病前天上班时,我觉得不太舒服。同事赶紧陪我去医院。为了能报销,同事让我用他爸爸的名字。我难受得要命,门诊挂号和填化验单都是同事帮我弄的。抽完血,护士交代:“你明天中午到医院的接待处取化验单。”第二天,我不是特难受了,就自己来到医院。接待处的护士问:“你是取化验单吗?”我说:“是。”护士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大摞化验报告问我:“你…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读到了一本关于美国编辑写给中国编辑的书,觉得启发很大.编辑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可是为什么编辑总是得当无名英雄呢?每一本书的封皮照例都会提到封面设计者、绘图者或是摄影者的名字,为什么独独编辑却要隐姓埋名呢?为什么不把每一本书的编辑名字列在封皮上或版权页上呢?为什么好编辑不能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呢?  相似文献   

3.
在自己的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看起来是理所当然而又容易做到的事。但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署名纠纷,古今中外皆有。近几年,我国大陆也日益多了起来。不仅有私下争议,有些还“法庭相见”。这些纠纷是怎么引起的?如何看待?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据我收集的资料,署名纠纷有以下几类: 冒名投稿也就是说,明明是自己写的文章,发表时却不署自己的名字,而署上别人的名字,况且没有人逼迫他,完全出于自愿。这种反常的现象该怎么解释呢?冒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企图呢?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640年出版了他的长篇小  相似文献   

4.
“范长江新闻奖”无疑是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励之一。能获得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许多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获此殊荣的。从我国几十万新闻工作者中每两年筛选出那么10个人,可见获得范长江新闻奖是颇不容易的,只有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才可以获此殊荣。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哪些优秀品  相似文献   

5.
御驾亲泡     
设想有这么一位男人,年龄刚过30,权势在手,喜好游乐,处事不羁,且不难看。明明身为总裁,却偏偏要把自己下放做分公司经理,带着一帮人在基层冲锋陷阵。是不是很另类的钻石王老五?参加电视相亲,是不是美女们的灯都会为他而亮?是的,他的名字叫做朱厚照,史上称他明武宗。他给自己取个名字叫朱寿,又封自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院二楼新闻官的办公室里,有的女秘书在整理文件,有的在同记者聊天。一位年轻的男职员正在打字机前象是赶个什么文件,忽然着急地抬起头来问:“喂!布热津斯基的名字是怎么拼写的?”我们正好在场,几乎笑出声来。国务院的文书拼写不出国家安全助理的名字,岂不有点可笑。可是再一想,我们写文章时遇到这个名字,每次也都得查问,否则难保不拼错。正如一位美国教授说的,在美国能一个字母都不错地拼对这个姓名的人不多。这位  相似文献   

7.
从北国的千里草原到南疆的天涯海角,提起“乌兰牧骑”的名字,哪个不晓?提起“乌兰牧骑”的事迹,哪个不夸?提起“乌兰牧骑”的节目哪个不说好?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7,(6):17-19
张严平,何许人也?初看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甚熟知。可是只要一提及王顺友、杨业功、张云泉等先进人物,你必然会回想起他们事迹报道中那些感人肺腑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彼得?海斯勒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何伟这个中国名字就熟悉得多。早在2007年,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就以何伟为名在《读库》上连发《遍走长城》和《中国的速成城市》两文,以讲故事的方法对长城和中国城市发展进行深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嘎子,海娃,王二小……提起这些小英雄的名字,当今三十岁以上的人谁不对他们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机智勇敢与敌斗争的故事耳熟能详?刻画这些小英雄的电影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他们曾经是中国几代人成长过程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11.
品牌与定位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聊天,有人质疑:《中国财富》的定位有问题。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中国财富》的定位是做了大量的分析和印证之后做出的,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于是急忙追问。那人说道:你们叫《中国财富》,就应该做财富,做资本,现在你们做方法和经验,定位有问题。听了这番话,我哭笑不得,根据名字做一本刊物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果一个人没听过“汇丰”,他会不会以为是一家农业公司?如果有人没听过“雀巢”,会不会以为这是一家环保公司?至少我第一次听到“可口可乐”的时候,我以为是一种新的巧克力。一本刊物的品牌,也就是名字很重要,但是名字并不等同于定位,甚至不等同于品牌。品牌至少包括两部分:品牌本体和品牌诠释。品牌本体就是品牌本身的构成,例如名字、图形、颜色等等。而品牌诠释则包含品牌的意义和其传输的概念,在很多时候,品牌的意义取决于我们怎么进行解释和推广。很多人问我:“《中国财富》偏财经、偏产经,还是偏企业报道?偏管理、偏故事、还是偏概念?”,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回答,因为大家的定位方式不一样。而在《中国财富》,定位这个问题,直接上升到产品营销的地步。众所周知,产品的营销发展简单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和顾客导向阶段。产...  相似文献   

