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必须提高理性修养,合理调控情绪。  相似文献   

2.
丁燕华 《文教资料》2014,(35):63-64
作为知识创新源、思潮汇聚地的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时代下展开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进一步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高校的和谐建设能够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强化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教师了解以及掌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探索和创建出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需求,同时具备可执行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使得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更加正确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从注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网络等平台,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解决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意识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心理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在高校,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占据网络新媒体阵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等,促进大学生自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研究社会认知图式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构建科学认知图式,改造非科学认知图式,从而实现大学生认知图式的优化,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创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从红色旅游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红色旅游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力图从更加全面、更加新颖的角度探讨红色旅游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德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本丈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以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对我国今后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祁园园 《文教资料》2008,(31):177-1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高等院校育人育才的根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突出教育重点,探索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儒家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创新与促进学习者思想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两个方面.同时,儒家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还体现在契合性、相通性以及策应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浅表化、践行导引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不稳定性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知行不一现象.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需要深化认知,为知行合一注入内在动力;强化导向,为知行合一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环境,为知行合一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心理疏导工作意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大学生积极投入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首先简单论述了心理疏导的内涵以及心理疏导的诠释,继而对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析,然后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一般原则,最后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冲突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蔡洁  元会芳  邓飞 《文教资料》2010,(12):189-191
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决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的阶段,对他们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论证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涯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用一元化的核心价值观主导多元化的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之一,努力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好高校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是指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教育过程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原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主导、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是使各构成要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运行、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