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胡莉莉  牛叔文  李怡涵  张馨 《资源科学》2011,33(9):1768-1774
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根据我国各省份1990年-2008年农业生产用能和农业产值数据,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区域,并构筑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协整关系,模型分析进一步定量揭示各地区间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差异,以及分区内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详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在农业现代化普及地区,重点是提高农业物资利用效率和实施合理的种植结构,而在农业现代化中等及欠发达地区,应注重农业物资投入及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SFA的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四川省21个地区 2000-2006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四川的农业增长目前还主要依赖土地和流动资本的投入,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随时间增加有下降趋势且地区差异明显,资本投入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效率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尽快致富,辽宁省朝阳地区经济情报研究所,积极为农民提供经济情报,指导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朝阳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经济作物较少,农民收入水平较低。1982年朝阳地区情报所从国内外情报交流中发现,甜叶菊在国外应用广泛,大量种植经济效益很好。于是,他们收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差,贫困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差,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位置,但是,近年来农业发展较快,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定了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的若干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0、2005、2009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度特征、速度特征和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农用地利用集约度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志宏  梁流涛  郝晋珉 《资源科学》2009,31(10):1779-1786
就当前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或市场价值形态核算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缺点,本文引进能值分析科学合理计算黄淮海地区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投入集约度整体上显著高于我国农业生产平均投入水平,而且其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该地区属于我国农业生产中集约利用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值集约度有所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农民外出劳务比较多的地区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②2001年~2005年黄淮海地区农业资本劳动能值比率值显示出其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全圆平均水平并且增长迅速,说明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以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落后的手工工具和人畜为主的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③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出黄淮海地区各地资本劳动能值比率分别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成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该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利于农民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资源科学》2016,38(3):387-39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科技部提供的地区科技进步监测数据,对苏、浙、沪、皖四省市的科技投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经济发达的苏、浙、沪地区科技投入的指标值都明显高于与之毗邻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安徽省,因此,要提高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增加科技投入。通过加大政府科技财力投入、建立科技投入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及大力培养与引进科技人才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安徽科技进步水平,缩小其与江苏、浙江和上海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油料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剥离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首次在国内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7年我国主要地区油料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许多省份油料生产效率确实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商品率、受灾率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同质经营环境和经营运气的条件下,各油料主产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成为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瓶颈,根据规模效率水平的大小,将各油料生产地区划分为高规模效率区和低规模效率区.扩大低规模效率区油料种植面积有利于提升技术效率.鉴于环境效应对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生产及加快实施优势油料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日喀则地区按照“一产上水平”的战略要求,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高产创建示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狠抓了种植业生产工作,确保了粮食安全。全地区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27.76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81万亩,比去年增加0.6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82万亩,  相似文献   

10.
利用DEA方法和BCC模型,基于31个省份2004—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整体上中国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状况并不理想,导致综合效率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一些地区一味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非但不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反而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有20个省份可以减少农业机械动力投入数量从而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分布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其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其投入不合理状况更加普遍。因地制宜地制定并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是各地区下一阶段工作更为紧迫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聂媛  李晓云  江文曲  刘念洁 《资源科学》2022,44(11):2315-2329
水资源短缺与水-土-粮系统不协调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种植结构优化作为农业结构型节水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中国北方10省,揭示水足迹视角下水资源压力与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探讨不同目标权重情景下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得出不同节水情景下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北方10省中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普遍偏高,水资源约束呈趋紧态势;②当使用熵权法对经济收益、蓝水(灌溉水)消耗和绿水(雨水)利用目标客观赋权时,北方10省将增加高收益高耗水的水稻种植。随着蓝水消耗最小化目标的权重逐渐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和蓝水耗水量会逐步减少;③在15%节水情景中,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应调增玉米种植面积而减少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宁夏和新疆应调增小麦种植面积而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河南应调增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而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④在节水5%、10%和15%情景中,优化的种植结构能够使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蓝水足迹总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38亿m3、51亿m3和64亿m3,平均单位蓝水足迹的现金收益提升4%、3%和2%。本文结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芮旸  李炬霖  李同昇 《资源科学》2020,42(1):172-183
通过构建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heil指数、Wolfson极化指数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3—2017年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经历“上升(2003—2009年)—稳定(2010—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演进过程;②Theil指数和Wolfson极化指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内部不均衡性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达86.81%;③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时空分布格局,关中渭北旱原、宝鸡市和榆林市北部区县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值区和热点地区,且高值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以及向三大地理区域过渡地带扩展的趋势明显;④质量效益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最大准则层障碍因素,年平均障碍度为41.58%,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劳均经济作物产出以及畜产品产出水平是主要障碍因子。最后,针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突出问题,结合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频频  李保国  黄峰 《资源科学》2022,44(3):436-449
