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建功 《情报探索》2012,(12):112-114
介绍近年知识创新SECI模型研究概况,并以SECI模型为基础理论,探讨馆员知识类型、馆员知识转化过程和知识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卫桥  陆惠文 《科技管理研究》2014,(7):133-136,148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企业必须紧密依靠人力资本,然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和流动性特征对企业过分依赖人力资本埋下较大的隐患,如何将员工个体人力资本转化成为企业组织资本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是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机制。实践社团作为一种关注于共享、学习与创新的自组织结构,能够提供知识共享与创造、互动学习的平台与情境,促进组织学习,进而实现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的转化。企业应该支持和培育实践社团。  相似文献   

3.
徐凡  庞建刚 《情报探索》2015,(3):22-24,98
以布鲁克斯方程和SECI模型为理论基础,阐述网络社区环境下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对布鲁克斯方程的深入分析,指出网络社区对新知识形成的影响,并基于SECI模型,通过理论知识与网络社区特点的结合,研究网络社区知识形成机制,为今后网络社区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徐颖  刘娜 《情报科学》2006,24(6):935-939
知识资本是通过创新性智力投资而获得价值增值的资本,企业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本文以知识资本为视角,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本的含义和分类,重点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本个体的定价模型,对企业知识资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通过角色转换和知识溢出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向组织人力资本的转化;结构资本转化包括个体与母组织的关系重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结构资本的创立和优化;关系资本的转化包括利用母组织建立间接关系资本和发展直接关系资本。三维度在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和核心、结构资本为基础、关系资本为保障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野中郁次郎教授首创的SECI模型未深入研究知识生成与转化机制这一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我与他者的双主体的知/不知分类的知识生成转化矩阵,然后根据科学发现的历史概括出基于个人学习与探索的知识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模型,最后集中分析探究不同科学发现或知识生成转化过程中的路径与阻力,以期改进基于SECI的知识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通过角色转换和知识溢出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向组织人力资本的转化;结构资本转化包括个体与母组织的关系重构和协同创新中心结构资本的创立与优化;关系资本的转化包括利用母组织建立间接关系资本和发展直接关系资本。三维度在转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和核心、结构资本为基础、关系资本为保障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8.
史滔  陈进 《科技与管理》2012,14(3):61-65
知识资本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知识型企业的关注,文章结合SECI模型和洋葱模型为企业的知识资本传承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传承途径。潜移默化,建立员工知识沟通渠道;外部明示,对企业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系统;汇总组合,营造知识分享环境,内部升华,定期座谈交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为企业知识资本传承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合理的解决企业知识资本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构主义的技术创新扩散隐性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考察,分析了隐性知识转化的理论依据及其价值。隐性知识转化SECI模型框架是在建构主义学习背景中社会与个体的有效互动的结果,表现为隐性知识吸收、改进、创新的螺旋发展。实现技术创新扩散隐性知识转化应创新组织架构、构建合作学习网络、强化利益平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6)
基于研究跨组织知识转化的SECI拓展模型,针对产、学研双方的协同知识转化行为策略,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参数分析提出相关命题。运用Matlab仿真分析各因素对行为决策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ECI拓展模型所构建的产学研协同组织间的知识转化演化博弈模型具有均衡稳定策略;知识互补性、知识吸收能力与协同知识转化的行为积极性成正相关;知识的私有价值、知识转化平台的占用与参与积极性成负相关;单方违约惩罚与参与积极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褚建勋  汤书昆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25-228
本文在Nonaka等提出的SEC I模型基础上,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量子能级跃迁作为知识创造螺旋上升的理论隐喻,构建了基于顿悟心理的量子知识创造模型(Q-SEC I模型),进而通过对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这两种动力的分析探讨了Q-SEC I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并运用于企业组织学习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成果和"量子学习"模型的概念,提出应结合华人企业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顿悟文化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顿悟学习的量子知识创造(Q-SECI)模型,并定义了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分析该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实证案例的探讨,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实践社群"的应用方案来检验Q-SECI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Nonaka 等提出的知识演化和创新的经典 SECI 模型虽然揭示了知识演化的过程,但难以解释诸多知识的同时演化现象和知识创新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微电子行业的知识演化过程和知识特性说明了传统 SECI 模型的局限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知识演化和创新的改进 SECI 模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对应的三维坐标系,阐述了知识演化和创新中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者的关系以及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知识演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指出了改进 SECI 模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并对模型进行了知识动力学分析,解释了知识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复杂现象,并根据改进模型提出了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Nonaka等提出的SECI模型基础上,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量子学习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顿悟的量子知识创造模型(Q-SECI模型),进而提出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概念来分析Q-SECI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并结合企业组织学习的管理实践加以验证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声誉模型在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亚萍  李彩凤 《预测》2007,26(1):73-76
人力资本的形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文中将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个人确定为委托人,具体形成部门为代理人;并引用声誉模型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证明:委托人可以依据“声誉”(用“长寿”表示)这一可观测的信号来选择代理人(人力资本形成部门),以降低自身人力资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分析团队隐性知识转移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知识转移的SEC I模型,并结合信息论的相关原理,构建大学科研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机理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挖掘与探讨,最后有针对性的阐述了大学科研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合作中基于知识位势的知识创造模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党兴华  李莉 《中国软科学》2005,49(11):143-148
本文从知识位势角度出发,在网络环境及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背景下,以Nonaka SECI模型的认识论、本体论为基础,修正与改进SECI模型,构造知识创造O-KP- PK模型,论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淳伟德 《软科学》2005,19(3):4-6
基于SECI模型忽视外部知识引入对组织学习影响这一缺陷,以SECI模型为基础,综合了Dore、Kim等人的研究,提出了(EM)SECI学习过程模型,用以更全面地说明IOE学习过程(个人———组织———环境学习过程),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对如何提升组织学习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德章  孟卫东 《预测》2010,29(2):27-31
本文在通过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和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对比,总结出专用性人力资本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治理机制,并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专用性人力资本如何参与组织租金的创造及分配.研究表明,专用性人力资本具有的主动性、不可替代性、边际生产力高等特性,决定了只有双边治理才是恰当的治理模式;专用性人力资本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努力水平来促使非人力资本出让部分组织租金,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