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儿童读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王财贵和南怀瑾掀起了一场"少年读经运动".大陆的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起而响应,并主持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结果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一场关于"儿童读经"的争论.对于"儿童读经",我们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有必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张正江 《中国德育》2007,2(5):50-51
目前,儿童读经活动正在悄然兴起。据初步统计,台湾、香港等地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约有三百多万,大陆参加读经的儿童约有二百多万,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关于儿童是否应当读经,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但读经活动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必然是有深刻的社会基础的。因此,对读经活动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一种绝对化、片面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结合儿童读经的指导思想、原则、实施等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洁 《文学教育(上)》2011,(16):132-133
当下儿童读经热潮席卷全国上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倡导儿童读经者普遍认为儿童读经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益于儿童人格的养成,是一种能够开发儿童智力的较佳的早期教育。并且王财贵等人认为儿童阶段所读的经典将会自发的对其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对于儿童读经的文化传承及人格影响的意义笔者并不轻易否定,但对于经典的所谓自发影响笔者有所质疑,本文将对此从当下儿童所处的教育及语言文化的角度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1994年王财贵先生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时起,儿童“读经”教育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逐渐推广。2004年,儒学崇拜者蒋庆先生花两年时间编撰的一套12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通本》正式出版,但遭到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土的撰文批评,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整个讨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5.
廖军和 《今日教育》2007,(2S):16-18
从1994年王财贵先生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时起,儿童“读经”教育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逐渐推广。2004年.儒学崇拜者蒋庆先生花两年时间编撰的一套12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通本》正式出版.但遭到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土的撰文批评,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整个讨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6.
杨启亮 《中国德育》2009,(12):24-27
儿童读经本身不是问题。中国幼儿学外语都不是问题,读点儿中国文化经典竟然成了问题?但是,如果不想想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不问问儿童读什么经合适,不知道儿童如何读经有益,不懂得如何教儿童读经,成人不读经只让儿童读经,这就是问题了。儿童读经不可能是儿童自主选择,只能是成人选择,而且还是成人组织、实施教学、操纵评价的。说到底,这是个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儿童读经与历史上的读经具有不同的性质,不能用过去的批判言论来批评今天的儿童读经,更不能因为读经已经废除,今天就不能再读。经书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的读经教育中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方法。对于今天的儿童读经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结合时代特点,科学理性地思考传统文化教育,从传统中汲取合理的因素。儿童读经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要在读经实践中加强科学研究,使读经活动能够健康、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刘晓东 《学前教育》2006,(11):10-11
儿童读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又热火起来,乃至发展为一种“运动”。对“儿童读经”,我是持反对态度的。近来读到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一文,发现目前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者们所持的观念其实与梁启超有颇多相似。因而便觉得有必要对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做一番评论.希望这种评论有助于认清儿童读经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读经活动"的展开颇有"星火燎原"的势头,对儿童读经一事,提倡甚至热情赞赏者有之,反对甚至严厉批评者有之。从时间、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四个维度认真剖析儿童读经现象,探讨儿童"读经"是否是稳妥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静 《文教资料》2008,(17):152-153
本文剖析了当前社会上倡导"儿童读经"运动的三大主要理由,即文化传承、开发潜能、提高道德.认为儿童读经弊多利少,而把读经教育纳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范畴或让儿童上所谓的现代私塾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慎之又慎.童年是极其宝贵的,我们的教育有比读经更重要的事要做.  相似文献   

11.
《小单》是朱熹所编的一部传统蒙学读本,在过去虽然影响极大,但它的内容不易为儿童所理解,形式又不适合儿童诵读,使得它难以应用于启蒙的课堂。《小学》这种尴尬的命运,对我们今天的读经倡导具有启示意义:学习的内容应该切合儿童生活的实际,学习应该顺应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儿童读经运动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一个经典教育运动。从中国传统教育来看,读经仅仅是众多学习方法之一,四书五经也仅仅是传统基础教育内容之一,在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应该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在教育哲学中。儿童读经的理念最接近于要素主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相对于当前强调知识技能的应试教育,儿童读经就其在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而言,的确有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初阳的《弟子规》课堂实录(见2011年第8期《人民教育》),为我们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有质量的"读经课(堂)"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建构有质量的"读经"课堂,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和一定的教学技艺。"读经课堂"对教者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者对教学内容,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做到"知之深"。引导儿童读经,教者首先自己要走进"经"  相似文献   

14.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第二期刊载的<幼儿传承儒家文化的途径:由读经向学经的转变>一文,对我关于儿童读经方面的研究所作的介绍,曲解了我的主张.该文说我"引用的材料多来自鲁迅",说我与儿童读经倡导者之间的分歧"只是一个方法问题的分歧",说我主张编辑经典"洁本"以供幼儿接受,等等,与我的主张恰恰是相悖的.我有责任就该文涉及我的相关内容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读经”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漪 《中文自修》2004,(11):23-24
是不是一种历史的惯性使然?100年来,孔子曾被打倒在地。自民国废止读经之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据说10年来已“惠及”数百万儿童。“读经热”是不是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一种重新的认识?由此本刊在今年第9期“热点追踪”栏目发表了上海市九峰实验学校关于学生诵读《三字经》做法的一文之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著名语文教师于漪应本刊之约,就此谈了谈她对儿童读经的一些看法:要传承而不是复古;可以读点经典,但要慎选,读得少而精些。  相似文献   

1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三字经》中的一小段,谁会想到这段连成人都不太明白的句子,会从一个4岁的孩子嘴里说出,而且他还能以儿童特有的语言向你解释其中的含义。原因很简单,他正在上"读经班"。两三年前,从民办培训机构到公办学校,一股"儿童读经"的热潮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悄悄兴起,许多家长称之为"最流行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读经及其讨论的多维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文化保守主义年"以来,对于儿童读经一事,在中国形成了"两极化"的态度,力倡甚至热情赞赏者有之,反对甚至严厉批评者也有之.事实上,儿童读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就目前而言,读经应因需而设、因材施教,更要讲究方法,体现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当今儿童是否需要读经所引发的争论,我们应倡导多元平衡和超越精神.在社会各方面还没有达成足够共识的时候,争论双方似应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而政府也不应当过多干预,"执其两端"而竭,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相似文献   

19.
薛国瑞 《文教资料》2010,(25):142-144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的三种错误教育思想对于衡量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这三个标准对儿童读经运动进行分析,指出儿童读经运动违背了现代教育——儿童本位、教育生活在当下的理念,同时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抹杀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是逆势之为,阻碍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技术性阻障”,为消解儿童读经及其讨论中之无谓“论争”提供某种依据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