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林语堂是一个强调主体精神的作家,他认为学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并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和晚明的性灵说中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林语堂创作中所要表现的“自我”,是主体特有的精神表记,自始至终伴随着主体的情感活动。在艺术发现阶段,他突出了感悟的作用;在艺术构思阶段,他看到了情感对创作动机的激发和推动;在艺术表达阶段,他提倡行于当行之时,止于不得不止处,随意而作,不拘格套。林语堂站在浪漫主义立场上接受“表现主义”,强调“自我”,也是时代精神使然。  相似文献   

2.
尽管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主义”繁多,“流派”纷纭、“运动”迭起,时期上还有所谓“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之分,但由于它们生长在相同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文化心理形态之中,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荒诞”这种审美大风格之下。“荒诞”,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它既是一个败坏祖业的孽种,又是一个重开天地的英雄。它既象一头凶猛残暴的“野兽”,给西方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又象一个“卡西莫多”式的天使,对人类本真的自我、本真的存在发出了热情的召唤。作为最能体现现代西方社会时代精神风貌的审美形态,现代主义艺术与此前的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具有同样的存在依据和同等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学说——再现说、表现说和形式说。这些学说大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单一的层面进行的,因此很难讲清楚艺术到底是什么。目前对“艺术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但纵观艺术史,“艺术”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新的务件和新的情况随时不断出现,决定了“艺术的本质”会无止尽地被探讨下去,这才是艺术得以发展的根源,也是艺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活”:训练艺术的核心要素待级教师周一贯总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语文课堂训练的艺术,尽管风格各异、流派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是“活”:无呆板僵化之感,无枯燥乏味之虑,无矫揉做作之态,无刀削斧凿之痕。显得气血两旺、活力强盛,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生机和行...  相似文献   

5.
教师如何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为一个从掌握教学设计“技术”走向成就课堂生成“艺术”的历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周耀威和徐斌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8期上撰文,论述了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的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观,概括为“一个认识”、“两个吃透”、“三个联系”、“四个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动力学角度来审视艺术和艺术创造构成了艺术理论的一个新的视界。它既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对于艺术创造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同时也是方法论意义上对于艺术和艺术创造的动力构成因素与作用机制的具体考察。而“艺术创造动力”作为艺术创造得以实现的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既是艺术家生命“过程”的产物,又是特定的文化历史的生成物。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生活真实”能否与艺术真实完美交融,就是观众对艺术家所描绘的生活的肯定态度。“所描绘的生活”契合观众的心理积淀,能产生共鸣,艺术的目的就达到了,艺术作品所生成的“艺术真实”也就实现了,反之亦然。《牛棚》这部影片,从整体的构成质数上分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故导致艺术真实的缺席,本人以为这是一次艺术上的遗憾,同时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艺术航行的起点:从《牛棚》的艺术失败中寻找实现“艺术真实”的可操作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艺术教育要努力营造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按照生态式艺术教育观,任何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生成和发展的。“人之初,性本善”,我把孩子对动物、植物的关爱作为其情感的基点,以“爱”为切入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撒上“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张学松 《天中学刊》2001,16(Z1):36-36
《诗经·东山》是一首反映周代兵役之苦的著名诗篇。诗篇的情景交融,委婉、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视为表现战争题材的名篇,给后世作家的创作诸多启迪和借鉴。而我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更为成功之处是它的巧妙构思。 《东山》的整体构思可以三个字概括,图示为:“雨→行→想”,即诗人(诗中主人公,解甲返乡的征夫)在濛濛细雨中,从“东山”行进在返乡途中,由此回忆过去,推测未来,从而表现诗篇的主题。在这三字的构思中,重心是最后一个“想”字,“想”的内容构成了诗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  相似文献   

10.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事必躬亲,对学生严加看管,表面上也许能控制住学生的“行”,实质上丝毫不能深入学生的“心”。一旦脱离了班主任的“视觉控制”范围,许多学生就“原形毕露”、行为“失控”了。如何艺术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使学生积极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呢?这是我常常思索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一、明确目标,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每接一个新班,我总会在开学初的班会课上郑重地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的艺术在于自我监督”,将之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学…  相似文献   

11.
一个班主任其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方法的“方圆”艺术上。所谓“方”,即工作的准则、原则。所谓“圆”即工作的策略、技巧。过于求“方”,则会有悖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古理,过于求“圆”,则会丧失教育学生的原则。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应该是“方”中求“圆”,“圆”中求“方”,“方圆”统一,相得益彰。具体说,应在以下四个阶段上灵活运用。一、开局艺术──先“圆”后“方”开局,即班主任上任伊始。此时,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不熟悉,学生对班主任也不了解,多数学生对班主任持观望态度。班干部在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存…  相似文献   

12.
张语 《辅导员》2014,(13):105-105
5月13日上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草场街小学开展了“艺术蓓蕾 炫异争奇”为主题的艺术文化拓展展示活动。通过不断拓展,多方力量配合助力减负,并借助社会资源,让孩子在艺术文化造诣上拥有一个卓越的起点、高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应用计算机“布白”突破教学课件的预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白留空”源于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是处理空间问题的一个艺术手法。在一张空白宣纸上画一条鱼,则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自虚生,虚实结合,使“无画处皆成妙境”。如今,“布白”已广泛应用于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一切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因而教学也讲究“布自留空”,追求虚实相生的时空布局和疏密相间的节奏风格。课堂教学中的“布自”,是指把布自这种手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个性,教师故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余地。教学中的空白既可以是语言上的、知识上的、思维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板书上的,可以指空间也可以指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电子表格软件Excel是微软发布的OFFICE办公套件中的一个办公软件,它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是一款流行的表格处理软件。下面通过处理一个成绩表,我们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程序”—“MicrosoftExcel”来启动“Excel”。Excel的界面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等组成。表格的顶端和左侧有些字母和数字,分别用来标识表格的列和行。表格中的一个格子(单元格)是用字母加数字来标识的。如第三行的第二个格子叫做“B3”。在第一行的第一个格子里(A1)输入“育智学校…”,在第二行的第一…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天晴了的时候”,这个诗题拨云见日,如同欢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起句的两行就把读者带入一个音韵美妙的空间,“在”和“该”韵“ɑi”;“晴”和“径”韵“ing”;“候”和“走”,韵“ou”。真像是琴键上弹出的句子,能让人感受到脚步的弹性,弹性里的欢快。第1节整整十四行,前两行就像推开了两扇晴天的门扉。而接下来的十二行,好似长长的晴天的舞台——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它们依次出场,展现各自的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8.
论点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是:(1)艺术与商业并重。职业是“艺术”还是“商业”?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在职业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方面,观点有很大区别。传统的职业教育过分强调职业作为艺术的属性从而忽视了职业在商业上的客观要求。这种教育培养的学生想法多,但能力弱,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现代职业教育研究职业的发展,了解职业的发展需要商业上的成功,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将艺术与商业教育作为同等重要的问题来看待。(2)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职业艺术的表现空间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9.
任何艺术过分精致化都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对教学过程精雕细刻,追求“完美”,设计成若干精细的环节,甚至“定格”每个词句、动作。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很精美,实际上却让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道具”,因而,就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