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补充L-精氨酸对过度训练大鼠的作用。方法:9 周龄SD 雌性大鼠40 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 组)、大强度运动组(B 组)、大强度运动服L- 精氨酸组(C 组)、过度训练组(D 组),其中D1 组为过度训练组,D2 组为过度训练加服L- 精氨酸组。上坡跑训练9 周后测各组白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糖原含量、AMPK 活性和肌膜GLUT- 4 含量。结果:B 组和D1 组糖原含量较A 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C 组显 著高于A 组(P<0.01);D2 组大鼠比目鱼肌糖原含量较A 组显著升高(P<0.01);D2 组较D1 组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B 组、C 组和D2组AMPK 活性显著高于A 组(P<0.01);D2 组较D1 组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B 组、C 组和D2 组GLUT- 4 含量分别较A 组增加100%左右,D1 组增加11%;D2 组较D1 组增加57%。结论:体外补充L- 精氨酸可能有利于延缓或治疗过度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安静组(A组)、运动即刻组(B组)、运动后60min组(C组)、运动+电针1组(D组)、运动+电针2组(E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D组和E组分别采用2/15Hz、2/100Hz不同针刺频率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睾酮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安静组比较,其余各组皮质酮(C)均明显升高,睾酮(T)显著降低,血清T/c比值具有显著性(P〈0.05);与单纯运动C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清MDA均降低,SOD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干预组组间比较,运动+电针1组(D组)较运动+电针2组(E组)血清MDA降低,SOD升高,其中血清SO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防治运动性疲劳。不同频率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效应不同,2/15Hz频率针刺效果优于2/100Hz频率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正常小鼠和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心肌脂联素(A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探讨游泳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C57BL/6J和Apo E-/-基因敲除小鼠(饲以高脂饮食建立A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正常运动组B、AS对照组C和AS运动组D共4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有氧游泳运动,12周后安静时取材。主动脉HE染色,ELISA法检测心肌脂联素含量,WB检测小鼠心肌脂联素、PPARα、P-AMPK、脂联素受体1(AdipoR1)蛋白表达。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心肌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AMPK、AdipoR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心肌脂肪酸(FFA)含量,PPARα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2)与C组相比,D组心肌AMPK、P-AMPK、AdipoR1、PPARα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FFA含量,脂联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2周有氧游泳运动增加小鼠心肌AMPK、PPARα、AdipoRl的表达,对改善AS小鼠心肌能量代谢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1)观察ATGL基因敲除小鼠耐力训练时胰岛素抵抗、工作肌糖转运蛋白及线粒体密度的变化;(2)测定Akt、PKC、PPAR-α蛋白激活及含量,探究其与胰岛素抵抗、工作肌糖转运蛋白及线粒体密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ATGL-/-、ATGL+/-和C57BL/6J小鼠跑台耐力训练训练7天,测定小鼠体重、肌糖原、血糖、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蛋白印记法测定腓肠肌和比目鱼肌GLUT-4(内外膜)、p-Akt、Akt、p-PKC、PKC含量和PPAR-α水平。结果:(1)运动训练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糖原含量、HOMA-IR指数存在基因类型、运动训练的差异(P<0.05)。运动训练引起血糖和血胰岛素在基因类型的差异(P<0.05)。(2)运动训练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Akt、PKC、磷酸化水平、腓肠肌总Akt、PPAR-α蛋白表达存在基因类型、运动训练的差异(P<0.05)。比目鱼肌总Akt表达、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总PKC、PPAR-α蛋白运动训练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耐力训练时,ATGL通过上调Akt和PKC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ATGL上调PPAR-α起到促进线粒体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SD大鼠肝、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10)、中强度训练组(M=10)、大强度训练组(L=10)、过度疲劳训练组(O=20),进行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每周训练6 d。在5周、8周训练结束后检测外周血Hb浓度、睾酮和皮质酮水平。