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龙门堂墓地位于湖北省郧县东约40公里的安阳镇小河村一组的五谷庙岭,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7座,本文对其中M50、M73、M74与M77四座墓葬的发掘及出土情况进行介绍。四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主要以陶器为主,出土少量铁器。依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判断,M50的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M73、M74和M77的时代为西汉早期至中期。以上墓葬的发掘为探讨龙门堂地区汉代葬俗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此外,结合龙门堂墓地以及临近的龙门堂遗址,可以为研究墓葬与居住区的关系、墓地安排及中下阶层人群的社会生活及物质文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兔儿墩墓地是一处汉代墓地,该墓地经过多次下葬、封土,在地表形成了高大的土墩。2007年9月至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大邑县兔儿墩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10座墓葬。通过此次发掘,基本了解了兔儿墩墓地形成过程及封土结构。其下层为西汉土坑墓,上层为东汉砖室墓,宋明时期又在汉墓封土上下葬。其中3座西汉土坑墓(M8-M10),均未被盗,出土了丰富的器物。陶器有罐、瓮、盆、豆、钵、釜、壶、盘、井、熏炉、鼎、盒等,铁器有釜、锸、削,铜器有带钩、环、车軎等,及200余枚半两、五铢钱。M8、M9时代大概为文景时期墓,属于西汉早期晚段;M10为武帝时期墓,属于西汉中期。兔儿墩墓地的发掘提供了一批西汉早期墓葬新资料,对于探讨汉代土墩墓在四川地区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310国道洛阳市境改建工程沿线开展考古发掘,于孟津县(今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上屯村西北清理西汉墓1座(编号C8M2001),墓葬未被盗扰,形制保存较好,出土器物较为丰富,最重要的收获是墓葬内同时出土8件原始瓷器和2件釉陶器,是洛阳地区以往少见的原始瓷和釉陶同出一墓的案例,反映了西...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在张家洼村域东北角山地上,发掘六朝砖室墓葬5座。其中M1为弧形后壁的凸字形砖室墓,出土陶瓷器、滑石器等26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为南朝中晚期墓葬。其中滑石印章为墓主身份确认提供了重要信息,陶牛车等一套完备的陶明器彰显墓主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该墓葬群所在的南京西南郊板桥、西善桥一带,曾发掘过数座南朝中晚期大中型墓葬,如推测为陈宣帝陈顼的显宁陵及板桥镇南朝大墓等,这一带很可能为南朝时期帝王和世家大族的集中埋葬区。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板桥地区南朝墓葬的分布、礼仪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南秦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揭露各时期墓葬9座,M6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该墓时代为春秋晚期,保存完好,墓口面积近30平方米,一椁两棺,积石积炭,出土各类文物150余件套,是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墓主身份应为卿大夫,或与赵氏有关。该墓的发掘为研究两周时期墓葬制度、人群族属及晋文化相关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2012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工程,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郧县龙门堂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墓葬77座。其中M36和M38形制较有特点,虽遭破坏,但墓底器物保存完好,随葬品组合完整,是研究鄂西北地区低等级汉代墓葬的新资料。M36形制较为特殊,属于刀把形土圹砖底木椁墓,M38为长方形土圹单室砖墓。两座墓葬墓主的地位不高,属于中小地主或低级官吏,墓葬规模不大,葬具为单棺单椁,漆棺彩绘,共出土陶、铜、铁、玉等质地随葬品51件,铜钱196枚。推测M36年代为西汉晚期,M38年代为东汉初期。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中原与楚交界地区汉代砖室墓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在张家洼村域东北角山地上,发掘六朝砖室墓葬5座。其中M1为弧形后壁的凸字形砖室墓,出土陶瓷器、滑石器等26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为南朝中晚期墓葬。其中滑石印章为墓主身份确认提供了重要信息,陶牛车等一套完备的陶明器彰显墓主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该墓葬群所在的南京西南郊板桥、西善桥一带,曾发掘过数座南朝中晚期大中型墓葬,如推测为陈宣帝陈顼的显宁陵及板桥镇南朝大墓等,这一带很可能为南朝时期帝王和世家大族的集中埋葬区。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板桥地区南朝墓葬的分布、礼仪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的城中村—刘家庄村,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2010年7月—2011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灰坑、墓葬等遗迹。M121、M122两墓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丰富,出土大量青铜器,器形完整及可辨者共计121件,其中容器22件,有鼎、甑、簋、爵、觚、斝、卣、壶等;兵器77件(组),有戈、矛、刀等;另有少量玉器及陶器等。部分青铜器上带有族徽铭文,共计4种14组。两座墓葬出土器物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初步推测两座墓葬时代为殷墟三期,墓主人为中等贵族。发掘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区域居住着至少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再次验证了济南在商代的重要位置,为山东地区商代政治、经济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研究济南的城市变迁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2021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上郭古城北城墙及城内开展考古工作,发掘了8座墓葬,其中M1和M8两墓并列,间距3米,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两墓出土器物丰富,有铜礼器、玉石器、陶器等,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为研究这一时期晋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应国墓地两周时期墓葬包括应国贵族墓和楚系贵族墓两大类。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发现的两座楚系墓葬M10、M301出土器物的细致分析,发现其墓中铜器并非一时制作而成,在对各类器物进行综合对比后确定其墓葬年代当属战国早期早段,其中M10的年代相对略晚。其后从这两座楚系墓葬的墓向、礼器制度及用玉风格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墓主身份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此两座墓墓主并非楚人,而均属于已楚化的应国贵族后裔。在此基础上,本文参考墓地总体布局及各墓葬年代,认为在应国墓地中两类墓葬虽然分区而葬,文化面貌风格迥异,甚至年代存在缺环,但其族属始终未变。