12.
在书店挑了一本连环画,封面上只印着改编者和绘画者的名字.原书名和原作者的名字呢?我打开扉页、版权记录页,都没有.是不是这本连环画的改编者和出版者疏忽了  相似文献   

13.
正像世界上很少有人不知道诺贝尔奖一样,世界各国的新闻界人士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普利策奖。能获得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已成为西方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奖金的普利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工作和思考约瑟夫·普利策,一八四七年四月十日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小粮店主家庭,父  相似文献   

14.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有这样一段笑话:某人识字不多,花钱买了一个县官。一次升堂问案,书吏呈上名单,上开原告叫郁工耒(蕾),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这位县官执笔点原告唤曰:“都上来。”三人齐上。官怒:“本县叫原告一人,因何全上堂来?”吏在旁不便直言其错,说:“原告名字,另有念法,叫郁工耒,不叫都上来。”官又点被告,误叫“齐下去”。于是三人齐下。官又怒;“本县叫被告一人,因何又全下去?”吏又禀曰:“被告名字亦另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阅读和整理古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古书中有的字笔划不全的现象,如“世”字少了一笔成“■”,“丘”字少了一笔成“■”等。这是否印刷出版中的错误呢?不是,这是因为“避讳”而造成的结果。什么是避讳?避讳就是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得直书,在文字上则要用改字、空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如果违反,就是犯  相似文献   

16.
论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观念与功能认同 按照一般人的认识,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家庭主要承担儿童的品德、行为教育,学校则主要负责知识、技能、能力的教育和培养。然而,这种观念愈来愈受到崛起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挑战。例如,一个儿童未必进入学校,就可坐在电视机前跟随绘画系列讲座学习简单的绘画,这是不是教育活动?一个原本没有多少音乐修养的人不断地从广播中知晓了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的名字,并拥有了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这是不是教育活动?1989年,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与《中国电视报》举办了一次“电视你我他”有奖征文活动,获一等奖的《七旬老农话电视》中说得极朴实也极动人:“就说养猪吧,先前是两瓢泔水一勺糠,它愣是不长膘,还爱闹个病……自打我按照电视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名字何时在中国出现?后来又怎样演变为我们今天读到的统一中译名的?这些都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实,笔者对此作了一些考证。  相似文献   

18.
如此署名     
某省报2004年12月27日B4版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生活的情趣怎能一“网”打尽》,内容是丈夫以第一人称诉说下岗的妻子玩电脑入迷,不做饭不理家,不按正常时间起居,不分白天黑夜玩电脑,使作者苦恼不堪。文章写得生动感人。但文章作者竟然署了两个人的名字。这就奇怪了,难道一个妻子有两个丈夫?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报刊上的作者署名可谓花样多多,有的一个名字七八个字,有的用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当名字,据说是新潮风雅。现在不规范到第一人称写妻子的文章署两个名,而且是纪实作品,这太出格了。建议主管部门对署名做适当规范,使之符合起码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类别的明星,如何打造明星书呢?如何让Super Star变成Super book呢?明星是一种气质和思想。日韩世界杯时值盛夏,贝克汉姆是唯一穿长袖球衣的球员。原因是他听说日本人不喜欢纹身,而他的背上纹着守护天使和儿子的名字,手臂上还用印度语纹着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栏目之外。电视人面对“电视浅薄”的诟病,投入大型人文纪录片以自强。在过去两年,我们想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它的名字叫《红头船时代》,片长3小时。获2006年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