8周训练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肝、比目鱼肌、腓肠肌,检测A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1)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中强度运动组大鼠的体重、Hb含量、睾酮/皮质酮(T/C)值无显著差异,而大强度及过度疲劳训练组大鼠的体重、Hb含量、血浆睾酮水平及T/C值均显著下降,且过度疲劳训练组下降更明显,表明各训练组大鼠的训练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8周训练后,中强度训练组大鼠肝、比目鱼肌中AR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过度疲劳训练组则显著下降;3)8周训练后,中等和大强度运动不影响大鼠腓肠肌中AR的mRNA和蛋白水平,但过度疲劳训练组腓肠肌中AR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1)中强度运动增加大鼠肝、比目鱼肌AR的mRNA和蛋白水平,过度疲劳运动抑制肝、比目鱼肌AR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大强度运动对肝、比目鱼肌AR的mRNA和蛋白水平影响不大;2)中、大强度运动对腓肠肌AR的表达影响不大,过度疲劳运动促进腓肠肌AR的mRNA和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能与血浆中较低的雄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容与方法: 内隐自尊的探索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以高脂膳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脂肪肝和血脂的变化以及有氧运动对它们的改善作用。方法:以高脂膳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为模型.分析有氧运动20周后脂肪肝及血清TC,TG,HDL—c,LDL-c和V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H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VLDL-c显著降低:RE组血清TG、TC、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且与N组没有显著差异;RS组TG、TC、LDL—c有降低的趋势,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组血清HDL-c显著低于HS、RS和RE组(P〈0.05),而HS、RS与R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脏中脂滴数高脂膳食组(H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恢复正常膳食不运动组(RS组)显著高于恢复正常膳食结合运动组(RE组),正常对照组(N组)与RE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肝的病变程度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VLDL—c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结论:运动与改善膳食结构相结合,对高脂所致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比单纯的改善膳食结构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间歇低氧运动对大鼠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运动时脂质代谢的影响状况。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2组和运动2组(分别为常氧时照和间歇低氧组),人工制造14.5%低氧(O2)环境,4周后对各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栽脂蛋白A-1(ApoA-1)、栽脂蛋白B(ApoB)进行检测。结果:间歇低氧运动组Ch、TG、LDL—C明显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而HDL-C、ApoA-1则显著高于常氧运动组(P〈0.05),ApoB只有间歇低氧运动组才出现显著下降;除Ch外,其余指标间歇低氧运动组的减少或增加与间歇低氧安静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结论:间歇低氧运动可加强机体脂质代谢过程,并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8周游泳运动对糖尿病大鼠RBP4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8周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肝脏RBP4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游泳运动组(B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健康安静对照组(C组)。RT—PCR、放射免疫法观察大鼠肝脏、附睾脂肪组织RBP4mRNA表达、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结果:B组附睾脂肪组织RBP4mRNA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下调,RBP4MtNA表达与HOMA—IR呈正相关,脂体比、空腹胰岛素、HOMA—IR明显降低。结论:8周游泳运动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鼠脂附睾肪组织RBP4mRNA表达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频率,研究观察足底脉冲电刺激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动物研究中心完成。选用6-8周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采用大鼠慢性运动疲劳(游泳力竭)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刺激组(A 组)、造模后即时刺激组(B组)、游泳后刺激组(C组),这三类称为运动训练刺激组,外加造模组D(全程不予刺激)和对照组E(未进行游泳训练),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前后观察电流脉冲对大鼠游泳运动的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乳酸含量(对羟基联二苯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及体质量(早晨未进食前测试)的影响。利用统计学方法,结合SPSS分析软件探究最终结果。结果:排除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意外淹死的情况,实验大鼠全部计入结果分析。(1)血清血糖浓度:第1周末D组和B组大鼠低于B组,而A组无明显变化。浓度降低幅度A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法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血清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和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比游泳训练更能促使血清T、T/C比值和血清LH水平的提高,而使C下降更为明显,从而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醇水平;间歇性低氧训练比游泳训练对大鼠血清激素有更大的影响,暗示其更有利于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肉碱及运动对超重小鼠心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给予3周高脂饮食建立超重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超重对照组(OC组)、超重肉碱组(OL组)、超重运动组(OE组)和超重运动结合肉碱组(OEL组)。