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张謇择师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学养深厚,远见卓识,知人善任,择师之举,可见一斑。 一是延聘有真才实学的名师。张謇是清末的一个状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择师问题上,他确信“名师出高徒”,认为学校办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1902年5月,他在南通城南千佛寺故址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曾先后对外延聘了著名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朱东润、吕思勉和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等名师来校任教。张謇也注意从南通本地网罗人才,当时有时称张謇身边一“龙”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师范教育即将迎来100周年诞辰。 早在1897年,实业家盛宣怀首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端;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萌芽;同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立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创了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先河。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謇系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创立者,江谦为近代江苏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江谦作为张謇的得意弟子,曾倾力协助恩师,为成功创办通州师范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奉承师愿,再接再厉,使南京高师成为初具现代科学体系、享誉东南的最高学府。师生两人携手并肩,共同为南通乃至江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为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先驱。张謇与江谦三十年的意气相投,坦诚相待,无私合作,共同推进了江苏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建立于一九○二年五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它是张謇筹集资金在南通城南三元桥北千佛寺旧址创办的。该校开办迄今已有七十九年,为我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一九○三年四月朔(农历四月初一)开学,校名“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后改为“私立”。最初招收师范本科一班,师范讲习科一班,以后科别班级逐步增多,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建设需要,先后附设过测绘、蚕桑等专科班。学校设备也逐渐扩充完善。张謇创办私立通州师范的动机,在他的著作和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对师范教育情有独钟。从1902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以来,江苏的师范教育走过了坎坷而又辉煌的历程。至今,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先辈教育家创下的教育功绩,仍在华夏大地上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张謇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今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主编的《世界教育大事典》,曾收录一目"张謇兴办通州师范学校"。清末状元张謇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大家知道他不仅兴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即通州师范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所文博教育机构——南通博物苑等等,还兴办了不少中小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内部若干教育观念的更新问题,以促进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一、培养目标观的更新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教师。这个培养目标的提法,在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史上,几乎可以说是“80年一贯制”。早在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优级师范学堂是以造就初等师范学堂和中等师范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1953年和1956年及1961年全  相似文献   

9.
一、从师范教育下乡到乡村师范学校的产生乡村师范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诠释者有着不同的理解。1935年教育部公布的《修订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各地方继续造就义务教育师资起见得设简易师范学科……设在乡村者,称简易乡村师范。《教育大辞典》将乡村师范定义为:“乡村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主的学校。”陶行知认为:“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生活实际,造就乡村学科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他在《师范教育下乡》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要以为把师范学校搬下乡就算变成了乡村师范学校。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其实,乡村师范有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师范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学校始称山西省官立师范学堂,以后数次易名,先后被称作“山西省两级师范学堂”、“山西省师范学堂”、“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1934年改称为“山  相似文献   

11.
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这是中国新式师范教育的开端;1902年,张春在江苏南通创办通州师范学堂,开中国新式中等师范教育先河。自有师范学校,便有语文课程;自有语文课程,便有语文教材。如今,师范学校已走过一个世纪,在这百年岁月里,中师语文教材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文试对此作一番梳理。一、清末时期(1902~1911)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加剧。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创办新式学堂,设置西学(新学)课程,弓l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然而;日学牢牢地控制着教育方向。19O4年1月13日,张百熙、荣庆…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毕生重视小教育和师范教育,他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必须办好,而办好小学教育的关键又在办好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老师。徐老在长沙办学近三十年,其中辛亥革命后,主要是办师范教育。他不仅办正规的师范学校,而且办各种讲习班、速成班、农村师范班等培养老师。当时,长沙全县将近一千所小学,所有的教员差不多都是由徐老培养出来的,因此,当地人说:“徐老是小学教育界的长沙王。”  相似文献   

13.
读史可使人明鉴古今。溯观中国近代教育史,可以得知,辽宁的高等师范教育,发源较早。早在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的运动中,在辽宁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奉天大学堂中,就成立了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根据当时教育部的“师范教育令”,将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改为国立沈阳  相似文献   

14.
师范学校的光荣代表──保定二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学校的光荣代表──保定二师李捷三河北省保定师范学校,创建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始称“府立保定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M师范学堂”。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该校随之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保定二师”。近代以来。强...  相似文献   

15.
1903年,张謇在通州(今江苏南通)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学校建置遵照癸卯学制的规定,广设新式课程,并延揽中外师资。王国维由罗振玉推荐,应聘入校执教,并受张謇委托,参与学校章程审定、课程设置、教师招聘等初创时期几乎所有校务的处理,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现存张謇的十余通有关书札,不仅反映了他对王国维的信任与重托,也揭示了当时士人对新式教育的探索情状,是研究清末地方兴办新式教育的绝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一、师范教育的起始和演变 (一)创设师范院中国的师范教育制度是在清末建立近代学制时出现的。 1.自办师范的思潮。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维新派人士就认识到办学堂则先要自办师范学堂,以造就中小学师资。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就列举了聘用外国人担任教师的五大弊端,提出自办师范学堂。维新派的革新被清政府的顽固派镇压了,但废科举办学堂,自办师范教育的主张为人们所接受,形成推动近代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发展的思潮。当时清政府掌管教育及实业的大臣,也认识到自办师范的重要性。盛宣怀、张百熙  相似文献   

17.
八面来风     
办好《师范教育》服务广大师生《师范教育》编辑部召开第四届师范学校校长座谈会第四届部分师范学校校长座谈会于2002年元月14日至1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所师范学样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黑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和安徽省教育厅师范处地派员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师范教育》编辑部向代表们汇报了2001年的工作小结和2002年办刊设想。 2001年,《师范教育》杂志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宣传“以德治国”的思想,刊发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8.
易廼屏《读柳子厚〈种树郭橐驼传〉》,原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4年第1卷第3集,署名学校“南通代用师范”。作者另有小说《罪人》,刊于同刊同期。生平事迹不详。“南通代用师范”全称“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学校”,前身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今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9.
俄国的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产生,最初是反映在师范教育开设的课程中的。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起草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级、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七门教育课程,其中有“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教育法令”三门课,就是后期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行政(现在的学校管理学)两部分的教育行政的最早内容。民国二年(1913年)教育部公布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民国十四年(192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拟定的四种师范学校(高级中学师范、单设后三年师范、六年制师范、师范专科)课程,其中均有学校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三十年代师范院校编写的教育行政教材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杜左周著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1935年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学校管理学正式产生。  相似文献   

20.
何元林 《考试周刊》2011,(87):172-173
肇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近代师范教育,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已初步认识到师范教育的专业特性。1897年,《申报》载文《论盛京卿创设师范学堂之善》,对"师范"二字作了诠释:"以学为师之范",故名师范。此文明确揭示了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以教人为师之道",而且"为师皆得教法"。1904年,《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了师范教育与中学教育之异同:"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入学学生学历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