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的群居     
田夫 《生态文化》2002,(3):62-62
人类普遍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群体,生活在一个区域里。动物们则要么独居,要么群居。独居或群居是以它们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比如虎,虎是动物种群里典型的独居,虎独居,自有它的道理..虎是“山林之王”,如果一山居几虎,即使它们自己不打得死伤殆尽,也得把满山的动物们吃光,这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高峰 《生态文化》2014,(4):17-17
鸟儿保护环境和粮食 地球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细菌、原生生物、动物(包括人类和鸟类)、真菌和植物是在一个系统里和谐发展的。生物、岩石、空气和水之间以微妙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环境的稳定。如果一种动物,如鸟类灭绝或濒临灭绝,人类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有千万种动物,各民族皆有本民族崇尚的动物形象。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与汉族形成了自身各具特点的动物文化。本文以《水浒传》为例,对比维吾尔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文化中动物的语义及语用翻译,不仅能丰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还能促使我们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赵荣荣 《文化学刊》2015,(2):111-115
以库切的《耻》为出发点,讨论动物的伦理道德问题。在当代,动物解放运动兴起,其基本目标是为动物争取权利,具体做法是让人类替动物说话,从而赋予动物主体地位。这样做虽然能达到一些目的,但在伦理学层面仍存在问题。首先,语言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它从根本上还是体现了人类的利益。其次,赋予动物主体地位反映了二元论思维的痼疾。这种思维定势中仍然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分裂,从根本上来说无益于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放弃二元论,从"中间王国"出发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花,也有动物。在这幅图画中,囊括了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生物们千姿百态,或静或动,静的固着不动;动的生龙活虎,或奔走,或抓行,或游泳,或飞翔,都以独特的方式去感受环境,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并改造着生物圈,同时又以动与静构成了和谐的、发展的生态大美。  相似文献   

6.
中英文里都含有大量和动物相关的习语、谚语和表达,它们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在应用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宗教、文化传承和习俗不同,两者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文化内涵存在差别。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动物词汇中所存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用目的语正确传达原文的真正含义,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动物表演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通过对动物的驯化,根据动物的特性进行巧妙编排节目的艺术表演形式。动物的驯化和节目编排是动物表演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能否有机结合,是决定艺术质量如何的关键。 动物的驯化是节目编排的基础,搞好动物表演艺术,首先要抓好动物的驯化这一环节。在驯化动物时,必须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第一,要了解动物的本能、习性,这是驯化动物最基本的前提。各种动物具有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世上有多少种动物,就有多少种植物,有多少种植物,就有多少种以植物为生的昆虫。而在这些昆虫中,有对植物有益的,也有对植物有害的。有益的昆虫和有害的昆虫共存共生在植物或动物中,结成奇特的生物链,构成多彩的生物圈。  相似文献   

9.
听说,最近动物园引来了新的动物——大象,我很想亲眼看看大象到底有多大,我就缠着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玩。终于在星期天的上午,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买了门票后就进入动物园。啊!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有狮子、老虎、天鹅……它们都在自己的笼子里活动,有的把头挤在铁栏旁张  相似文献   

10.
动物园是我童年向往的地方,我估计有很多同龄人在记忆深处还保留着那一片绿色的湿地。是不是能这样理解,小孩就和小猫小狗一样,与动物原本就同源相通,因此童年时是那样容易与动物交流,四目相寻,招招手或一个眼神,就惹得它们抖下耳朵摇摇尾巴。记得那时有多少小朋友隔着栅栏和它们认真的说话,不管是小鹿还是老虎,都瞪着圆圆的眼睛乖乖地听。后来,我总觉得,人只有在童年,才有一颗动物般纯静的心,人长大了,再不会和它们有心的沟通,有的只是仇恨或是怜悯。 初冬的一个假日,女儿望着外面暖暖的阳光提议去动物园。我先鼓掌。算起来有十多年没去那儿了,其实那里不光有我童年的影子和温馨的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