墓地整体反映了两周时期应国历史的兴衰变迁以及这一时期楚应关系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东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吕梁山南麓地区春秋时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该墓地的发现,不仅对于认识东周时期晋文化向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土的青铜器对于认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生产流通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其中的五座铜器墓(M18、M20、M21、M22、M36)进行报道。这组墓葬,年代范围大致相当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阶段,涵盖了该墓地已发掘墓葬的时间范围,对于整体认识该墓地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周村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周村区汇龙湖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明代墓葬11座,除一座为土坑墓外,其余皆为阶梯墓道土洞墓,共出土瓷器、木器、铜镜等器物90余件。墓葬的排列具有一定规律,随葬器物也比较一致,应为一处家族墓地。《明英宗实录》中多次记载明英宗令户部旌表出粟义民并诏赐冠带事,M1的发现佐证了这段史实,反映了明代具有文官散官大夫称号的平民墓葬的特点。墓地出土器物以淄博窑瓷器为主,比较固定的组合为四系罐、双系罐、碗、灯盏、缸等,为明代淄博窑瓷器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也反映出明代当地民间以使用本地所产瓷器为主。M1所出七星图案木棺底板、M8所出镇墓瓦是道教或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明代平民墓葬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对于明代丧葬习俗、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18年8-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对位于三门峡市后川村的黄河嘉园基建项目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在该项目工地内发掘了大量西汉时期墓葬,推断为西汉陕州城外的一处公共墓地。位于该墓地南端的M243和M247,两墓被一近方形的围沟环绕,即围沟墓,在之前豫西和晋南的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本次的发现对围沟墓发展演变提供了例证。在M247内出土的铜鍪、铜蒜头壶、陶缶、陶茧形壶等秦文化典型器物,为研究豫西地区秦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考古学材料。铜鍪上錾刻"赵大官"铭文共21字,对于研究秦汉时期文字演变以及青铜器的生产流通也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其中在新凹子村发掘的2座西晋纪年墓,一为元康七年,一为永宁元年,墓葬形制保存完好,未被盗扰,出土陶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随葬品40余件。尤为重要的是,M8出土的纪年砖,载明墓主身份与卒葬年月,是近年来六朝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M8出土的纪年砖与1960年代板桥石闸湖晋墓出土的同类纪年砖相比较,无论是文字还是纹饰均一致,为重新认识石闸湖晋墓墓主和墓葬用砖来源提供了新的材料。墓葬所在地板桥位于南京西南,是陆路与水路进入南京的交通要道。在此地发现的高级别身份墓葬,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地理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其中在新凹子村发掘的2座西晋纪年墓,一为元康七年,一为永宁元年,墓葬形制保存完好,未被盗扰,出土陶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随葬品40余件。尤为重要的是,M8出土的纪年砖,载明墓主身份与卒葬年月,是近年来六朝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M8出土的纪年砖与1960年代板桥石闸湖晋墓出土的同类纪年砖相比较,无论是文字还是纹饰均一致,为重新认识石闸湖晋墓墓主和墓葬用砖来源提供了新的材料。墓葬所在地板桥位于南京西南,是陆路与水路进入南京的交通要道。在此地发现的高级别身份墓葬,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地理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张家堡村汉墓群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七路与未央路十字路口西北角,行政隶属于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西距汉长安城遗址约2.3公里。2013年3月7日至3月31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厚鑫实业旺景国际大厦项目建设过程中清理西汉墓葬42座,出土一大批精美文物。这处墓地墓葬形制以土洞墓为主,个别为竖穴土圹墓。其中洞室墓以竖穴墓道土洞墓为多,依据墓道和墓室宽度之比分为墓道宽于墓室、墓道与墓室宽度接近、墓道窄于墓室三型,个别墓道内或墓室带小龛;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大部分墓葬有棺椁痕迹。该墓地墓葬规模较小,排列密集,方向以西向和北向为主,时代自西汉早期至中晚期,推测应为一处汉长安城内居民墓地。另外,M29出土的彩绘铜镜直径超过27厘米,为研究西汉彩绘铜镜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辉县市东约3公里的赵庄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工作,清理了汉至清代墓葬140座,其中汉代墓葬22座.本文介绍的4座东汉墓葬保存相对较好,分布较为集中,M41、M51、M50由早及晚自西向东一字排列,M43位于M41、M51北部,墓向一致、排列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至12月,为配合焦作市东城花园小区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文物勘探队对该小区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编号为2011JDM106的墓葬形制较大,保存完好,出土器物数量较多,且墓中出土的三层三联仓彩绘陶仓楼极具特色,为研究焦作地区汉代葬制、葬俗以及陶仓楼形制、发展序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是一处重要的周代国君贵族墓葬遗址,M2009虢仲墓是一座经科学考古发掘的高等级国君墓葬,确定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风貌等至关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类型学、考古学、文献学的方法,通过对比器物的形制、纹饰,系联铜器铭文,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对虢仲的身份进行了考证。传世虢仲鬲器主虢仲即M2009墓主虢仲,为国子硕父鬲器主硕之父,器物年代较虢季氏(虢文公)子鬲稍晚,较虢季(虢公忌父)鬲稍早,在两周之交;虢仲墓出土的两类虢仲鼎均具有明显的西周晚期宣、幽时的特点,其时代亦在两周之交;虢仲生前曾"受天子禄",其身份地位与两周之交时扶植周携王的虢公翰相符,M2009墓主虢仲应即虢公翰。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南京市高淳区井头村土墩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号墩上发现15座墓葬。其中,2座宋代砖室墓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银帔坠、瓷洗、瓷碗等多件器物。这2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宋代墓葬的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