OE和OEL组小鼠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6次/周;同时OL和OEL组小鼠补充L-肉碱。检测心肌H-FABP、PPARα蛋白表达量及FFA、肉碱含量。结果 OL和OEL组心肌肉碱含量较OC组升高;OE和OEL组心肌FFA含量均低于OC组,且OEL组低于OE组;OE和OEL组心肌H-FABP表达量较OC组升高;干预各组心肌PPARα的表达量均高于OC组,且OEL组高于OE组。结论 (1)有氧运动可上调心肌H-FABP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促进心肌对FFA的氧化利用。(2)L-肉碱的补充对超重小鼠心肌H-FABP的蛋白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3)运动结合L-肉碱降低心肌FFA含量的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其机制与上调PPAR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AS形成过程中的内皮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高脂膳食诱导小鼠高胆固醇血症且有氧运动8周,检测各组血脂(TC、TG、HDL、LDL),用光镜观察各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AS组TC、TG、LDL较NC组明显升高(P〈0.05),HDL较NC组明显降低(P〈0.05),而HE组较AS组TC、TG、LDL明显降低,HDL较AS组明显升高(P〈0.05);2、光镜显示,HE组血管内膜完整,内膜无明显增厚,少数病例管腔有轻度局限性病灶隆起。内膜下可见少量散在泡沫细胞,但数目明显少于AS组。结论:有氧运动有预防高胆固醇血症血管内皮损伤、SMC增生、阻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试了20名持续参加一年以上有氧健身操运动和19名未参加运动的中年女性在卵泡期空腹状态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R)、孕酮(P)和睾酮(T)的基础分泌值,结果表明:运动组血清E2和T的基础分泌值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1),而血清P、FSH和LU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年女性保持较高水平的E2和T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充辅酶Q10与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对力竭运动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e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CoQ10补充组(QC)、训练组(NE)、训练+CoQ10补充组(QE);QC组和QE组大鼠每天灌胃CoQ10一次,并进行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进行一次力竭性跑台运动即刻处死;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结果:(1)QC、NE及QE组CⅠ活性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或P〈0.001),QE组CⅠ活性显著高于NE组(P〈0.05);(2)NE组、QE组CⅡ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1或P〈0.001),且QE组高于NE组(P〈0.05);(3)NE组、QE组CⅢ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NE、QE组无明显差异(P〉0.05);(4)NE组、QE组CⅥ活性明显均高于NC组(P〈0.001),NE、Q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及运动训练结合CoQ10补充均可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改善线粒体完整功能。(2)递增负荷运动训练与补充CoQ10在改善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肝脏线粒体完整功能方面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和运动训练对大鼠股四头肌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提高机体糖代谢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更好的指导运动训练、增强运动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有效提高能量代谢中成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结果:(1)力竭时间,D组大鼠力竭时间相比其它3组极显著延长(P〈0.01);C组显著长于A组(P〈0.05);B组极显著长于C组(P〈0.01)。(2)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含量安静状态下,D组极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C组和B组显著高于A组;定量负荷,D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B组极显著高于A组;力竭即刻,D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显著高于B组,B组和C组都显著高于A组;力竭恢复12h,D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显著高于B组、C组,A组极显著低于B组和C组;力竭恢复24h,D、C组极显著高于A组,B组显著高于A组。结论:(1)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的含量和促进恢复过程中肌糖原的合成,提高运动能力;(2)单纯饮用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的含量和促进恢复过程中肌糖原的合成;(3)运动训练结合饮用复方中药制剂在增加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的含量,减缓运动过程中肌糖原较少,促进恢复过程中肌糖原的合成效果最明显,提示复方中药制剂能够促进机体糖代谢能力,更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8周跑台抗阻运动对增龄大鼠血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股四头肌AMPK、PPARα、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自然增龄至18月龄后,随机分为安静组、0%、30%、50%和70%最大负重组进行8周的跑台抗阻运动,坡度35°,跑速15 m/min,隔天1次。