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布谷———布谷———”布谷鸟又叫了,春姑娘又回来了!布谷鸟又叫杜鹃,它是夏候鸟,每年到南方过冬,春暖花开才从南方飞回来,所以被当作春的使者。在我国有16种杜鹃鸟,最常见的有大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鸣叫时两声一顿,间隔一两秒钟,声音好像“布谷、布谷”,响亮的叫声能传出一两公里,所以又叫“布谷鸟”。四声杜鹃的叫声则是4声一顿,有人说这声音像“快快割麦”,也有人说像“光棍好过”,许多黑龙江人干脆称这种鸟为“光棍好过”。杜鹃鸟体形瘦长,外形有点像小鹰,但嘴上没有钩。它的爪子和小鸡、小鸟不一样。小鸡、小鸟…  相似文献   

2.
“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还用作人名和地名,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杜鹃鸟种类多样,别称复杂,可以分为古称、摹声和典故三种类型,其中典故类的“杜宇”对杜鹃意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杜鹃花由杜鹃鸟赋名,这一花鸟同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与杜宇传说有直接关系,经历了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再到情感价值的转变。“杜鹃”语义内涵丰富,既有杜宇传说的影响,也与杜鹃花鸟的自然属性有关,典籍文献中常借杜鹃意象表达伤春惜春,哀怨苦闷,思乡离愁和亡国之痛。探索“杜鹃”的语义内涵,有助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词典义项设立和辞书编纂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要是有人说到杜鹃,你是不是会在心里嘀咕一下:对方说的杜鹃是指杜鹃花还是杜鹃鸟呢?没错,杜鹃花和杜鹃鸟都叫杜鹃,它们就好像是两个同名同姓的人,难免叫人不犯迷糊。一种是花,一种是鸟,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难道仅仅因为巧合才都叫杜鹃吗?以下这个神话传说或许能够帮我们弄清这个问题。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  相似文献   

4.
一、课文悟读想到杜鹃鸟就会有一种哀婉、悲凄、孤寂的感觉。生活在喧嚣的城市,杜鹃是没有见过的,即使见了恐怕也不会识得。但说到布谷鸟却很亲切。孩提时常听外婆讲布谷鸟每到春天就早早地叫“布谷布谷”,呼唤农人赶快耕种布谷,莫误农时。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能忆起外婆那深含寓意的话语。现在想来这无疑是古老教化的延续。稍大读到郭沫若先生的《杜鹃》一文,说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羽毛并不美,习性专横残忍,它不会建巢,也不会孵卵哺雏,把卵产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并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由此可见,杜…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我曾上过一堂成功的多媒体课——《杜鹃枝上杜鹃啼》,课件用方正奥思制作,共收集了十余幅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画片,并配上来自大自然的各种鸟  相似文献   

6.
我爱杜鹃     
天上有个杜鹃,地上有个杜鹃,同名又同姓,模样不一般。天上是只杜鹃鸟,飞得高高,飞得远远,飞来的歌声美又甜;地上是朵杜鹃花,开得香香,开得艳艳,开遍大地红烂漫。啊,杜鹃花呀杜鹃鸟,你美了天地,你幸福了人间。我爱你呀美丽的杜鹃,我爱你呀吉祥的杜鹃。我爱杜鹃@郭荣安$天津市和平区师大招待所!205 300020 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40号  相似文献   

7.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动植物同名,历来少见,惟杜鹃一名而二冠。作为花,它能红艳艳簇满枝头,给春的生意再添几分盎然;作为鸟,它有许多相伴相随的传说,引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已,成为久唱不衰的悲苦离愁的寄托。下面列举一些例子。1、“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这里的子归鸟,就是杜鹃。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情景凄苦万状。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少游《踏莎行…  相似文献   

8.
杜鹃鸟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自西周到明清二千余年间的诗歌史中,从未中断过对她啼鸣声的叙写。杜鹃多名,至少有二十几个,其命名方式大致有六种,主要根据神话传说和她啼鸣声的谐音。古代文人把杜鹃定为悲情之鸟,是古诗人自身的悲观心理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发现并写道:“杜鹃把它的蛋下到小鸟的窝里……它们不坐巢,不孵蛋,不养育雏鸟”。许多书上都把杜鹃说成是最“无情无义”的鸟,“托儿”的鸟。根据鸟类学家记录,世界上130种左右的杜鹃中有47种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每年春天,将卵产于或者衔到大约125种以上的其它鸟的巢中便扬长而去,将雏鸟置于脑后。雏鸟在义鸟的哺育下,很快长大,等到离巢之时已是夏去秋来,天气转寒,它比亲鸟更早动身南徒,单枪匹马,远渡重洋,到东南亚甚至澳洲、非洲越冬。翌年春暖花开之际,它再次飞回故乡,同样寄卵于他鸟之巢……  相似文献   

