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冰盐水制冰探究冰的凝固和熔化过程,采用温度传感器结合数据采集器来精确实时呈现冰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中,有一个探究冰熔化过程有什么规律的活动:用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冰、铁架台等,通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中冰的方法,每分钟记录温度的数值,并用图表示出来,观察和分析图表和数据,探究冰在熔化过程中的规律。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看到冰在熔化  相似文献   

3.
初二物理华东版今年再版时,改为用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的新方案。我们知道,冰源于水,水凝固成冰需要0℃以下的低温条件。把水放入电冰箱中可以制得块状固态冰,但温度计的液泡难以插入,若把冰块砸成冰屑插入温度计,往往测出的最低温度为0℃,难以显示出固态冰的升温现象,若把冰块拿到教室待用,在这过程中冰要从外界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甚至熔化。如何把砸碎的冰屑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并保存到需用时成为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冰的熔化实验不易成功。问题:冰块的制取;温度计的读数。解决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法的更新;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永民 《考试周刊》2015,(16):141-142
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重点之一,正逐步得到提倡与推广。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晶体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更是难点,要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这一物理规律。而多年来传统晶体熔化实验很难成功,作者通过实验研究的创新:用冰替代五水硫代硫酸钠;用块状晶体替代粉麽状或颗粒状晶体;用气球替代试管;用体温加热替代酒精灯加热,从而实现简约的装置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一节的重要内容,该探究性实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2012年最新版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取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用温度计测量冰的温度(图1)。以后每隔0.5min  相似文献   

7.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学习浮力有关知识后,经常会遇到一系列似曾相识的应用问题,例如出现类似水中各种情况冰熔化后水面高度怎么变化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大家都感觉到比较困惑。实际上,这些类似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思路上进行突破。我将其解题思路总结为:先比较冰熔化前后浮力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再比较冰熔化前后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可以确定液面的变化情况。下面从四个例题入手,来与同学们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数据记录表格和坐标图的改进,保证了海波、冰、石蜡的熔化学生分组实验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一、晶体熔化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例 1 把一小块正在熔化的冰放入一大桶0℃的水中后 ,则 (   ) .(A)有少量的冰熔化成水(B)冰全部熔化成水(C)有少量的水凝固成冰(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2 0 0 0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 当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入 0℃的水中时 ,冰不能继续熔化 ,水也不能结冰 .这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热 ,正在熔化的冰的温度为 0℃ ,桶中水的温度也是 0℃ ,两者之间不存在温度差 ,水不能为冰的继续熔化提供所需的热量 ,所以 ,冰不能继续熔化 .同理 ,桶中的水与冰的温度相同 ,水不能向外放热…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正逐步得到提倡与推广,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并自主完成相关物理实验是教材编撰者及物理教师的努力目标,初中物理教材中晶体熔化实验材料的选择演变(从萘到海波再到冰),正是上述思想的体现。下面就冰的选材优势作对比分析,并说明用冰做晶体熔化实验材料的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的几点。1冰的选材优势分析a.冰的心理认同度高,纯度理想,安全可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在掌握新知时,必须要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中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在这…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与凝固"这节教学内容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同的温度变化规律,笔者对海波和石蜡两个熔化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原实验的不足、产生原因及改进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换用冰或萘做实验,结果亦然。这样的实验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信服教材中关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一结论,而  相似文献   

14.
利用"棒棒冰塑料管"的可视性、安全性、易加工等优点,制作出一支活性炭吸附实验演示管,把课堂实验拓展成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1冰放在水中漂浮,当冰熔化后水面不变.如图1所示. 冰漂浮时:F浮=G冰,而F浮=G排水=ρ水V排水g;G冰=G化水=ρ水V化水g,因为V排水=V化水,所以水面不变,即纯冰放在水中,冰熔化后水面不变.  相似文献   

16.
1.熔冰问题例1 如图1,烧杯中装有一定量液体,液面上漂浮着一块冰,问冰熔化后液面高度如何变化? (1)通过比较V排和V熔水的大小来判断.冰熔化后,质量不变,即m冰=m熔水,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讲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设计的实验是观察海波(或冰)的熔化。笔者曾多次按课本的要求做这个实验,但很难观察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现象,而且这个实验设计的是  相似文献   

18.
晶体熔化实验是一个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在过去的物理教材中常用萘或其它材料做实验,实验的效果欠佳.在现行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安排在初三学年度之首,采用冰来作实验.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1,(1):58-58
令人吃惊的是,金属丝确定彻底地切过冰了,可它还是完整的一块。  相似文献   

20.
童永翔 《物理教师》2002,23(4):32-33
熔化和凝固是自然界普遍、常见现象 ,但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尚处在形成物理思维的最初阶段 ,要真正理解熔点、凝固点 ;晶体的一定的熔化 (凝固 )温度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吸热 (或放热 )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及熔化和凝固图像的识别等难点知识 ,就要依靠观察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来辅助、实现 .若用冰做实验物质 ,会难于控制实验节奏 ,更难以展现说明熔化吸热、凝固及凝固温度不变、凝固放热等现象或过程 .因此 ,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的演示实验就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同时 ,学生能否亲自观察到较理想的实验现象 ,就成为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