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志"在《孟子》中已是哲学范畴,至王夫之,融合儒、道、释有关观点作了全面阐发。先哲肯定人之志为天之所授、道的体现,乃性所自含、人心之主,是体天于人和以人相天的心性因素。实际上我国先哲已意识到意志的自律与他律问题,将"志"抽象为"志性"对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重建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乐记》围绕"礼辨异,乐和同"的命题,论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学思想十分丰富。《乐记》具有表情修心、完善道德与人格的美育功能。《乐记》的"审知"型教学方法,从"审声"、"审音"、"审乐"到"知音"、"知乐"、"知政",每一个阶段对当代教育都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传至今的先秦遗作《礼记·乐记》、《吕氏春秋》,《周礼》等都对"乐"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深刻的阐发。其音乐思想不仅仅对乐本身有着探讨,而且它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对个人意志及行动,社会和国家的规范和影响之中。  相似文献   

4.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中国的先哲们就讨论过。《中庸》一文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因为《中庸》的作者相信人性本善,所以"率"人之性,引领和发展人的善性,使人成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谐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强调自身的身心和谐,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我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的增损、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和谐”的主旨,主要包括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当前人类社会的行为认知以及对人类思想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标志的《乐记》,总结了先秦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乃是检视中国古典美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如果孤立地、支离破碎地研究《乐记》,我们就不能够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超越。《左传》、《国语》、《尚书》、《论语》、《孟子》等都不乏对音乐美学的贡献,对《乐记》产生过影响。因而,我们对《乐记》的研究不应停止在静态的诠释上,而应运用动态的历史意识来考察它。寻觅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理论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乐记》,把握民族审美意识在音乐理论领域里的特色。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的演变 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体认,在先秦以前并不是直接地同审美的社会效应联结在一起,恐怕更重要地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节制客观事物发生质变的依据而论定的,这一点在《左传》里表现得十分突出,而后《乐记》又有所发挥。实际上音乐成为了一种检测客观事物性质的尺度或标准。这个尺度或标准对以后不同历史阶段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溯源与这个层面的传统有着内在的关联,由伦理道德规范层逐渐转到音乐艺术自身的客观规律层上,反映了人们审美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音乐能“节百事”是在《左传》中提出的,此书曾记载臧哀伯劝谏国君的一番  相似文献   

10.
《乐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美学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乐记》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论述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乐"的真正欣赏者、创作者均是"君子"而非"众庶",而"礼乐"作为《乐记》的中心思想,也是从统治者利用"礼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方面论述"乐"的,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乐记》中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新理念——"人文奥运"以及"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为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成果。它从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的角度,提出了"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战略,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重大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击壤,作为中国体育游戏形成的本源,在深层次上与人文奥运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它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诠释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中国体育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是一个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乐记》中之“乐”便有六种含义,从“乐器”到“欢乐”,从感官享乐之物到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到音乐以至德音的纯粹艺术,几乎包括了先秦人对整个“乐”的看法。本文拟从《乐记》之“乐”的内涵演变,探讨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乐记》与《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著作。由于它们对音乐本质的不同理解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乐记》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对人身心的调节作用,重在说明音乐教育的社会作用;《声无哀乐论》明确提出"声无哀乐"的观点却又没有否认音乐对人心巨大的感染作用,强调在音乐教育中关注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乐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早期美学思想系统总结性的经典献,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学理论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影响。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乐记》的美学思想内涵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姚传志 《考试周刊》2011,(53):33-34
歌曲《自豪吧!各族儿女》(以下简称《自豪吧》),是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极高,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颂歌。演唱这个作品,能激发各族儿女为建设祖国、创建和谐中国昂扬奋进的斗志。《自豪吧》的艺术境界是"情真"、"意善"、  相似文献   

16.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所体现出的和谐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并集中体现在其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的认识上。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教育现实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反思教育目的,树立以启发智慧为目的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天性发展的需要;教育节奏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节律相统一,实现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命题。我国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有着深邃的理论内涵和积极的时代价值。在调节个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方面有着深刻的论述。本文旨在将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探讨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有和谐的理论,其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和谐思想,都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思想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