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鸿佳  宋春华  郭海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50-1560
近些年来,国际创业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之一,天生国际化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创业形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把战略选择划分成企业成本领先、差异化以及聚焦战略三个维度,基于187份样本,研究三种战略类型和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生国际化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对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而差异化和聚焦战略对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双元创新对成本领先战略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之间中介作用未获得支持,而双元创新对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国际创业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之一,天生国际化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创业形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187份天生国际化企业的调研样本,研究了学习导向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双元创新对于学习导向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学习导向的3个子维度(学习承诺、共享愿景、开放心智)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将双元创新纳入研究综合模型后,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创新在学习导向3个子维度和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外部网络关系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存在较大争议,企业维持何种状态的外部网络关系会促进双元创新,影响机理中知识吸收能力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是亟需研究的问题。对387家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以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实现能力为双重中介,探析外部网络关系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网络关系不同维度对双元创新具有差异化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关系密度的提高以及网络关系深度的适度降低有利于渐进性创新,网络关系深度和网络关系密度的提高以及网络关系强度的适度降低更有利于突破性创新;知识吸收能力在外部网络关系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已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潘宏亮 《科研管理》2020,41(3):43-51
国际创业经验是扩大天生国际化企业知识库的基石,是促进创新要素累积的前提,更关系到企业实施双元创新战略的成效。通过分析国际创业经验支撑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概念模型。运用SPSS21.0和AMOS21.0软件,对215份调研问卷收集来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创业经验并不直接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探索式创新,而对其开发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2)创新要素累积在国际创业经验和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开发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为天生国际化企业开展双元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21,39(3):471-480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5-2016年13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两种不同模式的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滞后效应,并分析先验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本两个吸收能力维度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型研发国际化长期来看对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显著;而技术引进型研发国际化短期内对产品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但是存在阻碍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说明直接的技术引进尽管将新产品引入了市场,但对产业技术水平难以有显著推动作用。在吸收能力中介作用过程中,先验知识水平在外部知识内化阶段作用更强,并且对技术引进型和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此外,基于先验知识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在合作研发型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都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说明学习和知识的有效积累、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合作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非正式网络、双元创新、吸收能力和环境动态性为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2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非正式网络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非正式网路对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潜在吸收能力在非正式网络与渐进性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非正式网络与突破性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现实吸收能力在非正式网络与双元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非正式网络与双元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双元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包括: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网络、密切关注动态的企业外部环境和重视企业吸收能力水平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9.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6,36(2):12-19
基于对重庆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中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的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外部知识提升创新绩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一旦只考虑文化型企业时,这一结果就不绝对成立了。对于文化型企业,外部知识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此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就显得非常微弱。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测量还需进一步深化,以便使其在缺乏内部研发的文化型企业中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来源于企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投入,实证研究发现,这两种资源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存在着交互影响,根据吸收能力理论的观点,其中可能是吸收能力在起着中介作用.收集了珠三角地区各行业企业共778份客观数据,利用路径分析对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均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内部创新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结构方程的巢模式检验结果表明,这种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化投资和双元创新能力理论视角,以2015—2020年沪深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化投资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分析了探索性与应用性创新在数字化投资与公司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效果,探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是否存在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政府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数字化投资均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积极影响;(2)双元创新能力在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应用性创新能力分别在政府数字化投资、企业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探索性创新能力在政府数字化投资、企业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了调节效应,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数字化投资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效应越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制造企业利用数字化投资,提升双元创新能力,推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众创空间企业小而新、资源和能力有限,要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绩效,嵌入外部网络已成为其必然选择,但有关影响机制的“黑箱”并未完全打开;而且,为使用、提炼已有知识和技术提升现有技术、产品/服务、过程、结构以巩固现有市场的利用创新行为和拓展或突破原有技术、知识形成新技术和新知识以满足新市场的探索创新行为(以下简称“双元创新行为”),在企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仍未明晰。为此,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创新理论,构建“多层次网络嵌入—双元创新行为—众创空间创新绩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福建省306家众创空间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别考察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知识嵌入是否通过引发双元创新行为对众创空间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同时检验3种网络嵌入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知识嵌入对众创空间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元创新行为在多层网络嵌入和众创空间创新绩效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在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在结构嵌入与创新绩效间发挥并行中介作用;关系嵌入和知识嵌入存在叠加效应,而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存在抵消效应。可见,在...  相似文献   

13.
付敬  朱桂龙 《科研管理》2014,35(3):25-34
本文提出一个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343家技术中心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RD投入直接影响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而外部RD合作提高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但对实际吸收能力并无直接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并无直接作用,而对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实际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却对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企业内部RD与其知识基础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广度与外部RD合作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4.
双元模式和间断模式是平衡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两种模式,企业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式以确保自身的持续发展。以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中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业和医药生物制品业的2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从年报中提取信息来衡量创新平衡模式,利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从知识获取的角度研究吸收能力和开放度对企业创新平衡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从外部获得创新所需的知识,具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选择双元模式能够获得比间断模式更高的绩效;开放度也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开放度高的企业选择双元模式能够获得较高的绩效,而开放度低的企业选择间断模式获得的绩效较高。  相似文献   

15.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举措。然而,已有理论研究并没有合理诠释国际化影响创新的中介机制,实证研究对于国际化与创新的关系也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整合组织双元与国际化理论提出了国际化双元的概念,基于知识整合理论阐释了国际化双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正式整合机制和非正式整合机制在国际化双元的平衡和联合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华涛  潘月怡  陈云 《科研管理》2022,43(11):45-54
双元均衡创新对于国际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本文基于组织双元、社会网络等理论,选取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天生国际化企业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究双元均衡创新的平衡维度、互补维度对天生国际化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中心度与结构洞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双元均衡创新的平衡维度和互补维度均对天生国际化企业国际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均负向调节互补维度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对平衡维度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无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双元均衡创新的研究视角,并完善了社会网络、双元均衡创新以及国际创业之间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叶江峰  任浩  郝斌 《科研管理》2016,37(8):8-17
尽管近期大量学者验证了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曲线效应,但却没有能够厘清这一效应的内生性机制及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基于知识重构和吸收能力的视角,通过采集和分析来自江苏、浙江和上海的261个创新型样本企业问卷数据,识别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倒U型曲线效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知识异质度通过促进知识重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却通过弱化吸收能力反向影响创新绩效;这两种效果相反的中介机制导致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了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发现揭示了企业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发展了主流文献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孟立  范钧 《科研管理》2018,39(12):103-112
外部创新氛围对服务创新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但对其具体的作用机理现有文献还未进行深入剖析。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探索性地提出以双元学习能力为中介变量的外部创新氛围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212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1)政策氛围、竞争氛围和合作氛围均能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2)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均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3)同时追求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反而会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4)知识获取在政策氛围、竞争氛围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合作氛围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需要通过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企业通常会建立不同以知识为基础的外部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互补性的知识资源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以创业者为调查对象,基于网络关系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外部知识获取和反应型市场导向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实证分析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调节了外部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创业者的隐性知识获取是提高机会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机会能力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所在。基于创业者的研究视角构建隐性知识获取、机会能力和创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18位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和对3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研,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显示:(1)机会能力在隐性知识获取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机会能力各维度以及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而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生存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3)与机会评估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相比,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绩效各维度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