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  相似文献   

2.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孤舟飘泊的“旅夜”,一边岸上的细草微风,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己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田野与奔涌的大江…  相似文献   

3.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在垂暮之年,坎坷流离,境遇凄悲,常有感怀身世之作。这首五律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它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携家离开成都东下、舟经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作。全诗在章法上采用两截写法:前半写“旅夜”,后半“抒怀”。  相似文献   

4.
刘德福 《师道》2003,(2):53
无月之夜正如无花之春一样没有气韵。我知道,今天的月亮一定又到别人的头顶上明亮了。这轮明月,是李白孤独苦闷所邀之月,是杜甫苍凉无托旅夜抒怀之月,是张若虚幽怨相思春夜江心所对之月,是苏东坡中秋孤高独立所咏之月。诗歌散文中记录的,与其说是月的影子,不如说是心的影子,是经过心灵过滤的月色。凉风起自天末,摇动着夏虫的鸣唱,牵动着苍茫的生命驿路上下求索的万千情怀。  相似文献   

5.
飞:花,寒食(》)小麦覆.陇黄。__C.莫道不消魂,帘卷(),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D.胡马依(),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少、E.亡)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F.细草·()岸,危墙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G.(j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H.()吹我心,西挂咸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京西)))‘·’一I、()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厂白》)甲J.羌笛何须怨杨柳,()不度玉门关百(王之涣《凉州词》).‘K.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大散关。(陆游《书愤》) L()玉露一相逢,便…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2007年3月第2版)《旅夜书怀》一诗中“名岂文章著”一句被注解为:“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意思是说.我诗作虽好.何曾因此而为世人推重?”笔者认为:教材对此句的注译无可厚非,但注者可能忽略了反问句所表达的真实意图和杜甫其人其愿.后半部分的解释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其以当之无愧的"诗圣"之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沉郁顿挫"成为了杜甫诗风无可替代的最佳概括。作为杜诗代表作之一的《旅夜书怀》,就是"沉郁顿挫"诗风的典型体现。《旅夜书怀》在"沉郁顿挫"方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宏阔苍凉的景象氛围,起伏回旋的感情变化以及迂折含蓄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8.
教材解析人教版二年级教材所选杜甫的《绝句》,意境深远,旋律优美。全诗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古诗以凝练的语言抒怀言志,与现代生活语言差距较远。小学生学习古诗容易产生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旅夜书怀》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在唐衰之际,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寂悲苦、愤而慨之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场又一场日与月的战斗,仍然在不断爆发,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哪一首是最好的五言律诗?一位叫王湾的高手先声夺人,抛出了关于太阳的金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同时代的大师张九龄,则以一首关于月亮的神作捍卫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王维出手了,歌咏的是太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师杜甫淡淡一笑,又写出了《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相似文献   

11.
月亮是人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天体,人们为它编写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月亮在人的眼中形状又有多种变化,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兴趣。人们对月亮有很多描绘,也对它倾注了不少感情。写景的诗文,由于写了月亮而创造出了各种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两句诗便创造出了高远朦胧的意境。杜甫的《旅夜抒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诗创造出了雄伟壮阔的意境。朱淑真“月上柳梢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有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和杜甫<阁夜>两首诗.关于"荡荡空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通'影',月光."(教材第19页)关于"日暮阴阳崔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影,日光".(教材第43页)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语言运用(30分)1.选出加点词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A.夏完淳醇厚鹌鹑B.董邵南绍兴池沼C.蒲松龄杜甫浦口D.魏学氵伊伊林府尹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A.逆来顺受挥洒自如家喻户晓可歌可泣B.别出心裁惟妙惟肖得天独厚寡不敌众C.不毛之地姿态万千执迷不悟安然无羌D.大惊失色臭名昭著赫赫有名蛛丝马迹3.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A.其真不知马也。(这是《马说》的主旨句)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句描绘的是寒冬雪景)C.一斤苹果五角钱。(这是一个非主谓句)D.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本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4.阅读…  相似文献   

17.
刘思宇 《文教资料》2014,(36):12-13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两座丰碑,在《渡荆门送别》与《旅夜书怀》两首诗中,诗人选择了相似的意象来表达感情,成就了各自的千古名句。但细细品来,诗中又各自饱含深意,同时还折射出了两位诗人所处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远喜 《湖南教育》2007,(10):39-39
杜甫的《石壕吏》,全诗篇幅不长,共24句120字,这首叙事诗刻画了一个凶暴蛮横、不可一世的封建差吏形象,课文除了“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正面刻画差吏的凶残,其他无一处是直接写差吏,细细品味,却无一处不是在刻画差吏的。这归功于《石壕吏》侧面描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李丽 《中学生阅读》2004,(11):30-31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通俗地说,“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形象。它可以是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也可以是风花雪月、时间地点等。如杜甫《旅夜书怀》的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沙鸥”一词很容易让人想起水天空阔、沙鸥飘零的景象。此诗中“沙鸥”这一意象就浸染了诗人如沙鸥般飘泊无依的感伤。  相似文献   

20.
王学东 《教学随笔》2013,(11):48-48
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当他们忧国忧民,或政治上失意之时,往往登高抒怀,排遣积压在胸中的郁闷愁苦,也多借清秋景物来烘托。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