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度滑冰     
G862.119 9415154对短道速滑点冰式起跑预备姿势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刊,中]/陈萍,陈翔宇//沈阳体院学报.—1994(2).—23—25图3参4(SML)速滑//短跑道速滑//点冰式//起跑//预备姿势//动作//解剖学//力量//蹬冰技术G862.119 9415155论速度滑冰的弯道跑技术[刊,中]/王风云//沈阳体院学报.—1994(2)。—26—28(SML)速滑//变道滑行//滑行技术//姿势//动作  相似文献   

2.
冰上运动     
G862.014.6 9700792速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力学分析[刊,中]/王岩,程云峰,陈友财//新疆体育科技.—1996(2).—30—33图2(BJ)速滑//单腿动作//蹬冰//力学分析G862.13 9700793对弯道滑跑技术训练的探讨[刊,中]/晏海春//新疆体育科技.—1996(1).—12—14图4(BJ)滑冰//弯道//技术//技术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速度滑冰成绩的飞跃提高,与不断改进滑跑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益求精的滑跑技术驱使我们必须破除影响技术改进的惯例,在原来的础基上,废弃一切不必要的多余动作,这是速滑技术发展的必然。在速滑技术动作中,双支撑蹬冰阶段,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被认为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现在速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和改进,双支撑蹬冰已成为过时的错误动作,实践中已经不存在了。双支撑蹬冰阶段“就是蹬冰腿在没结束蹬冰之前,浮腿冰刀着冰并和蹬冰腿同样承担一定的身体重量,同时,蹬冰腿还在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荷兰速滑专家艾地·沃黑金关于速滑蹬冰技术中,双脚支撑时间比单脚支撑时间长的论述,以及在其理论影响下有些教练在安排陆上、冰上技术训练中,采用一些延长双支撑蹬冰的专门练习手段,让运动员掌握和改进蹬冰动作。笔者认为,如何正确理解荷兰专家理论以及在其理论启迪下深入探索速滑蹬冰技术的关键性动作,确是速滑蹬冰技术中值得探究的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速滑     
G862.114.61 9701177速度滑冰摆臂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刊,中,A]/王小虹,张明伟//冰雪运动.-1996(4).-7-8图4(DW)速滑//摆臂//动作//力学分析//腿部动作速度滑冰运动中的摆臂动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摆臂在维持人体平衡,带动腿部动作加快频率和加大侧蹬冰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高速摄影测量的结果可得出:摆臂动作和腿部动作的运动曲线(肘关节角度——时间曲线和膝关节角度曲  相似文献   

6.
速滑运动员的基本动作,是蹬冰、收腿、摆腿、下刀和自由滑进等。速度滑冰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项目。蹬冰动作是滑进的动力。收腿动作则是协助、配合蹬冰腿发挥良好的蹬冰作用的一种动作,也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不可忽略的技术动作之一。一、改进收腿动作的必要性收腿动作是在蹬冰动作结束之后.和  相似文献   

7.
为探求髋、踝部运动对速滑技术与滑行速度的影响,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结合新冰刀技术性能、特点,对髋、踝部运动在速滑新技术中对提高滑跑速度作用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在速滑新技术中良好的送髋、展踝动作对滑行的滑步长、步频、蹬冰幅度及爆发力蹬冰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并结合新技术特点提出发展髋、踝关节柔韧性、灵活性及提高髋、踝部专门肌肉群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摄像DLT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不合理,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影响蹬冰效果;运动员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应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  相似文献   

9.
扬俊方同志在《速滑技术动作中有两腿交接体重动作,不存在双支撑蹬冰阶段》一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值得商榷。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①当代速滑特点之一是滑跑频率快,蹬冰速度快,所以做为蹬冰过程一部份的双支撑阶段也有所缩短。②在教学训练中,应指导运动员“早蹬冰,晚着冰(浮腿)”。③双支阶段时间缩短了,但并不是没有了。这个“缩短”是随整个蹬冰过程的加快产生的,所以双支阶段仍占蹬冰过程的相当比例(世界优秀运动员为36—  相似文献   

10.
关于速滑蹬冰动作"爆发力"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速滑蹬冰动作“爆发力”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蹬冰技术动作是典型的爆发式动作,逐渐加大用力的蹬冰方式无法实现再加速作用。克莱普冰刀蹬冰动作下肢肌群的工作特点与传统冰刀蹬冰动作的肌群工作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式冰刀中更好地利用了小腿的能力,增加了蹬冰力量。  相似文献   