用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血清FFA、TG、LDL和HDL,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股四头肌AMPK、PPARα和PPARγ的mRNA表达。结果:(1)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运动组相比,30%最大负重运动组的血清LDL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运动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运动组的股四头肌AMPK mRNA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运动组相比,30%最大负重运动组的股四头肌PPARα mRNA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运动组相比,30%最大负重运动组的股四头肌PPARγ mRNA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最大负重运动组的股四头肌PPARγ mRNA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周跑台抗阻运动令运动组大鼠的血脂水平向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方向变化;不同负重强度可影响血脂及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以30%和50%的最大负重量较为合适;抗阻运动可能通过激活股四头肌AMPK而引起PPAR受体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肾细胞凋亡角度揭示耐力训练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对照组(C)、力竭运动组(LE)、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Er),于力竭运动后24h取材,肾脏凋亡细胞检测采用TUNEL法,Bcl-2、Bax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并检测NO生成能力。结果:ET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LE组(P〈0.01),NOS活性显著低于C组(P〈0.05)、非常显著低于LE组(P〉0.01);各组的肾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表达、Bax/Bcl-2和NO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耐力训练机体抗疲劳能力提高,与恢复期肾组织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高、NOS活性降低、NO浓度水平正常,凋亡细胞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运动对肥胖及正常SD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只)和肥胖造模组(60只),从造模成功的SD大鼠中挑选40只,随机分为肥胖常氧安静组(A组)、肥胖常氧运动组(B组)、肥胖低氧安静组(C组)和肥胖低氧运动组(D组)。正常对照组随机分为正常常氧安静组(E组)、正常常氧运动组(F组)、正常低氧运动组(G组)和正常低氧安静组(H组),每组10只。第4周末次运动后24h左右进行采样,采样前所有大鼠禁食过夜,取后肢骨骼肌匀浆提取线粒体,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肥胖大鼠以及正常组大鼠的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造模组大鼠(P〈0.05);低氧安静及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常氧安静组(P〈0.05);低氧或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与大鼠的体脂百分比有呈负相关的趋势。结论:肥胖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低于正常大鼠,4周的有氧运动以及间歇性低氧刺激使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增加,运动与间歇性低氧刺激相结合能使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表达水平高于单一的运动或间歇性低氧刺激。而且,低氧刺激以及低氧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使得大鼠的体重、体脂百分比降低幅度比单一的运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L-精氨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38只,分为运动+L-精氮酸20 mg/kg.w组(A组,11只)、运动+L-精氨酸40 mg/kg.w组(B组,6只)、运动+生理盐水组(C1组,11只)和静止对照组(C2组,10只).进行不同剂量L-精氨酸或生理盐水灌胃对一次力竭性运动能力及运动后血清中的睾酮、皮质醇、环磷酸鸟苷(cGMP)、血尿素水平的测定.结果是服用B组大鼠的运动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1组,睾酮下降幅度降低(A组、C1组明显低于C2组P<0.05,而B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是各运动组间的皮质醇、cGMP、血尿素(NU)水平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结果表明服用L-精氨酸可以减少运动后血尿素水平升高幅度,达到一定剂量后,可改善机体运动能力,使睾酮水平下降的幅度减小,但是对皮质醇、cGMP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散手运动员生化指标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散手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用血尿素、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血睾酮/皮质醇等生化指标.监控散手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水平。结果:在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后即刻CK值、BU值、T值和C值都有较大幅度升高.与集训前安静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b小于安静时值,但无显著差异;次日晨CK值和BU值与安静时相比虽然均高于安静值,但无统计学意义;次日晨CK值、BU值、T值和C值仍高于集训前安静时值,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次日晨恢复值与运动后即刻相比CK、T值、C值有显著性下降(P〈0.05).次日晨的BU值比运动后即刻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生物化学手段能客观、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的变化.为教练员及时调整运动训练.避免运动损伤,尽早诊断运动疲劳,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