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成果,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展示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同时更能反映出各位教师不同的教学思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分析了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分析了同课异构的优势,希望可以以此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以同课异构《手拉手》合唱教学为例,从情境教学的多样性、重难点把握的准确性、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和比对,在"同课"的"异构"中,阐述不同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课堂形式所带来的高效课堂呈现。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活动上,来自不同学校的两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两节课外阅读的同课异构研讨课。他们的同"课"与传统的同"课"有所区别,以前的同课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次的同课只是同样的课题,基于《牛津小学英语》  相似文献   

4.
"同课异构"是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这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一人同课异构"是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以往的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偏向基于经验的课堂观察,缺乏基于数据的循证教研。从经验比较到数据循证,能让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所蕴含的专业发展力量走向深刻。基于数据的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循证教研流程包括问题导向、循证设计、收集数据、对话共议、证据迭代五个部分。以《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一课为例,探究了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循证教研的具体步骤。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循证教研要注意数据服务教研、人机协同教研、理论联系实践。  相似文献   

6.
针对师范生教学实践性知识欠缺的问题,将"同课异构"引入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探讨其教学模式及其给英语教学法课程带来的新变化,并提出实施建议,以期能为"同课异构"在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中更为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从而取长补短,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同课异构的探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以我听过的两节“同课异构”课为例,揭开同课异构那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宋彦 《山东教育》2012,(29):20-21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的课例不同的构想,可以是一个人的,可以是两个人的。从教学理论上来讲,"同课异构"追求执教人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教研方式上来讲,"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这里讲的是我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是基于我的一次区级教学展示课,这节课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如果依照常态课汇报,最起码对不起来听课的老师和学  相似文献   

9.
摘要: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是指同一种教学内容由几个老师或者是以老师连续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上课,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老师之间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交流,探讨教学艺术,分析教学难点。同课异构在其他学科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同课异构尚未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同课异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是几个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教学构想来进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间"背靠背"的教学设计——"手拉手"的集体备课——"面对面"的教学交流,达到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但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课堂并未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活动的观察与思考,寻求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