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BBS     
来来信摘录敬爱的《课·高》编辑:你们好!现在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我是贵刊的特约校园记者沈甜,本以为高考考完就可以更加积极地为《课·高》服务了,没想到今年考试没考好,估计刚能达到二本线,郁闷……这就意味着我今年得复读了,这个分数离我的理想相差太远。本来还打算报名参加暑假见习编辑的 ̄ ̄哎,以后可能就很少和你们联系了,当然我会一如既往期期必买,尽我所能地把《课·高》介绍给我身边更多的同学,朋友,或者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之类,号召他们都买都来关注参与。但接下来的一年可能我会很少为你们出点子,投稿了,真的很对不起,请原谅我。以…  相似文献   

2.
高考刚结束,第二天我们就把教室换到了高三的地盘上——从此由高二直接晋级高三。一位学姐拍了拍我的肩膀: “尽管高考并不如意,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温暖和感激,每一个经历炼狱的人都比过去成熟。”未来是漫长的旅途,无数的可能在远方蔓延。高三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沉积着无数欢愉与坎坷、希望与挫折,它们静静地守候在你人生的路口,等待你去经历,等待你去跋涉。遗憾的是只有前路,找不回来路。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我和众多毕业班的学子一样,参加了高考,也经历了得知分数之前那段漫长的等待。和他们不一样的是,我们班比较特殊,没有中考就直接迎来了高考的挑战。高考对我们的心理,也因此有着不同的影响,考后的等待,也愈发地显得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4.
伍丹 《考试》2008,(11)
高考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总是充满神秘感。我向那些走过高三的学长学姐询问高考的感觉,听到最多的答案是:就那样呗。这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那样是哪样?当我也经历了高考,我才发现高考的确一点儿都不神秘。现在让我回想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站在考场门口等待入场的场景,至于考试的记忆,真的已经模糊了。  相似文献   

5.
以前听别人说:"高考后的等待,是残酷的折磨。"当我真的经历过,才深刻地认识到:这是真的,又不是真的。炎热的6月我参加了中考。考场上的情景现在历历在目。我在那儿挥洒了辛勤的汗水,希望得到回报。估分后漫长的等待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从高三到大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其中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无论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和成功,对大学的选择,还是高考的紧张和耐心的等待。经过了那些,我从高三跨进了大一,实现了一次角色的转变。高考前,我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不仅是老师们的“掌中宝”,也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但一进中科大,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大家都很优秀,比我学习好、能力强的人不计其  相似文献   

7.
高考结束以后,我回到家等待高考分数出来。等待的那些天,心里始终七上八下的。这已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要是再考不上,真是连复习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担心、忧虑、无奈、恐慌……不断向我袭来,压迫着我脆弱的神经。我得想个办法。突然想起表姐在城里开网  相似文献   

8.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见习的听课是高师生学习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是促使他们向合格教师转变所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但由于高师生在长期的听课中已经形成了学生式听课的心理定势。这种定势直接阻碍了他们从课堂见习中获取教师教学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为此,笔者在化学(师范)专业的教学中,构建了包括听课前的教学预设计、听课中教学比较、教学批判和课后反思——“四阶段活动法”。这项活动有利于建构高师学生的教师式听课行为能力,促进他们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实现高师生教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凡是走过正常求学这条路的,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自己的一个高考,就像每个当过兵的人心里都会有一座兵营一样。但,我很少主动去回忆那一段陈年往事。我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我经历过两次高考,上过高三,也上过高四。就是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天生缺少数学脑细胞。但是,我也必须承  相似文献   

