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面图形的测量(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单元空间与图形部分中关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第二课时。关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内容,教材共编写了四个例题。从纵向看,它们是按照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来编排的:从横向看,它们又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两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高于抽象思维,他们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周长,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本课虽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指定的教学内容,但在完成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后,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进行适当拓展很有必要,因而我借鉴了北师大版《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慎思"认识周长"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们都乐于此课,但对此课的研究,往往是对"周长"的概念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去挖掘,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除了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还要求能测量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由规则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圆形或杨树叶形的周长,并给出了测量  相似文献   

5.
在画物体的三种视图时,要求同学们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儿何体中各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化。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练习作业为例,说明画三种视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何筱良 《云南教育》2007,(9S):38-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 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小节的内容,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而长方体的认识作为研究立体图形的起始显得尤为重要。往年学习这一内容时,我都会结合教材“试一试”(如图1)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准备8个长方形学具,让学生先想象,再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 在这一章中,教科书设置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五节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课前思考】《破译路径之谜——数图形的学问》原课题名为《数图形的学问》,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属于综合与实践模块,是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相结合的相关内容。北师大版的教材编写以故事情境为主线,以大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为丰富教学情境,本文以教材为基础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创设了鼹鼠博士设计路径的情境,  相似文献   

12.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图形与几何",都不可避免的要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立体图形则要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还有圆柱的侧面积等等。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多孩子就是背公式,然后套用。不管学生背的情况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就如何减少计算中的错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课例背景】“认识图形”属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图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通过课前随机访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进行简单辨认,但是对“形”与“体”认识不清,因此本课难点在于让学生感知“面从体出”。通过研读课标,  相似文献   

14.
《认识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这个图形的整体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还所知不多。这一课时主要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来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立体图形体会到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做准备。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课的重点是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难点是能从立体图形体会到这几种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估算意识,会测量并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积累学习几何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相似文献   

18.
课前思考"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学习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够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进行相互的转化。这节课通过展开和折叠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该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呢?教师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第一节《图形的旋转》.本章是在学生学过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对平面图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图形的旋转是继图形的平移与翻折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也是研究中心对称的基本方法.八年级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来发现新知,他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初步了解了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