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从横向规模发展转变为纵向深度应用发展,社会对各种类型网络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本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3个专业方向和6种专业能力,并围绕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给出了一个示范性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辉  刘云翔  荣祺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12):177-179
将“互联网+应用”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进行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首先以“互联网+应用”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分析了互联网平台构建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模块进行了划分;然后基于“互联网+应用”进行了网络工程专业能力模块划分;最后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多样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学校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教育部建立的"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快速发展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竞争力,推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总结了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包括如何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改革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同时,归纳和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飞 《陕西教育》2010,(3):56-5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我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其次详细阐述了所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工程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讨,提出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在教学体系中确定网络规划设计与网络信息处理两条主线以适应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介绍了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顺应"新互联网"时代大潮,面向社会企业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融入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拓展专业内涵、优化专业层次结构、校企联合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等一系列措施,探索了一条适应新网络技术发展的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实践技术的主要途径。论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体系,讨论了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元化,高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毕业生,是全国各大高校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专业为例,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从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来研究"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素质创新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从分析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现状入手,提出了新型分布式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方案,采用了华三网络设备予以实现。最后,对实验室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布式网络工程实验室的提出为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用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将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网络施工人员到网络设计人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和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市场的调研,为满足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已将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作为一个重点专业来建设。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专业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职业岗位群的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