11.
我在这里     
来到重庆,开始见习编辑生活。见到其他几位“见习”,我先前若有似无的不安一扫而空。他们都很活泼开朗。初次见面,一群人就在兔子的带领下到阳光城附近玩,通通败于这个城市充足的阳光,热得我们退避三舍!只好躲进冷气房,生气勃勃地高唱卡拉OK。有人提议晚饭后去看看重庆的夜景。我想,夜幕来临的重庆在彩灯霓虹下一定是光怪陆离的,可最终因为太累而没去。而想想以后要再和这同样一帮人聚在一起几乎不可能,竟也难免有些感伤。由于要在期限内赶回家乡补课,我的见习编辑生活不长,甚至可以说很短。一想到要离开,我告诉自己不能让自己就这样浑浑噩…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怎么忘得了呢?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13.
很幸运,我入选了《课·高》2006年暑假见习编辑。这段时期,我感触很多,算是一次提前的社会经历吧。回顾这段生活,说实在的我们虽然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编辑,但也确实体验了很多,总体的感觉还是比校园生活枯燥得多。老编说:“这就是生活。”开始的一个星期,是昏天黑地地审稿,那种感觉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物极必反”,阵阵信件“飓风”向你压来,以前盼望收到来信的我,一星期后,就已经见到信就想烧。我此刻感到:中国的十三亿人也不是吃素的,光其中一小部分人寄来的信就能压死你,所以,得罪谁也别得罪全体中国人。可看见老编们每天拆这么多信还这么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三年前参加的高考,那时候的我可以说是非常的轻松。住在学生宿舍的三楼,其他年级的都走了,就剩我们高三的在等待高考。高考的前两天,我就把自己的一部分东西拿到2楼的一个空宿舍,一个人住,不想其他人影响自己。一个人很安静,心情也是平静的。很多家长都守着自己的孩子,而我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我知道自己该做什  相似文献   

15.
在网上看到这家国家五百强企业招聘记者编辑的时候,我非常心动。大学毕业四年了,我一直都在报社和杂志社工作,可谓经验丰富。但我的学历并不高,一个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并没有光鲜的头衔,而且我跳槽频率相当之高,四年时间,我做过文案策划,脚本创作,我也做过编辑记者,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有涉及。所以,尽管我学历并不占优势,我还是信心满满。我认真地填写自己的简历,并将相关作品发送过去,此外,我还  相似文献   

16.
等待     
我相信命运的安排,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一个丰富多彩的边框里生活,我也相信人是为了等待才活的!人的一生注定要等四个人: 第一个人是自己; 第二个人是最爱自己的; 第三个人是自己最爱的; 第四个人是和自己共度一生的。我想我现在应该等待的是自己。因为我相信人是有灵魂和躯壳之分的。而我那空洞的躯壳只有1/2的灵魂,还有1/2灵魂正在和我捉迷藏,它要我自己去寻找与耐心地等待。我寻找了好久,好久,每天不分昼夜地。终于,我找到了……  相似文献   

17.
The Beginning高二暑假前,我们把高考要用的教室布置好后就站在教室外面,等待老师宣布放假。对我们来说,三天后学长学姐们的高考似乎还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传说。突然,从楼上飞下一大片被撕得粉碎的纸屑,铺天盖地般,不一会一楼就被一片雪白覆盖,我好奇地捡起一张纸片,原来是考过的英语试卷的残骸。“纸雪”下了好一阵,没有老师去阻止,大家默默地看那些高三的学长们撕毁所有的书本作为宜泄。当时无数和我一样的准高三们,都是一样地好奇。  相似文献   

18.
回首来路,不觉已走过十九个春秋,随着春花秋实,伴着夏雨冬雪,我已由曾经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如今一个坐在高三教室、等待着高考临近的毕业班学子。曾经的童趣和那些引人发笑的行为已无法再次经历,然而记忆却永远地留在脑海里。  相似文献   

19.
互动     
我阅读《高考族》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我已经经历了对她从一见钟情到情有独钟的过程。现在我是每期必读,她甚至有时候比课堂更加吸引我。我认为《高考族》是一本特色鲜明而又实用的杂志,其中的招考动态、报考经验、学校介绍、心理指导等内容,都分别贴近我们不同方面的需求,给我以必要的指导,使我视野豁然开朗,让我的高中生活不再迷茫。从其中不难看出编辑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和辛勤汗水,在此我谢谢你们。  相似文献   

20.
宝贝计划     
《母婴世界》2012,(11):114-125
亲爱的铃铛准时的在预产期和爸爸妈妈见面了。虽然铃铛爸爸焦急地目睹我顺产的痛苦.煎熬地等待我剖宫产的结果,但是这非比寻常的经历双重痛苦让我们更爱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