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IA金屋又作“三足屋”,出自中国神话故事。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指太阳。钓鳖出自中国神话故事。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钓鳖客”,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彭祖中国神话人物,相传活了八百余岁。后用作长寿的象征。青鸟出自中国神话故事。指传信的使者。月老又作“月下老人”,中国神话中掌管婚姻的神。常用来称呼媒人、婚姻介绍人。阿拉丁神灯出自阿拉伯神话故事。比喻能满足人一切愿望的东西。禁果出自《圣经》故事。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方舟出自《圣经》故事。诺亚为躲避洪水造的长方木矩形大船,常用作避难处所的象征。斯芬克司…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2011,(6):34-34
一次,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天地)大典,丞相张说任封禅使,他的女婿郑镒也一同前往。封禅之后,郑镒从九品官升到了五品官。一次宴会上玄宗发现郑镒身着五品官的服饰,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玄宗身边的黄幡绰说:“这是泰山的力量呀!”一语双关,  相似文献   

3.
贺人迁居为何称“乔迁”《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乔迁”本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人们就借用这一词语贺人迁居。岳父为什么称“泰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大典完成后,照例要为官员们加官进爵,一般是三公以下的官员提升一级。郑镒是张说的女婿,官阶为九品,这次却一下子被提升为五品官,穿上了绯色官服,喜气洋洋地赶去参加庆功大宴。唐玄宗觉得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郑镒一时回  相似文献   

4.
刘学明 《教师博览》2004,(11):51-51
贺人迁居为何称“乔迁”《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乔迁”本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人们就借用这一词语贺人迁居。岳父为什么称“泰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大典完成后,照例要为官员们加官进爵,一般是三公以下的官员提升一级。郑镒是张说的女婿,官阶为九品,这次却一下子被提升为五品官,穿上了绯色官服,喜气洋洋地赶去参加庆功大宴。唐玄宗觉得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郑镒一时回答不上来。唐玄宗身边有个很爱说笑的大…  相似文献   

5.
妻子的父亲何以称“岳父”、“岳丈”、“丈人”呢?这是有来历的。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派遣张说为封禅使。张说得此美差,高兴至极,认为是升官发财、荣宗耀祖的极好的机会,因此在为登山去作准备时,就将自己的女婿郑镒带去,让他作修缮现场的监工。 所谓泰山封弹,是在玉皇顶筑土为坛祭天,报皇天之功;在山下辟场以祀地,谢后土之绩。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金简     
自秦始皇、汉武帝以至唐宋各代,都有皇帝亲率臣僚到泰山举行封禅的故事.他们带着写的或刻的玉制简策(册),在泰山顶峰筑坛加土.在恭读"报天之德"的册文后,把简策捆起来,加盖"封泥"印,埋藏在祭坛的封土中.然后又到泰山下的小山梁父(甫)山设立坛场,举行"报地之功"的典礼.这种报天、报地的典礼,前者叫"封泰山",后者叫"禅梁父".简称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以前也有这种祭祀活动:"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并举出了无怀氏、虙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都举行过封禅,这无疑是当时的一种传说.至于《封禅书》记载的古代天子常到外地巡狩,祭祀五岳,则是真实可信的.祭祀的礼制大致相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封禅的目的是"王者受节易姓,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可见封禅  相似文献   

7.
泰山文踪     
在古汉语中 ,“泰”字的第一义是“大之极” ,泰山之所以为“泰” ,主要是因其大而庄重。泰山因山势雄伟而被古人推为五岳之首 ,号称“天下第一山”。泰山之大 ,不仅在空间 ,更在其有容纳万物的博大胸襟。孔子说 :“仁者乐山” ,泰山那包容一切的胸襟 ,不正是大仁者的气象吗 ?泰山之大 ,还有尊长之意。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 ,因此首肯泰山为“五岳之尊”。因此 ,很多古代帝王封禅泰山以矜功绩。据《管子》载 ,春秋之前就有72家封泰山的。秦始皇横扫六合后 ,最隆重的一次祭礼莫过于泰山封禅。其子胡亥又于公元前 2 0 9年封泰山…  相似文献   

