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哲学家麦克克里德说过,惟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能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针对实际修订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质疑问难呢 ?  策略一,敢让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不是主讲、主问,更不是主宰,而是主导,落实教师主导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问”的空间,提供“问”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敢于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  相似文献   

2.
赵晓玲 《新疆教育》2012,(18):171-171
质疑问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创新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探索。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呢?本文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就会主动地去探索一些未知领域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突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旧的教学模式,经常在讲课前或讲课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或议论,或质疑,或问难,或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开展“质疑问难”教学模式的探索。“预习质疑——细读质疑——精读质疑——学后质疑”,自始至终引导着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问”和“学”来展开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让课堂充满灵性,并逐步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设悬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开展“质疑问难”教学模式的探索。则预习质疑——细读质疑——精读质疑——学后质疑,从始至终引导着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问”和“学”来展开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自学、自己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预习首先接触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内容的钥匙,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够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启发学生质疑: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  相似文献   

7.
张燕 《山东教育》2002,(32):53-5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已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贯穿于音乐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一、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善问”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前提。怎样让学生“能问”、“善问”?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敢于放下“先生”的架子,…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依据,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孙玲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81-82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然而,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全转位。一、全方位指导”为“适时指导”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  相似文献   

10.
王艳霞 《新疆教育》2013,(7):118-119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恩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恩善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王猛 《教育艺术》2005,(5):61-62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信息量大,求知欲强,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开展积极的课堂讨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或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是课堂的源头活水,它能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让学生“敢”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向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敢提问。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思想顾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无论…  相似文献   

13.
主体意识的回归与强化:课堂教学价值的新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育观念要民主化,二是课评价要宽容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三是质疑问难要经常化,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认知过程要情感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四读四练”(即指:初读质疑、细读理解、精读揣摩、熟读背诵诸方面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初读质疑。训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勤读、勤思、勤问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基本流程:自读——质疑——释疑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使其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营造"问"的氛围,使学生敢问一是鼓励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要向学生作出承诺,即使问的问题再简单,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教师都会做到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让会解答的学生帮助解答,或下课给予回答。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  相似文献   

16.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所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确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潜心揣摩,质疑问难,讨论争鸣。一句话,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是教师主宰着课堂。他们把教参上的东西滔滔不绝、一点不漏地向学生灌输,把一大堆别人的现成的甚至是陈旧的知识和观点塞满学生的头脑。学生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感情丰富的生命个体,他…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指学生勇于参加教学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迫切要求。其实,人人都有一定的参与欲望,学生更甚,但如何让其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倡导和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一、培养质疑问难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要方式。这样,学生好问的天性受到抑制,学生提问题与创新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问”,通过“问”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多数小学生对教师很崇拜,对教材也不会有半点怀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自己,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氛围,让学生有个机会“异想天开”,敢于发问。对于发问者,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教…  相似文献   

19.
吴生林 《青海教育》2006,(11):28-29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而质疑问难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活动。但从我听过的很多语文课中,发现课堂上多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很少,甚至整个课堂成为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教学,这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有些教师在培养训练中采取的方式方法欠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是比较有效的。一、留给时间,创造机会如果不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答",更要学会"问".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加强互动,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