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其第八部小说<爱>运用了大量象征意象.这些意象成为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对刻画人物性格、展示矛盾关系、揭示小说的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意象的层层解读,在向读者展现意象美的同时,揭示小说"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何继玲 《考试周刊》2011,(39):27-2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一部自传性小说。小说中的几个特殊意象是诸多评论家所研究的对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意象,发现小说作者运用这些意象反映并表达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处境和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深受西方读者欢迎。其中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喜福会、风、天鹅等意象上。分析这些意象蕴含的象征含义,可以揭示出美国华裔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象征意象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深刻的意蕴,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心理象征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他不仅运用多种类型的象征如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来展示社会现实,揭示人物命运,而且特别擅长于借助种种意象,暗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没有表述出来的、驱动人物的心理动力,隐含地表达小说主人公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展现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5.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钟》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一部力作。以“钟”为统领的意象性构造,使作品具备了“诗性”韵味与感染力。意象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深化和拓展了小说的主题与想象空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白鲸》是一部宗教色彩浓重的小说,诸多文章只是从人物形象及主题对作品进行解读。本文运用原型意象理论,对作品中体现的原型意象进行研究,并对小说说体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就已有了明确定义。认真研读铁凝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创作之初她就已经在运用意象,小说中的那些空间场景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已经不再单纯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而是能够充分表达人们内心世界和揭示人类情感关系的空间意象。作家铁凝通过有力地刻画城市空间,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空间对于人们心灵的严重禁锢,从而阐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钟》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183;默多克的一部力作。以“钟”为统领的意象性构造,使作品具备了“诗性”韵味与感染力。意象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深化和拓展了小说的主题与想象空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张梦 《现代语文》2010,(6):48-49
《红楼梦》是诗化小说的典范。曹雪芹对古典诗词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小说中诗一般的意象,赋予了这部巨著以无穷的文学艺术魅力。神话意象的营造,使小说文本具有深厚且神秘的意蕴,充满着诗性之美。悲剧意象的营造,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索,引导我们去体验人生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塃老板》所呈现的是突出的“原生态”话语叙事形式。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定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矿山的人文境况,人们为了更多地索取、疯狂地积累而导致人性的丧失,悲剧的产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现了突出的对于人生、人性与人的未来的人文关注,从而突显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地质资料的归档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学之间的关系,认为前者是后者课程教学的一条隐藏的暗线。地质资料的归档和利用贯穿了矿山地质的前期工作、设计开发、矿山生产和矿山结束全过程,并对各课程理论和技术等支撑,各项地质工作又对地质资料形成补充和更新。我国当前地质资料归档更加规范和系统化,将其和矿山地质学教学内容结合,将使得该课程教学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网络、数据库和资料库不断交换的开放型课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矿第一井”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但在古代都是手工开采的煤窑,其第一井已不可考。近代煤矿指以使用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采煤企业。中国的近代煤矿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是1876年6月开始开凿的台湾基隆煤矿的八斗子矿井。今天开滦唐山矿的1号井不是“中国煤矿第一井”,也不是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但它在中国煤炭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特殊动力现象,它是煤矿一个重大灾害,针对一起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介绍了事故处理方案的从确定到实施的简要过程,同时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根据这起在78小时后成功抢险出一名遇险人员的事故处理,首次提出了在突出发生后人员生存条件评估和如何尽可能确定遇险者分布位置,为以后类似事故处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矿山技术相关学科教学的特点,以矿山技术多媒体课件在当今技工教育中的发展应用为背景,介绍了课题组研发的《矿山安全技术》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及其相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阐述了其在矿山学科技工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炭企业应急能力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煤炭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增强煤矿安全管理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HP法构建了系统结构层次递阶图,将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因素分解,直观地反映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并对各指标因素的权重计算,引入了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达到满意的结果。实例分析表明,采用AHP法构建煤炭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煤矿工程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涵盖了煤矿矿井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研讨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煤炭开发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挖掘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灾害、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地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采矿工程核心课程《矿井开采设计》的教学质量,将传统授课方式改革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发布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点学习,课上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研讨互动式教学,课下利用“学习通”进行答疑、学习效果统计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矿井开采设计》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有煤炭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后,大量的农民工已经融入矿山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有关内容认为,要充分调动农民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其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突出政治待遇平等,经济待遇平等和岗位培训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