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存在职业素养提升不够、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地位待遇没有受重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偏差、师德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政策环境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淬炼,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破"五唯"立新标的政策氛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办好农村教学点学校,提高教学点办学水平,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至关重要。要从提高专业发展认识、建立评价激励制度、制造外出培训机会、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四个方面加强农村教学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教学点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对教师培训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师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组织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改革,整体提高新时代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研制《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是当前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基于理论分析、政策梳理、国际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框架。该框架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培训目标,具体涵盖了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研修主题。依据上述培训目标,围绕每个研修主题,我们构建了三个层级的师德培训课程内容,并从统筹规划、优化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师德修养培训的开展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专业品质有待完善、专业知识亟待丰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专业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个体和群体专业化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还需健全、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并对此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引入制度,增强专业化发展内驱力,整合专业发展方法,完善“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关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的研究,多聚焦于双师型教师培养、评价激励、标准引领、创新培训、校本促进、经费保障等方面。基于此,建立健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要在机构、制度和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汪洋  李军靠 《文教资料》2010,(33):138-139,41
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存在的六方面典型问题决定了中职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用心待人;适应需求、改革教学;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途径主要有: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做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建立健全师德培训体系,规范中职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改进中职教师的职称考评和晋升机制。完善师德考核体制;借鉴国外相关的教育管理经验。严把中职教师职业入口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新时代提升中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包括完善中职教师培养制度;树立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丰富培养教师专业能力的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7,(4):123-125
加强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举措。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工作硬环境缺乏区位优势、软环境缺少情感关怀,少数教师师德素养不高、理想信念滑坡,青年教师比例高、正高职比例低,教师来源渠道狭窄、知识结构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合理、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困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重视人文情感关怀,加强师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筑牢理想信念,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增加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健全与完考核评价机制制度,以推进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师德养成是“外塑”和“内生”相结合的产物,师德养成既离不开教育政策规制和社会力量整体监督,还需要研究范式逻辑转向和教师群体道德自觉,如此才有利于破解现实中师德修养的复杂问题,进而更好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大国良师。实践中,师德修养面临着主体残缺、边界泛化和价值错位的实践样态,师德修养正呈现出由“融合场域”迈向“专业场域”、由“外驱逻辑”转向“内驱逻辑”、由“传统师德”走向“现代师德”的复杂特征,经历着场域重构、动力转换和价值变迁的逻辑转向。师德修养应突破现实困境和适应逻辑转向思维,明确师德修养目标、优化师德修养场域、转换师德修养思维,重构师德修养主体、强化专业师德培育、塑造教师美好形象,对师德修养进行全新阐释和重构,完成对师德修养主体性的逻辑转换,促进新时代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关键。笔者以湖北省中部地区X县的农村小学教师为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实地调查。X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乡村教育吸引力弱;教师专业知识窄化,乡土知识挖掘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科研效益不足;教师参与培训的程度有待提升,培训适切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需要优化“以人为本”管理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与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构建网络协作的城乡环境;培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善教师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眼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对当前师德培训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师德培训中,“学”的立场、“人”的立场和“行”的立场的缺乏是导致当前师德培训效果不好、效益不佳的最根本原因。笔者建议,师德培训应注重课程泛在化、目标生命化、内容实践化、形式多样化和效果持续化建设,以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性,助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眼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对当前师德培训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师德培训中,“学”的立场、“人”的立场和“行”的立场的缺乏是导致当前师德培训效果不好、效益不佳的最根本原因。笔者建议,师德培训应注重课程泛在化、目标生命化、内容实践化、形式多样化和效果持续化建设,以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性,助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师德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教本科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国职教本科由探索试点阶段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为适应人才培养规格上移,满足服务企业技术升级,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教本科视域下“双师型”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练就过硬“双师素质”,而且准入渠道要畅通、培养培训体系要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要科学。为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抓牢师德师风建设,打好引进“组合拳”,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深化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分配改革,完善标准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中职学校在“双师型”师资建设中面临教师来源单一,学历结构不合理,培训环节薄弱,教师到企业对口实践制度不完善,用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合理调整教师结构,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双师型”教师培训,实施中职学校教师准入和资格制度,完善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延庆一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了“融入而不孤立”“自然而不生硬”“长效而不功利”的原则,提出以课程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科学、系统、长效。
  打好基础保障教育效果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一是通过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引导教师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三是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四是完善课堂评价机制,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关键所在,是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的工作机制不顺畅、教育内容片面狭隘和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机制、"四个载体"丰富师德养成教育内容、"一份档案"完善师德养成教育考评机制、"三个体验"提升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实效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困境:专业情感困境——多重压力下的专业角色“迷茫”;专业理念困境——“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理念的单向度生长;专业知识困境——学科依附下的知识体系建构科学性、系统性欠缺;专业能力困境——“应试教育能力”一枝独大与“育人”能力艰难发展;师德发展困境——低效的师德“他律”与放松的师德“自律”并存.消除师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在于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创新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知识、能力的完善;实施师德“气候”建设,推动教师教育情感养成和师德发展;构建“过程监控”体系,形成师德发展“保健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提升师德“他律”效果,推动师德“自律”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