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明代负责救灾的机构在中央政府中主要是户部,地方上则是地方各级政府,此外,中央特遣到地方的巡抚及巡按御史也有救灾的职责.明代的各救灾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救灾程序,主要包括报灾、勘灾、形成救灾决议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1931年,江淮流域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水灾,首都南京亦不能幸免.作为“首善之区”,南京的水灾救助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各级政府机关,还是临时成立的、注意吸收社会力量的各种救灾组织,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围绕着赈灾物资的发放、灾民收容与遣散、灾时卫生防疫以及工赈、农赈等救助措施,救灾力量形成了合作与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尽可能地减少了水灾对灾民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则为国家救灾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旱灾,社会各界人士都投入到了抗击旱灾的行动之中,云南卫视身为西南地区的省级媒体,主动承担起了抗旱救灾的媒体责任,并且联合多家媒体主办了大型公益晚会<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4月15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云南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公益晚会--<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4.
徐红晓 《传媒》2021,(20):47-50
面对极端天气引发重大灾情这一突发应急事件,河南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救灾应急报道机制,积极履行媒体职责使命,创新融媒体应急报道实践,真实地记录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再现了凝聚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洪魔的动人场景.河南广电的防汛救灾融媒报道,彰显了媒体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更为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如何创新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5.
抗震救灾中的采访应遵循“减少伤害”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汶川地震后的全国性救灾活动中,我们的传媒记者们迅速跟进,奔波于救灾一线,表现了顽强的职业精神,创造了近年来最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四川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中显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杜俊华 《兰台世界》2012,(28):95-96
抗战前夕,重庆爆发的特大旱灾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政府、民众和慈善团体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灾害救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者们对此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但是学界的研究偏重于对慈善团体的救灾和政府的工赈救灾,而对此时颇具特色的电影募捐救灾探讨较少.在当时,为了争取广大的国内外民众对旱灾救济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政府采取了颇具特色、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电影来加强宣传,本文拟以当时丰富的报刊档案资料对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秦东地区频繁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灾区内外人民展开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民间救灾活动.从事救灾活动的既有灾区内外的各种民间组织,也有灾区许多的个人,还有灾民的自救.  相似文献   

8.
《航空档案》2010,(5):4-5
中国空军救灾运输机飞赴玉树救灾 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中国空军部队派出多架救灾运输机飞赴玉树运送救灾物资,转运受伤人员。截至4月20日,空军已共飞行82架次,抢运伤员1629人、救灾人员1493人、车辆13台,物资874.8吨.为加快救灾步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不少地区曾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使灾区人民顺利渡过灾荒,党和政府领导灾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救灾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生产救灾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解决办法,并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明代负责救灾的机构在中央政府中主要是户部,地方上则是地方各级政府,此外,中央特遣到地方的巡抚及巡按御史也有救灾的职责。明代的各救灾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救灾程序,主要包括报灾、勘灾、形成救灾决议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肖飞 《军事记者》2014,(1):48-49
随着我国政务微博的蓬勃涌现,为军队救灾工作宣传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新的机遇。成都军区两次开通军队救灾微博,小试锋芒便赢得公众舆论大加赞赏。但目前我军救灾微博仍处在初步“试水”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微博开通数量、微博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军队救灾微博的下一步发展路径,就是要妥善解决定位、机制和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13.
张玉  徐燕雯 《今传媒》2012,(2):37-41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14.
<正>灾荒是对人类社会破坏性极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困扰古代、近代与现代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华北解放区的救灾历程既吸收了以往救灾的经验又注意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中国救灾体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反映了救灾文化的深层嬗变。一、华北解放区的灾荒概况华北区历来灾害频繁。抗战爆发后,天  相似文献   

15.
任海斌 《新闻实践》2007,(11):14-15
我省是频遭台风侵袭的省份。每当台风来临,抗台救灾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也是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各级各类新闻单位在抗台救灾报道中屡有创新,特别是今年对台风"罗莎"的报道,在报道视角和报道手法上新意多多,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在抗台救灾中的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大局的作用。现介绍部分媒体抗台救灾报道的做法和经验,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安档案》2007,(5):40
为有效预防各类自然灾害对档案可能造成的损害,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各种险情的应急救援能力,近日,青海省西宁市档案局制定出台《档案馆救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救灾应急预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两个部分。救灾应急预案规定了救灾应急的组织领导、抢险救灾的重点、灾后档案的抢救及善后处理等内容。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主要包括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在抗击近半个世纪以来强度最大、危害最烈的台风“云娜”的战斗中,我省新闻单位和中央新闻单位驻浙机构,特别是台州、温州的报社、电台、电视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委宣传部的部署,全力以赴,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抗台救灾的高度重视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反映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突出宣传报道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心系人民、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为夺取抗台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 9月7日.我省召开抗台救灾宣传报道表彰会。本刊特摘要刊发四家媒体代表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中、下旬开始.湖南省遭受了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冰冻雪灾。总理48小时内2次来湖南救灾,很多机关单位无私援助,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共度难关.确保了交通贯通,主电网畅通,全省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正常有序,取得了全省抗冰救灾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抗冰救灾中直接形成的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全过程,收集、管理好抗冰救灾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是各级、各单位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具有存史资政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幕友与官僚、胥吏一起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政权中的三维关系.幕友的政治功能主要有救灾、水利、催赋、治安、司法几方面,在清代地方政权的维护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湖南冰灾,来势之猛、强度之大、覆盖之广、时间之长、损失之重,均为1951年湖南有气象记录以来之首。一场史无前例的抗冰救灾人民战争,悄然在三湘大地打响。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湖南新闻媒体打破常规,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全线出击,把抗冰救灾宣传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迅速掀起了抗冰救灾的宣传热潮。各新闻单位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行动、非常策划,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尽最大努力做大、做强、做深、做活抗冰救灾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