明确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演变过程中主要作物的生产时空格局,对开展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统计数据,探讨2002—2018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等方法探讨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过程中该区域的两种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近20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整体由多样化向专一化发展,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以小麦和玉米及其组合为主的种植结构占有的县域数目逐年增多,43%的县域小麦种植比例显著增加,81%的县域玉米种植比例显著增加(p<0.05)。②传统农业生产地带,包括河北平原西部、鲁西北等地小麦和玉米单产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p<0.05),河南中东部小麦单产也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但研究区南部玉米单产呈显著“低-低”聚集特征。尽管旱作区内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格局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但近20年小麦和玉米的生产重心均集中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表明在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尺度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时序稳定性。③在“以水定产”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导向下,河北平原的小麦种植比例有所减少,2014年以后,小麦玉米型县域数目减少,玉米小麦型增加,2018年已不存在单一小麦型县域。本文可为黄淮海旱作区区域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郭浩  江耀  王静爱  梁勤欧 《资源科学》2021,43(9):1889-1902
气候变化背景下旱灾频率、范围和强度的增加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解旱灾风险防范过程中,农户行为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促进农户与政府风险防范协同一致,本文从提高经济收入和增强干旱适应两个维度评价内蒙古兴和县农户的种植策略及其与政府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并计算一致性指数。结果表明:①有81.67%的农户种植策略受经验影响较大,选择种植适应性较高的作物,农业种植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其种植策略更侧重干旱适应性,以保证稳定的农业生产;②根据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目标的差异,可将农户划分为4类,其中高收入-高适应型农户仅占9.98%,且主要分布在兴和县政府驻地附近,约有20.69%的农户属于低收入-低适应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边界地带,其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水平较低,一致性指数平均值为-0.106,低收入-高适应型农户和高收入-低适应型农户分别占所有农户的60.26%和9.07%;③总种植面积和作物多样性两个因素对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目标一致性影响最大,其中作物多样性对经济收入偏低农户的目标一致性有正向影响,而对经济收入偏高的农户则具有负向的影响。本文可为旱灾风险防范相关政策制定,提升综合风险防范水平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闫晨健  栗萌  卓拉  杨西  吴普特 《资源科学》2023,45(1):158-173
【目的】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果基地,却大部分地处半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作物生产耗水及节水潜力定量评价是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本文基于1989—2019年陕西省地级市尺度10种主要作物在灌溉、雨养条件下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灌溉水消耗)、绿水足迹(有效降水消耗)和灰水足迹(稀释污染负荷所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推演典型年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和真实节水潜力。【结果】结果显示:(1)近30年陕西省各作物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同一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市际间存在较大差异。省平均苹果生产消耗型水足迹下降幅度达91.3%;各市间小麦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差异值可达3.41 m3/kg,同时,苹果和油菜籽生产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2)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在2019年达160.55亿m3/a,较1989年微降1.8%;玉米、小麦和苹果贡献了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的80%以上。(3)陕西省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蓝水真实节水潜力和绿水真实节水潜力分别可达62%、68%和49%。【结论】陕西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累积湿润指数分析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晓群  吴文玉  张辉 《资源科学》2008,30(3):371-377
提出了一个农业旱涝气象指标一一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通过确定不同区域综合农田作物系数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订正,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从而具有农业意义。用土壤墒情指标对该指标进行分区域旬旱涝等级的确定和检验,其定量符合率为60%-70%,定性符合率为80%.90%。利用该指标分析近30年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的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意义上江淮地区农田水分状况能满足作物需求,湿润程度湿润区高于半湿润区。农业旱涝年际变化大,变异率北部大于南部。北部旱涝并存,春旱、夏秋和秋冬连旱频率高,夏季洪涝严重;南部总体湿润,以涝居多,但夏秋干旱频发。在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近年来北部夏季洪涝,南部夏秋旱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敏敏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3):638-645
依据1961年-2010年秦岭南北5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秦岭南北近50 a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降水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正常期-湿润期-干旱期-过渡期;②关中、陕南两地的旱涝等级变化,无论从步调上还是趋势上都基本一致.关中旱涝等级年代波动幅度小于陕南,暖干化程度大于陕南;③EOF分析得出近50a秦岭南北降水主要空间分布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变暖影响,降水量以秦岭为界,关中地区由北向南纬向递增,陕南呈现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的全区一致型,这是最主要的分布特征.此外受纬度因素、季风气候、小尺度地貌单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西北(渭北旱塬)-东南(大巴山地区)向的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中盆地为正值中心的东北-西南向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江谷地中段为负值中心的东西向降水分布相反型.  相似文献   

18.
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980年综合效率平均值最高,达0.9679,1990年最低,为0.9322;②除如皋市外,中部其他地区农业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南部和北部地区农业综合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综合效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灌南、滨海、东台3个地区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有效状态;响水县一直处于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无效状态;常熟市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无效状态;其他地区都在不断变化中。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过去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导向、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朝旭  刘黎明  彭倩 《资源科学》2012,34(12):2234-2241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农户的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双季稻区湖南省长沙县作为研究样区,以312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土地因素、农户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农户选择种植双季稻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农户的55%,农户的水稻种植意愿存在着不断下降的趋势;②在农户的双季稻决策过程中,灌溉条件、人均农业补贴、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经营规模是显著性最高的影响因素;③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效益低、劳动力缺乏、农地规模限制、灌溉条件制约是研究区农户双季稻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粮食收购价格保护政策、农地流转政策、农资价格调控政策和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是今后主要的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许航  李韬  宋健峰 《资源科学》2021,43(9):1808-18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部门用水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成为缓解水资源稀缺的可能路径。但是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实际节水效果达不到预期,就会出现“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衡量方法,然后利用LMDI分解法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解为气候效应、单产效应、结构效应、面积效应和灌溉效应,并利用西北五省(区)2005—2016年的数据,在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驱动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①西北五省(区)整体的反弹效应高达340.00%,即新增用水量达到了预期节水量的3.4倍,其中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和新疆的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别为374.97%、55.10%、117.46%、434.51%和384.32%;②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始终是促进西北整体和各省(区)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驱动因素;③西北整体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主导因素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但各省(区)存在区域差异,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青海为气候变化,新疆为种植面积扩大。所以,为缓解旱区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在整体策略上,不能追求单产的最大化,而应适当采取亏缺灌溉,并合理规划灌溉农业规模;在局部策略上,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