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人工读图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自组织的特征,设计了"基于知识的工程图识别层次模型",将整个工程图识别过程分为像素、矢量图元和工程图形三个层次,层次之间相应地进行基于知识的两阶段的矢量化和识别处理,该模型为各种工程知识的使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有关工程图学的所有内容都融合在工程图学一个大框架中,分五个知识和能力模块阐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图学教学方法的几个尝试。  相似文献   

3.
荆玮 《科教文汇》2010,(12):47-48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有关工程图学的所有内容都融合在工程图学一个大框架中,分五个知识和能力模块阐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图学教学方法的几个尝试。  相似文献   

4.
杨南 《大众科技》2013,(6):18-19,58
专统的"UG NX工程图"教学重投影视图的创建,轻相关参数的系统预设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快速、准确完成完整的工程图设计。本文总结了作者的教学和对UG NX的使用经验,对"UG NX工程图"预设置进行总结并给出预设置的相关参数,对提高学习"UG NX工程图"的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绪论课是对工程图学课程的整体概括,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指明了方向,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如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工程图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方法入手,对工程图学绪论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国际化新形势下,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对"工程图学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根据双语教学特点,选用改编的英文原版教材,采用中文与英语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修订教学大纲,缩减画法几何课时,在传统讲解的模式上结合3D工程图学教学,增加学生交流与自我展示环节,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丰富教学模式,对于"工程图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学校《工程图学》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较大成效,教学效果较好。本文指出了《工程图学》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图学》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效果良好,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这项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工程图学是工科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之一,应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探讨其与工程图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针对《工程图学》的课程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师知识储备入手,谈如何在学时普遍缩短的情况下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国计量学院在工程图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经验,阐述了工程图学实验室中实物模型区、电子模型区、橱窗的建设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并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提出基于工程背景知识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改思路。首先从分析图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站在全局的观点和战略的角度,指出现有图学教学方法的弊端;接着给出了将工程背景知识引入到图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主要通过知识点的引入、课件的制作、相关视频的剪辑、计算机造型软件的应用和相关实验室现有设施和相关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渗入五个环节的改革,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的具体目的,达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生产实际的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努力探索积极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巍  邵建龙 《科技广场》2007,(9):126-128
字符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项传统课题,其内容是模式识别领域中很多课题的基本内容。人工神经网络的出现为字符识别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一个分支,现已成为其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三层BP网络作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金属角铁上的字符识别。由于角铁字符为数字与英文字母混合,文中在对传统的BP算法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采用了分组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riteria of space optical camera.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of MTF are limited by precise equipment and test site.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MTF of space optical camera via BP neural networks and Markov model. Utilizing this method, the MTF of space optical camera can be estimated only from the images taken by the camera without additional measurement equipment. The principle is to use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known MTF images to train a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and then use the BP ANN to estimate the MTF of space optical camera from remote images. In the meanwhile, the Markov model is used to correct the results estimated by AN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TF estimatio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at Nyquist frequency can further narrow to 5% via BP neural networks and Markov model, compared with 9% using only BP ANN.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实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该解决方法综合了面向对象方法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优势,进一步阐述了面向对象方法在实际图档管理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文  戴红军 《科研管理》2007,28(6):138-142
本文提出了以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在通过以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之后,结果表明粗糙集的引入减少了神经网络的输入维数,采用动量添加法和参数自适应算法修正的神经网络算法,在网络训练的准确性和精度上都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6.
沙琳  严军  沈建华 《科教文汇》2014,(3):78-78,80
工程图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一定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工程图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围绕工程图学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奠定创新基础:注重现代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有限元方法与神经网络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就其应用价值及结合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给岩土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靳建明  王奎华  谢康和  卜发东 《科技通报》2007,23(1):116-121,136
神经网络模型是处理非线性问题较好的一种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分析,建立了瞬态振动法测定土密实度的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的学习算法采用改进的BP算法。并对建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和讨论。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应用于土密实度的定量分析问题中,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has been used in seve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reas including civil engineering. The use of ANN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members, using the vast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as a test-bed for lear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results, proved to be a viable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parametric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pplication of ANN for predicting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rectangular R/C beams. Six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beams, mainly shear-span-to-depth ratio, concrete streng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shear reinforcement, beam depth and beam width, are used as input for the ANN. A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with different activation functions is used and their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sigmoid function with variable threshold is adopted due to its accuracy of prediction. The ANN prediction and the measured experimental valu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hear strength predictions of ACI318-02 and BS8110 codes. A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shear strength of R/C bea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underlying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Shear response curves and surfaces based on these parameters were gener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NN can predict, to a great degree of accuracy,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rectangular R/C beams and it is a viable tool for carrying out parametric study of shear behavior of R/C beams.  相似文献   

20.
工程图学是一门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课程。在分析近机类该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其重点在于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材组织的科学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加强,徒手画图及轴侧图训练的增加;同时,也对CAI课件充分应用于教学等方面也作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