11.
杜鹃鸟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单凭它的身世,就显赫不凡。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在《蜀志》中这样记载: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相似文献   

12.
新选入高一语文教材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的确“文短意长,要言不烦;笔底含情,涉笔成趣。”但白璧微瑕:文中有这样一句:“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笔者疑其错误有二,现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绿鸟     
一天,一个人看见树上有一只绿色的鸟,这只鸟在欢快地歌唱。这个人说:“我要把这只鸟带回家,我很喜欢它。”出乎意料的是,这只鸟跟着他说:“我要把这只鸟带回家,我很喜欢它。”这个人大喜,说:“但是,记住,你是鸟,我是人,我要把你带回家。”鸟说:“但是,记住,你是鸟,我是人,我要把你带回家。”这个人来了兴趣:“你说我说过的话,你不能说其他的话吗?”鸟跟着说:“你说我说过的话,你不能说其他的话吗?”“真没劲,你只能学着别人说话。”这个人说。“真没劲,你只能学着别人说话。”鸟说。这个人开始生气了:“我从不跟着别人学。如果你只能学我,就…  相似文献   

14.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在散文《杜鹃枝上杜鹃啼》中,巧妙地将花、鸟、人融为一体,信手拈来许多诗词典故,给“杜鹃”这一特定的文化视点作了较好的注脚,让我们触摸到杜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内涵。杜鹃作为中国古文化的产物,大约始于周  相似文献   

15.
学校搞青年教师赛课,一年级的三位老师选上的是《放小鸟》(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课。课文大意是:姑妈送给“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入笼子中,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但是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突然,小鸟叫了一声,“我”向窗外一看,有一只鸟在叫唤,叫声很焦急。“我”想肯定是“鸟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就把小鸟放了。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写窗外的鸟在焦急地  相似文献   

16.
顽皮的杜鹃     
[提示与教学建议]这是一首奥地利童谣,描绘的是一只顽皮、可爱的杜鹃鸟与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的情景。歌词共六句,浅显易懂。虽然是弱起,但节奏感强、旋律优美,所以显得轻快、亲切。每一个乐句后面的“咕咕”声使歌曲更加生动活泼,将一只顽皮、可爱的杜鹃鸟刻画得淋漓尽致,歌曲同时也表现了小朋友的机灵,表达了人类与鸟类和睦相处的愿望。这首童谣适合大班幼儿演唱。学唱时,可先让幼儿反复欣赏歌曲,听辨歌曲中的每一个乐句,知道“杜鹃”是在  相似文献   

17.
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学生认“为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一句中“的杜鹃”就“是映山红”。把另一“处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一句中“的或浓或淡”“的或”理解“为或者”。正当学生洋洋得意的时候,我否定了他们。学生露出了惊诧的目光,充满了疑惑。为此,我进行了补充解释。其一,认“为杜鹃”又名“映山红”,这样理解不准确。《辞源》中“杜鹃”的解释为:常绿灌木,高三、四尺,叶椭圆深绿,茎叶都有毛,春日开红紫花,间有白色者。花冠为漏斗状,边缘五裂甚深。每于杜鹃鸟啼时盛开,…  相似文献   

18.
杜鹃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象有说不尽的诗意。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  相似文献   

19.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杜鹃花多为红色,故又名映山红、山石榴。春季花开之时鲜艳夺目,正所谓“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杜鹃花备受人们的喜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盛赞杜鹃“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可见诗人对它喜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簕杜鹃盛开的季节,我带着体验一下打工生活的好奇心理,走进了一家港资电子厂,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些打工仔、打工妹,和他们做了朋友,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梦中簕杜鹃传说中有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哥哥结婚后,嫂嫂嫌弃妹妹,百般刁难,妹妹离家出走,哥哥去寻找妹妹跌下山崖。妹妹知道后悲痛过度死去,死后变成一只杜鹃鸟,每天“哥哥、哥哥”的叫着,声音凄楚悲凉,以致咳出了血,滴落在树上开出了杜鹃花。小琼就是追随“杜鹃咳血”这一美丽传说来到这杜鹃花盛开的地方。这是个少言寡语又爱沉思默想的女孩,我有意接近了她,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