8.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泰山封禅,泰山成为他“朕”一人的天的认同、天下之君的国家认同、作为“传之无穷”的永恒的时间认同等诉求的符号表征。通过汉代人尤其是《史记》对泰山封禅的集体记忆的形塑,泰山成为一个受命于天易姓而王、天下认同、永恒不死和权力合法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屡辞封禅探析燕永成封禅作为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祀典活动,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此得久佚,今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秦统一天下,秦始皇亲自登泰山封禅。西汉时,武帝又东封泰山,并...  相似文献   

11.
泰山封禅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对传统泰山封禅仪式的起源和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从性质、目的、形式、影响等方面,结合符号意义、身份认同诉求、共同信仰、祭祀仪式等因素,对泰山传统封禅仪式和现代《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新媒介环境下利用实景演出呈现传统仪式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封禅多在泰山举行,有其自然的和历史文化的因素.汉武帝泰山封禅尤以其磅礴的气势、独具的风格引人注目.汉武帝泰山封禅,展示了西汉雄豪奔放、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雄放的西汉精神与雄伟、奇特的泰山风光相融合,才有了阔大的封禅典礼.在发展山水旅游特别是泰山旅游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泰山封禅文化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王莽政权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汉末期流行的“五德终始”说,视泰山为“易姓受命”之地。王莽利用这一社会思潮,成功取代了汉室政权,创建新朝。而封禅之说亦因之成为新莽王朝的廷议热点。新室君臣刻制封禅告天玉牒,准备筑坛岱巅告祀天地,但封坛难筑,新室不昌,新末社会大动荡的暴发,使泰山成为赤眉军的根据地,王莽政权也随即覆亡,其所拟议的封禅之举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4.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泰山的原始义为大山 ,但不能说泰山是大山的泛称而非专名 ,山东境内三个小泰山的存在 ,不能作为泰山山名“曾有过移动”的根据。费县上冶公社台子沟出土的徐子鼎乃随葬所用之“明器” ,且出土地点方位亦与祭泰山之礼不符 ;郑祭泰山的“汤沐邑”是否一定在费县城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即使城果在费县 ,也不能作为泰山即蒙山的证据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杜注“颛臾 ,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之“泰山” ,系郡名而非山名 ,且颛臾所主祭的若不是东蒙而是泰山 ,那么将置其宗主国鲁国于何地 ?而“许由故城”与“徐子城”是扯不上关系的 ,显然不能作为论证蒙山即泰山的依据 ;泰山之能成为“五岳之首” ,与封禅制度关系至为密切 ,梁玉绳“三代以前无封禅”之说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你到过泰山吗 ?能给大家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泰山的主要景点吗 ?泰山书法石刻知多少 ?古老的泰山有哪些神话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到泰山封禅 ?他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 ?古今文学史上有哪些描写泰山的文学作品及作者 ?没有亲临泰山不要紧 ,高中语文第二册姚鼐《登泰山记》和第二册读本中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领略一番泰山风光 ,对泰山这座名山进行一番多角度的探究。1.泰山的历史意义泰安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境内有“五岳之首”泰山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相似文献   

17.
泰山,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被许许多多的文人当作创作的主体。众多的文化流派、思想流派———儒家、道教、佛教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文化踪迹。历代天子帝王更是利用对泰山的封禅活动来加强其统治地位,因而泰山便演化为皇权的象征,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封禅遗迹和体现封禅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封禅作为秦汉政治生活里的一件大事,汉武帝和儒生所预期的目的是不同的。随着汉武帝借助封禅追求长生的失败,封禅的意义发生了转化,越来越与儒生的文化记忆叠合,而固定在泰山这一物质性标志中。泰山由此成为民族圣地,它背负着同时隐蔽了个体性的信仰创伤,这将长期影响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说《造月者》将中国神话中的婚姻之神月老扭曲成为一个邪恶的"黄祸"巫士。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本文揭示了隐含在小说文本对东方宗教和神话进行表述背后的帝国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20.
《诗经·鲁颂·閟宫》中言:"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特殊的构造,使得方圆数百公里内只有泰山山峰突起最为显著,形成"一山独尊"之景。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自古以来就有帝王封禅泰山,民众登山祈福的传统,可见泰山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围绕泰山的文献可谓车载斗量,关于泰山文化的论述贯穿了中国历史,本文旨在揭示泰山信仰文化之精髓,使更多的人了解泰山信仰文化,传播泰山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