11.
速度滑冰运动产生速度的动力来自于蹬冰,蹬冰技术是速度滑冰的核心技术.什么样的蹬冰技术才能使蹬冰产生最大效率,经过速滑界很多人的实践、研究和总结,提出最佳蹬冰技术应该是充分利用体重进行蹬冰,蹬冰方向向侧,利用倾倒加大蹬冰力量,蹬冰发力时机要早等等.怎样才能掌握速滑最佳蹬冰技术,掌握早蹬冰技术和其关键技术环节,是速滑项目重要的致胜因素.探讨了早蹬冰的涵义、意义,早蹬冰的关键技术、时机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动图像解析技术获取速滑冰上滑跑技术动作、新型支点模拟滑板训练动作和传统滑板训练动作的支点运动序列及其运动学特征.基于上述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了支点模拟滑板对冰上单支撑滑行、双支撑蹬冰以及利用体重蹬冰技术动作模拟有效性.认为在提高速滑运动员单支撑、双支撑、利用重心蹬冰的陆地辅助训练效果方面,支点模拟滑板训练比传统滑板训练更为有效.运动学影像分析系统下新型滑板的有效性获得客观佐证,为应用新型模拟滑板提高训练效率的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clap式冰刀蹬冰动作特点对速滑专项力量训练理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2002年世界速滑锦标赛优秀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的分析后认为,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蹬冰过程中肌群工作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clap式冰刀蹬冰动作遵循大环节带动小环节,由上至下的关节发力顺序规律;而传统式冰刀则是以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的近固定工作与腓肠肌的远固定工作之合力实现两侧牵拉式伸膝动作。并且提出对速滑蹬冰技术动作的爆发力程度应重新审视的观点。由于肌群工作方式的异同性提示在力量训练理念上,更应加强速度力量性训练手段的选用,提高对肌腱的训练效果,重视专项力量训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克莱普冰刀与传统冰刀蹬冰机制的比较得出,克莱普冰刀蹬冰技术原理体现在通过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来改变下肢各关节的发力性质;通过冰刀结构的改变来揭示速滑蹬冰技术动作加速理论的适用条件。核心是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陈民盛  刘彤  程湘南 《体育学刊》2006,13(1):108-110
通过对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蹬冰机制的比较得出,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原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来改变下肢各关节的发力性质;二是通过冰刀结构的改变来揭示速滑蹬冰技术动作加速理论的适用条件。其核心是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建立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模型,从身体内部工作状态的角度探讨速度滑冰的一般规律。方法:同步测量速滑运动肌电与足底压力以及视频信号,建立速度滑冰直道蹬冰单周期模型,揭示运动员身体内、外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建立了速滑蹬冰单周期模型,提出膝角120°位置处的爆发力为速滑的主要用力特征,将速滑蹬冰单周期细分为6个阶段。结论: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同步肌电分析方法的结合能有效地获取速滑运动身体信息和揭示运动规律,是一种有力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目的速度滑冰运动发展非常迅速,比赛争夺十分激烈。谁占鳖头,技术是关键。弯道滑跑技术比直道滑跑技术难度大,而且,弯道滑跑比直道滑跑速度快,可见弯道滑跑技术是提高速度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力学角度对速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进行力学特征的初步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运动员弯道滑跑时身体产生运动数值变化一般规律,为速度滑冰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的部分理论依据。二、动作分析与结果我们来分析一下单足支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作。(见图一)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  相似文献   

18.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认为: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蹬冰结束瞬间膝角在149.9°±6.63°~158.4°±4.83°之间。由此推测,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在下肢蹬伸技术动作上的差异并不是由膝关节所引起,可能与踝关节和髋关节蹬伸技术动作的改变有更大的关联性;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依此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两次全国性短跑道速滑比赛中弯道后半程跌倒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比赛条件下,用NV8950型细微动作录像机拍摄了中短距离跌倒运动员的动作。通过对五名运动员典型的跌倒动作进行技术动作和心理因素的分析,指出运动员在弯道后半程跌倒的主要原因是:1、左腿蹬冰不利,蹬冰时机偏晚,蹬冰角度偏小,蹬冰力减弱,使重心落后,破坏了收浮腿的动作结构。2、在竞技中,由于心理因素和体力状况的影响,诱导了错误的技术动作。本文对克服跌倒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 ,对技术动作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方法从三维角度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研究 ,认为 :步长间滑步长度和滑步宽度的组合应遵循 3.6∶1的原则 ;蹬冰过程中人体重心的纵向位移幅度明显大于横向 ,并非传统认识中的横向移动幅度大于纵向 ;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 ,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 ;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 ,并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