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杰  王淼 《新闻世界》2014,(7):364-365
在互联网时代,全民吐槽和道德审判现象日益凸显,任何一起进入公众视野的事件,都会被网民冠以各种"帽子"进行讨论,尤其是明星丑闻事件引发的讨论更是激烈。本文对"文章出轨"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等同"、"联想叠加效应"、"看客风俗"、"媒体推波助澜"等都是类似明星丑闻事件引发高度关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田羽  吕屏 《新闻世界》2011,(7):106-107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发生的工程车压死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该事件演变成一起影响全国的舆论事件。本文从"乐清事件"的舆论本质、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乐清事件"的舆情分析,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探讨网络时代政府如何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3.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诈捐门"事件发生到现在,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工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诈捐门"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以勾勒此类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典型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严自珍 《今传媒》2013,(2):30-31
健康传播的提出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属于应用传播学的范畴,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03年"SARS"事件的爆发,成为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发展的一个契机,从此以后健康传播研究得到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加上近年来的禽流感、基因安全、食品安全和各种医患纠纷,无不牵涉到健康传播,电视媒体加重健康报道的比例和投入,本文主要以电视媒体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为例,来分析我国电视媒体的健康传播的主要特征、优势、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健康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的"院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院内发文"现象,展现了新闻传播学界近亲繁殖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8.
自香港明星"艳照门"事件以来,网络上的各种不雅"门"就层出不穷。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群体被卷入了这场井喷的漩涡中。在这些极具感官刺激的事件背后,其传递的隐喻意义是当下青少年的性体验被快餐化,并由此引起了青少年的恋爱观、两性观和性行为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唐蓓 《今传媒》2013,(1):76-77
"免费午餐"是在"郭美美炫富事件"导致传统公益模式备受质疑的当下,由媒体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及社会众多爱心人士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的民间公益项目。本文旨在用受众与舆论监督、传媒与政治生态等传播学理论对"免费午餐"的传播途径与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期分析民间探索何如引领国家行动,中国公益将如何开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15年9月3日,正值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明星范玮琪一则晒娃微博引来网上一片谩骂,“范玮琪晒娃”成为舆论热点。在这个事件中,受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孰是孰非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场网络风波产生的原因——服务器抓取技术。本文以“范玮琪晒娃”事件为例,从传播学的技术决定论出发,分析数字时代技术因素对网络舆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1768年春天至深秋的几个月中,几乎整个中华大地都被一个叫做"叫魂"的谣言所笼罩。为了找到事件的幕后黑手,官方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除妖运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叫魂"案。"叫魂"案的发生,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谣言传播的非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2.
"被时代"是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播事件,其出现绝非是偶然和荒谬的。本文借助传播学发展史上的"魔弹论"观点,从传播过程各要素呈现强弱对比的态势、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大众传播是其本时代社会背景折射三方面,对"被时代"现象进行了另角度解释,以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中国网络舆论的另类表达,即"群氓喧哗"的狂欢:扭曲形塑政治人物的漫画,散布隐射政治的民谣,肆意、愤激的网评等多种新闻生产模式。其实质乃是网络新闻生产颠覆官方公共领域。"中华女"事件看似毫末之端,却折射出网民压抑已久的愤激情绪。以传播学视角透视"强国论坛"的舆论生产,反观民间话语自由度与官方公共领域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比赛的失利及微博上的相关热议是具有典型性的传播学意义上的叙事。通过对微博中有关"刘翔事件"的言论及发布主体的梳理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左右当下舆论方向的是主流媒体、网络明星和网络公民三股力量,他们的话语代表着其所处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动机。N级传播时代话语主体从不同角度对事件的观照并不能揭示事件的真相,只是社会矛盾冲突所带来的话语狂欢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冬冬  张亚婷 《新闻大学》2013,(1):53-59,22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比赛的失利及微博上的相关热议是具有典型性的传播学意义上的叙事.通过对微博中有关“刘翔事件”的言论及发布主体的梳理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左右当下舆论方向的是主流媒体、网络明星和网络公民三股力量,他们的话语代表着其所处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动机.N级传播时代话语主体从不同角度对事件的观照并不能揭示事件的真相,只是社会矛盾冲突所带来的话语狂欢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结合当下微信微博的传播特点,从明星丑闻具备的新闻价值要素、受众心理、传播过程、以及传播者的职业素养探析明星丑闻病毒式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著作《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阐述了著名的"媒介事件理论"。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该著作中指出,媒介事件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是  相似文献   

18.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讲话时强调:"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对广电媒体来说,这是新闻报道理念重大转变和机制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持。传播学鼻祖施拉姆也曾经指出:“对于公众危机,首先应该是信息公开。信息不透明,阻塞,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不仅导致该报消亡,也是对西方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次集体拷问。新闻伦理属于媒介规范理论的组成部分。在媒介规范理论的领域中,著名传播学者麦奎尔将其比喻为一个庞大的"丛林",各种"理论生态"可谓共识与争议并存。人们对许多理论存在困惑,而且对一些原则甚至术语也很少有一致的看法。不过,虽然辩论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