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传伟  张珍 《兰台世界》2016,(18):128-131
《纪效新书》不仅是难得的军事名著,更是一份旷世的武学经典,其中所涉及的武术理论及武术实战技法对武术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戚继光武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对当今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嵩山少林武术文化是我国武术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自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百年的发展,终于扎根于中华民族,发展成中国自身的佛学。到清前期,少林武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嵩山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3.
佛教涅槃观源于以“缘起论”改造外教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出中观空宗的涅槃性空思想。《涅槃无名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儒道玄文化作了中国化的涅槃性空诠释。其后,《涅槃无名论》注疏则呈现出灌顶天台圆教与别教涅槃说、澄观华严涅槃说、德清禅宗涅槃说等中国佛教宗派化诠释,涅槃思想也呈现出般若“性空”与佛性“妙有”如鸟双翼般地融合在一起的特点,这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佛教经典诠释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艳秀  蒋义排 《兰台世界》2012,(36):102-103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武术套路体系、理论,还是武术思想、功能的发展与演变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被广泛用于军事训练当中,满足了实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中国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武术套路体系、理论,还是武术思想、功能的发展与演变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清代的武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阶段,有着其特殊的功能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6.
谢锐  夏京星 《今传媒》2010,(12):94-95
印刷术的发明,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使更多的图书得以刊行,从而保存了大量古代的图书资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最初的雕版印刷与佛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佛教经典的制作和传播极大地推进了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发展和成熟,是印刷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人类文化交往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证少林武术是在达摩的禅宗思想指导下创立、发展的事实;并结合达摩的生平事迹和其禅宗思想的特点探究了达摩对少林武术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鸠摩罗什(344—413)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沙雅县一带),与释真谛、玄奘齐名,同被称为我国三大佛教翻译家。他出家初期信奉小乘佛教,后来又转信大乘佛教,在他的大乘般若思想基本形成以后,于弘始三年(401)被后秦皇帝姚兴以国师之礼迎至长安,主持翻译佛经十余年,直至弘始十五年(413)圆寂。十余年中他翻译、阐说佛教经典近四百卷,包括重译或翻译《般若》、《法华》、《维摩》、《阿弥陀》等重要大乘经典,系统翻译了龙树中观学说的代表著作《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还翻译了小乘经典《成  相似文献   

9.
王建利 《兰台世界》2012,(15):44-45
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滋养,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理论体系,并通过拳谱的形式流传于世。在武术科研过程中,对武术拳谱的考证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唐豪所编写的武术著作、他的武学思想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唐豪的武学思想充分吸收了众多武术大家的长处,摒弃了门户之见,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唐豪所编写的武术著作、他的武学思想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唐豪的武学思想充分吸收了众多武术大家的长处,摒弃了门户之见,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杜晶 《大观周刊》2011,(32):18-18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的“小道”思想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丽君 《兰台世界》2012,(12):48-49
明代是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民间武术活动空前活跃,开始形成多种风格的流派,并留下了大量研究武术技术与学理的著述,为后世研究武术、推动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晶 《大观周刊》2011,(38):8-8
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是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和佛教的“小道”思想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的排除异己宗旨 ,使传统文化受到重大摧残的 ,不仅儒家经典和儒家著作 ,佛教寺庙和经疏在太平天国地区也遭到同样境遇。佛教不是我国的本生宗教 ,但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 6 7年 )传入我国后 ,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 ,由于读书人的参与 ,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 ,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宗、华严、唯识、禅宗、净宗、密宗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宗派 ,这些宗派的综合 ,构成中国佛教 ,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佛教思想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思想、伦理、风俗 ,甚至语言都有深刻影响 ,所以研究隋唐及其以后…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的佛教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佛教经本的翻译、抄写,对大量经本的整理汇集,政府与寺院对佛教经典的收藏,寺院藏书的管理与贡献等方面,较系统地评介了隋唐时期佛教藏书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刘一菡 《大观周刊》2012,(41):46-46,66
本文通过对佛教的传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进行介绍,阐述汉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演变,通过分析佛寺的建筑特点,展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以传播学的观点分析神祇形象作为佛教思想传播的载体,对佛教思想的成功传播所起的促进作用。观音在众多的佛教神祇中非常特殊,其民间的影响力远超出其在佛教神祇体系中的地位,这与观音形象的由男变女而且形象繁多存在着某些关联。观音形象的变化促成了观音在民间产生的巨大影响,并最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东周时期的一些重要代表人物例如创始人孔子、亚圣孟子、周末先秦最后一位重要代表大儒荀子等,均对武术文化有着独到见解与看法,这几位大儒的观点,基本上代表着东周时期儒家学派的武术价值观,其思想理念对后世的武术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风雷 《大观周刊》2011,(17):52-5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探讨了武术的终极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并从武术的价值和功能方面论述了武术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