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2006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和妻子周佳的故事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之一。在“2006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颁奖典礼上,白燕升动情地说:“拥有了心爱的女人就拥有了世界,拥有了心爱的女儿就拥有了天堂。我只想感谢生活!感谢所有善良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江湖夜雨十年灯,春风桃李一杯酒”,转眼间从事档案工作都快十年了,人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采”,现在的青年人,能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上10年的大概越来越少了,更何况在相对闭塞、枯燥的档案工作岗位上了!我自己也常常在思考这一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是那深不可测的历史海洋?是那淡泊宁静的工作环境?抑或是档案工作者身上那种“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职业气质?或许都有吧!  相似文献   

3.
无为     
佚名 《档案管理》2006,(6):84-84
无为被撤了职,心情很不好。无为把无住拖住直唠叨。“我唯上司之命是从,又从不为难下属,为何上下都说我不称职?”无住淡然问:“你办事的原则是什么?”“无为。”“错!无为一颤,道:“难道圣人说的话错了吗?”无住道“错的不是圣人的话,而是你!无为怒道“我按照真理去做,难道也会有错误?”无住道“憨山禅师曾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居十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无为顺口接道“又过了十年,他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那么他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里见到的山水,哪个才是真实的呢?”无住问。无为默然。无住说“执著于真理,就会落入教…  相似文献   

4.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想借贵刊一角,谈谈我与《新闻三昧》十年的深情,以表笔者对它的一番感激之情。当然也感谢编辑教师为我们办了这么一本好杂志,且越办越好。生活中的“朋友”。我是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新闻三昧》相识的,读文科又喜好文字的我一下子跟《新闻三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过。我视它为“老师”,更把它当作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尽管这十年来我搬了好几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6.
我也要写出一篇好新闻!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始终未变的目标。十年前的一次考试,使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份工作一下子把我牢牢吸引住了,从学习5个“W”,到看到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变成铅字,内心的激动不可言喻!  相似文献   

7.
记得著名歌手姜育恒有首歌叫《再回首》,歌中唱到:“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十年前.我满怀对出版工作的热爱选择了编辑这个职业.十年后我要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对于出版工作的热爱我心依旧。  相似文献   

8.
编辑这个行当,即使不能说是伟大、崇高,也还称得上是高尚的。回溯二十年,对于结束了五年知青生活又穿起油渍斑驳工作服当起司机的我来说,何敢奢望跻身这一行当!然而生活的路延伸到今天,经过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学习,我也确然成了一名编辑。按说应该很满足了,但事有大谬不然者。 熟悉我的领导和同事大都知道我是个不安分的人——手里编着地方志,心里想着古籍整理;待到投入古籍编辑工作,又吵吵嚷嚷地“跳”到书目辞典的“槽”里;书目辞典条目稿尚赫然如山镇压案头,却  相似文献   

9.
一时间已经过去近20年了。70年代末,有一次向我的朋友勤廉提起:省广播电台有位叫张爱萍的,她播新闻通讯或专题节目时,富于感情的声音很美!勤廉红了脸:“你说的就是我爱人。”又过了10来年,时当80年代末,我又问勤廉:“一些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播音工作、人物访问、游记一类文章,语言很流畅,笔尖蘸感情,署名是张培,看来是个年青人,你可认识?”勤廉又红了脸:“张培已经不年轻了,那是我老伴的笔名……”我们齐声哈哈大笑了!这才是“天上地下”人间何处不相逢!二  相似文献   

10.
<正>光阴荏苒,转眼十度寒暑。十年前,我与档案结缘,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十年中我与档案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十年的探索、十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档案工作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从工作中不断体会出档案所承载的神圣历史使命,在经历和参与中感悟着,档案带给我的痛与快乐,档案已成为我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得第一次走进档案室,面对满溢,汗牛充栋的档案史料,我深感任重道远,档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无产阶级杰出的新闻战士恽逸群同志逝世已一年多了。记得前年九月,我护送他到南京去工作。当时他在常州市我家疗养过一段时期,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又眼见“四人帮”打倒后,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再加上他就要回到脱离了二十多年的文化岗位,他的心情是多么振奋、愉快啊!虽然已是七十三岁的老人了,他却激动地对我说:“我还想为党工作十年,我还有多少工作要做啊!”他初步打算要写的书有四五部,他决心从死神手中夺回更多的时间,把它铸成一笔文化财富来贡献给党的四化事业。可是非常不幸的是,他的愿望竟完全没有实现,他工作仅一百多天就被气管炎、哮喘的老毛病夺去了生命。不,他是被长期以来的极左路线折磨死的。  相似文献   

