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中有一个演示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电路图如图.把日光灯的灯丝(钨丝)或用细铁丝绕制的线圈,与小灯泡、电流表、电源及开关组成串联电路.缓慢地给灯丝或线圈加热,注意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168页“导体的电阻总是不变的吗?”一文中提出了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结论。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呢? 下面介绍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1所示。AB间接入的是一段废灯泡中的钨丝(将灯泡中的钨丝取出,越长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中,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之后,引入电阻概念,并定性的通过实验研究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对于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原沪科版教材中用的是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灯丝,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不足:1、教学中本实验极易与“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是相对的”实验相混淆。2、实验直观性不强。3、相关变量的呈现不够突出。而在现行的上广科教版教材中,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一带而过,留作后面通过测小灯泡电阻来处理。笔者认为如此处理第一不利于知识的完整性,第二是直观性不强,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总是适时的使用我自制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演示器来完成教学。而且多年来教学实践也说明,收效很好。因此本文拟对这一装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初二、高二年级物理教材中都介绍了导体电阻跟温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温度降低,电阻减小。为了让学生眼见为实,增强感性认识,我设计了如下电路,演示效果较好。如图1,由照明电路提供交流220V电压,由低压电源提供直流24V电压,由4个耐压250V的二极管将上、下两部分电路“隔离”,2个电源互不影响。演示方法:a.闭合K1,电流表指针偏转,白炽灯导电但不发光,记下电流表读数。b.K1断开,闭合K22min,白炽灯发光,灯丝温度升高。再断开K2,迅速闭合K1,白炽灯导电,电流表指针偏转,记…  相似文献   

5.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湖北省黄冈中学徐辉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教学仪器演示器材于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  相似文献   

6.
讲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电阻定律电阻率”时,在复习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了电阻定律,同时引入电阻率的概念,然后给出几种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但是,教材中为何给出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率?电阻率与温度之间有何关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自制了导体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的演示装置,通过实验来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实验器材1m左右的带插头的双导线一束,废旧的卡式电灯泡1个,铁架台,酒精灯,硬铁丝。2演示器元件的制作和组装小心地敲碎废旧灯泡的玻璃外罩,保留灯芯及灯泡头,为了将…  相似文献   

8.
1.如图1所示,将灯泡的灯芯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指针_____;当用酒精灯对灯芯的玻璃柱加热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指针就会______,这表明通常情况下是的玻璃,受热达到一定高温时也会变成,将图中的M、N跟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连接,用酒精灯对钨丝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_____,这表明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现就初三物理几个演示实验作改进和补充说明。 1.关于玻璃变成导体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五十页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图4-12: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这一实验,照课本中做,如果用电池组做电源,即使将玻璃(用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和灯丝引线)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也不发光。现将这一实验  相似文献   

10.
按初中物理(试用本)第二册图2—25演示“金属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的实验时,不易看到因金属丝温度变化,电流表指针也偏转的变化。究其原因是我们任意选用的金属丝的电阻比起小电珠电阻显得太小,当它温度发生变化时,电阻变化不易显示,因而造成演示失败。我们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制了这个实验装置(如图)。演示时,先按图  相似文献   

11.
对“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堵城镇叶路中学熊志全(436131)初中物理第二册新教材第50页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所示电路进行,对玻璃加热时间较长,且不易使小灯泡发光,因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本...  相似文献   

12.
段华平 《物理教师》2000,21(8):23-24
初中物理关于小灯泡功率的测量,是电学部分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也是每年中考常考的重要实验.教学大纲中要求能正确运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正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但在一些选拔考试特别在物理竞赛中,为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往往所给器材有缺,这就需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去测量,现介绍如下.l有电压表,无电流表 实验中若无电流表,其它器材俱全,另给一定值电阻Ro.(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分析:要测出 P额,根据实验原理P额=U额 I额,需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相似文献   

13.
自感现象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1对“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a.“自感现象”的演示及实验原理。高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第9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表述如下:现在来做图4-16的实验。把灯泡和带铁芯的电阻较小的线圈并联接在直流电路里,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再断开电路。这时可以看到,灯泡过一会儿才熄灭。为什么出现断开电路,灯泡过一会儿才熄灭这一现象?这是由于电路断开的瞬间,通过线圈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就很快地…  相似文献   

14.
导体电阻的大小不仅跟构成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而且跟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只正常发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比不发光时要大得多。笔者做了下面的实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器材:“220V,  相似文献   

15.
1 演示金属电阻随温度而变化把“220V40W”废日光灯管敲断,取其中一端灯丝.把它和“6V6W”灯泡、演示电流表、开关串接在6V稳压电源上,如图1.演示时闭合 S,灯L正常发光用尖嘴钳夹住日光灯丝另一端,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灯泡L亮度显著变暗,电流表读数变小;停止加热,把灯丝、尖嘴钳一起浸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铅笔演示导体与绝缘体如图1所示,将电池、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依次将电路夹夹在铅笔的外层木棒上和铅笔芯上,观察到灯泡第一次不发光,第二次发光,从而说明木棒是绝缘体而铅笔芯是导体.二、利用铅笔演示短路电流如图2所示,取一段铅笔芯,研成粉末状,在玻璃板上撒成细细一条线,用导线将电源与铅笔芯粉末相连,通电后粉末状的炭粒间立即产生跳跃的电火花,两线头越近,电火花越强.三、利用铅笔演示导体电阻与温度有关如图3所示,M、N间接入铅笔芯,用酒精灯对笔芯加热,观察笔芯加热前后电流表示数变化,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实验教材《电功率》一章,在一些基本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电能、电功率的概念以及电能表的使用,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探究活动,如“探究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的原因”“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电能转化成电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等,对于这些实验不仅要领会实验思想.掌握实验方法,还要亲自动手去做。  相似文献   

18.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电路有两种:一种是电流表内接式,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电流表外接式.如图2所示测小灯泡电阻,宜采用哪种电路呢?实验证明(也可从理论分析——见后“说明”),还是宜采用电流表外接式电路为好。下面做实验来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的“电磁感应”一节中 ,显示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实验是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了电流。但是中学现有实验器材中的这一装置 ,大都是用匝数很多的线圈的一个边来代替单根导体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的 ,为的是解决单根导体中电流过小不能驱动演示电流表指针偏摆的问题。现有实验装置中的这一“代替”做法 ,会造成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多股导线并没有跟电流表直接构成一个回路 ,进而造成难以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结构和条件 ,对以后通过该实验总结和验证右手定则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改进该实验的关键是解决电…  相似文献   

20.
周敖影 《贵州教育》2012,(14):48-48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一课,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来探究小灯泡的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同时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但是因为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教材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没有要求,教师又没有为小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作好铺垫,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小灯泡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