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切实帮助广大师生2007年备考,我们拟就“阅读理解问题,信息问题,运动型问题,实验操作、设计问题,图形运动问题,开放型问题,探索型问题,以网格为背景的中考题,应用型问题”九大专题,约请一线名师分析讲解,点拨指导.在本栏目第1~4期陆续刊出,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再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来处理的过程.转化的实质是思维的变换.转化的目的是化难为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转化在解答直线运动问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主干问题包含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性问题和思维性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主体.要想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主干问题的引导与驱动作用,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和深挖教材来设计问题,通过精准内容与需求,深度思考,长程眼光,让主干问题有效引领数学学习,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切实帮助广大师生2007年备考,我们拟就“阅读理解问题,信息问题,运动型问题,实验操作、设计问题,图形运动问题,开放型问题,探索型问题。以网格为背景的中考题,应用型问题”九大专题,约请一线名师分析讲解,点拔指导.在本栏目第1~4期陆续刊出,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再应用巳获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一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之中,最终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课题进行问题教学.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导数进入中学数学教材之后,给传统的中学数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学数学问题(如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解析几何问题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拓宽了高考的命题空间.由于导数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近几年的高考逐年加大对导数问题的考查力度.不仅题型在变化.而且问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大。下面结合某些高考题或模拟题,介绍高考对导数问题考查的“七大”类型.并力求体现运用导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主要技巧.供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峰 《中学数学月刊》2007,(7):29-29,42
三角函数图象的对称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一类热点问题,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屡有出现.本文就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求解,对三角函数图象的轴对称问题作点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的主要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空间轨迹问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题型,它灵活性大,综合性强,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实际上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知识点的迁移,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借助几何图形的特征与解析几何求轨迹的方法来进行求解.本文结合一些相关实例,谈谈空间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满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常常在宏观上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或将较难的空间问题转化成较易解决的空间问题.下面谈谈转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已引起了普遍关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比之下.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有关调查发现.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在中国可以说是长期被忽视、被简化,以致造成中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薄弱,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很低。  相似文献   

13.
郎森 《物理教师》2007,28(8):49-50
近年来,弹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学生感到有困难.原因是:1.对胡克定律理解不透;2.不会分析弹簧的变化过程;3.不会与动量、冲量、能量问题综合应用,本文就此类问题谈一下处理方法,以帮助学生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建彪 《广东教育》2007,(11):55-56
直线与圆是解析几何的入门知识,一般来说,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平行与垂直问题、方程问题、对称问题、相切问题、距离问题、轨迹问题等,考生对这些问题都颇为熟悉.然而,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对有关直线和圆考点的考查中,有一些题突破了常规类型,考查形式上具有新颖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有人类以来环境问题就客观存在。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与能量.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众多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生态问题和污染问题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检验一个人发现能力的强弱.应该以他所提问题的质量为标准。一是因为,问题最难提出。缺乏思考力或不愿动脑筋的人是提不出问题的,提不出问题.发现又从何谈起呢?二是能提出问题基本上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提问题者在提炼问题时已经在进行解答准备了.加之这些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学术独创性.因此。解答的难度也不大。比如学生读一篇记叙文.把某一处的描写有何作用作为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17.
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和函数问题时,同学们弄不清什么时候应该考虑有空集合Ф的情形,什么时候不必考虑Ф,因而产生解法错误.究其原因,都是空集Ф惹的祸.下面分析几例.  相似文献   

18.
分组法     
(本讲适合高中) 组合,顾名思义,就是组与合.确切地说,就是分组与并合.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又并合起来研究.所以,分组法是组合数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仔细想来,见过与做过的许多题目的解法中,都包含着形形色色的分组过程,并在证明或求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抽屉原理中经常用分组法来构造抽屉;又如,换序求和中的计数、集合问题中的子集、图论问题中的子图、方格问题中的分块等,都明显地包含着分组处理.至于染色问题,每种颜色的对象自成一组,当然是分组问题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标实施,考察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中考的热点,最优化问题正具备了这些特点,而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要解决好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函数、不等式、方程等方法进行解答.下面举例谈谈.  相似文献   

20.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构造法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题目的特征,精心构造一个相应的“模型”,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知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现以三角为例说明构造法解题的一些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