12.
1959年1月到9月,我在“密云水库报”做了九个月记者。在那些日子里,我一面采写,一面劳动,个人的生活,工作和采访对象——二十万水库建设者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我在思想锻炼和采访写作方面。都有不少收获。这里记下的是一点感受。首先碰到的问题我第一次到工地采访,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当时,我心里想:这真是艰苦劳动,怎么干活呢!一层砂子一层雪,狂风卷着砂子打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呀!我正在想着,听到那边的民工在呼喊:“老天爷给咱们开了电扇,多凉快呀!要不咱们得满头大汗。”“小车一溜烟,不怕风雪天。”他们干得好欢哪!居然有人光着背穿着短裤拉起车来。这时侯,我又在想,同是在水库工地遇见风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说,法国人太“罗曼蒂克”.了,“罗曼蒂克”一词在法语中本意是“小说化”,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如果将这一形容词还原到名词就成了“小说书”。可见,法国人特有的浪漫、高雅的品味和气质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法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人2007年人均读书20本,对于“阅读大国”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4.
说起他,灌进我耳朵眼里的好话,足有“十箩筐加一筲箕”。我更留心的是探察人们对他的疵议。终于打听到了些:说他“狂”。不言而喻,这里的“狂”是个贬义词。但是生活却告诉我。在我的副手王茂亮身上,那些有人目之为“狂”的东西,却不见得该贬。我真想对所有的朋友讲,“狂”有时与自信共生,与锐气为伴。七尺男儿,岂能没有一点“狂味”!年轻人,不妨有三分“狂劲”! “狂人”不可为,“狂劲”不必讳。“狂”而不妄,何畏之有!孔老夫子躬行中庸,尚且说过“狂者进取”(《论语·子路》)的话哩! (一) 循规蹈矩的谦谦君子,历来讨人喜欢;张牙舞爪的“拚命三郎”,往往招来疑忌。今年已满28岁的王茂亮并非不晓得个中奥妙,但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知道不拚不行。和他一样的同龄人,“抱大”的不少,可他却是“爬大”、“摔大”的。他从16岁起就是孝感报挂了号的(?)村通讯员,做梦也想当个记者。但是一个乡里娃娃,又没有显赫的“背景”,不考上大学,中专就只能安安分分去“修地球”,而“文化大革命”又关闭了高考的  相似文献   

15.
“平凡”和“伟大”是事物两个反差较大的层面,但通过“孕育”,前者可以向后者飞跃。这条真理,常州市图书馆巢洪康同志十多年来的艰苦实践,又一次证实了它。第一线工作在图书馆中一向被认为最平凡,它被人瞧不起,包括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十三年前,当巢洪康从中学英语教学的岗位上调到图书馆出纳台时,他的心情也是这样:“一个大学生站出纳台是大材小用,干上这一行,能有什么出息?能有什么前途?”但十三年后的今天,他却说:“我愿意做一支蜡烛,照亮千千万万读者前进的道路!我愿意做一架人梯,让千千万万读者踏着我的肩膀,登上学者、专家的殿堂!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让千千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记者的良知与责任是什么?十多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就是:用生命捍卫法律!用无畏伸张正义!用良心为弱者呐喊!十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自己不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十几年来我用自己的血、自己的汗,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在努力践行着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并揭露了几起在山西省乃至在全国有重大轰动效应的案件:如监督查处的山西平陆“5.12”公安民警妻子杀人案,让一批违法违纪的公、检法民警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上披露的平陆县副县长王引平利用嫁女之机大肆敛财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人视“名”如“命”,只要有“名”就捞,也不管该不该得。做记者工作多年,至今还为报道中排名而苦恼。近日,我参加了一个“扫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几十个单位,一百多人。我把报道写了,社长审了,第二天报纸一出版问题就来了。一位管宣传的副部长找到我:“排掉啦,把 N 局排掉啦,他们不派人来参加会议啦!”部长还很神秘地转达了 N 局领导的牢骚,说什么:“开会有我们,扫‘黄’有我们,报纸上都把我们撇在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图书馆改称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已经正式挂牌了。这座位于中国首都北京西郊的豪华建筑群,按照电影《南征北战》里老太太夸营长的说法,是“又进步啦!”读者朋友,你们知道这个中国第一馆里,有几份中国第一报《人民日报》么?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一份,只有一份!在中国,一个单位里,往往就订上几份甚至几十份这个执政党的机关报,而堂堂国图,却只有一份!一份!我如此强调这个“一份”,并非有责怪国图不突出政治、不重视宣传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战友说我有“新闻缘”.这话一点也不假。入伍以来.我在新闻报道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12年.发表了千余篇稿件.获得几十本荣誉证书。我在收获梦想的同时.也收获了浪漫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