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于刑法第93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的统一,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直接将国家出资企业内部组织任命的从事组织、经营、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虽有力地打击了国企改制中的职务犯罪行为,但也导致了一系列有违刑法谦抑性、法益保护原则的司法实践。因此,适用《意见》应从国企改制的背景出发,以刑法教义学的角度明晰相关概念,基于刑法的谦抑性,法益保护性原则与公司财产不可分离的原则对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命组织与实质要件进行合理限缩。以“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对任命组织进行限定,再以国有资产专属性与公共职权代表性对其实质要件进行限缩,如此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对职务犯罪的统一规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尤其以贿赂类犯罪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犯罪引人注目。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但由于刑法第93条规定的概括性和模糊性,实践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还存在分歧;加之当前受贿犯罪的手段趋于隐蔽化、多样性,使得认定受贿犯罪的主体更加困难,同时也变得日益迫切。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有效打击受贿犯罪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 93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除了国家级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外 ,在国有控股公司、企业 (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概念当中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的活动应看其性质 ,当他们从事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共事务时 ,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离退休干部也应以国家工作人员来对待  相似文献   

4.
对刑法中所称国家工作人员之概念,本质特征,犯罪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所做的分析对正确适用刑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的刑法修正案(七)对斡旋受贿的有关规定有了新的调整,扩大了这一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而新的变化引起了对没有变化的原条文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一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的反思。国家工作人员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制约关系,当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时,行为人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必然产生影响,刑法没必要将便利条件设为刑法要件。刑法第388条与一般受贿存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立罪状,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罪名,斡旋受贿。  相似文献   

6.
丁旭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106-109
新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对斡旋受贿的有关规定有了新的调整,扩大了这一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而新的变化引起了对没有变化的原条文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一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的反思。国家工作人员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制约关系,当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时,行为人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必然产生影响,刑法没必要将便利条件设为刑法要件。刑法第388条与一般受贿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立罪状,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罪名,斡旋受贿。  相似文献   

7.
根据修订后的新刑法第九十三条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结合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国家机关人员应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家工作人员两部分,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从事公务",因此,"利用职务之便"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客观构成的本质要件,也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依据1997年修改的新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和解释,就当前司法实践中争论较多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从事“公务”活动的含义以及如何界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建议。研究本课题对于加深对新刑法的理解,统一理论认识,指导司法实践,推动经济改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修改后的《刑法》)第38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这则对受贿罪的规定,是由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原《刑法》)第185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21日《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4条修改而来。尽管这一规定比原《刑法》第185条要明确得多,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略作刍议。一、如何确定“财物”的范围原《刑法》第185条对受贿罪…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刑法对贪污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规定的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为准确界定这一类人员的主体资格,本文对贪污罪的主体范围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加大了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扩大了犯罪主体的范围,加重了特定主体的法定刑,并增加了兜底性条款。然而,司法适用中仍然存在"个人信息"界定模糊、"违反国家规定"前置法缺失以及"情节严重"标准不一的情况。因此,厘清相关概念、明晰定罪的具体标准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毅 《当代电大》2001,(4):46-47
1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_。 A.犯罪 B.犯罪和刑罚 C.犯罪和刑事责任 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我国刑法的斗争对象是_。 A.一切违纪违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一切犯罪行为 D.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下列机关中,_有权进行司法解释。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4)根据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分为_。 A.限制解释 B.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 D.立法解释 5)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_。 A.论理解释 B.文理解释 C.司法解释 D.立法解释 6)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_。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7)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是_。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本条所规定的罪状属于选择性罪状,贩卖毒品行为既可以与其他行为结合而构成犯罪,也可以独立成罪,理论界将贩卖毒品罪界定为选择性罪名。笔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对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的贩卖毒品罪司法适用过程中的贩卖毒品罪既遂标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裨益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界定范围的争议比较大,尤其对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归属更是莫衷一是。通过对几种相关观点进行分析后,可知应将其以国家机关论最合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赔偿范围、过错程度和赔偿能力三个方面,就司法实践中怎样理解和适用《刑法》第36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文章认为,在界定经济损失的范围上,不仅要考虑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也应考虑到被害人的精神损失;在过错问题上,应辩证统一地考虑到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过错情况;至于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不应作为审判时考虑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界定范围的争议比较大,尤其对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归属更是莫衷一是。通过对几种相关观点进行分析后,可知应将其以国家机关论最合适。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确认了村委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有关行政管理工作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因此,有效预防和有力打击这类人员的职务犯罪,也被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  相似文献   

18.
新《刑法》第239条法律冲突辨析及修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建国以来最完备的刑法典,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对《新刑法》第239条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绑架罪这类情形上与新《刑法》第3条、第17条之间法律规范冲突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新《刑法》第1239条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体现了立法者对国家工作人员斡旋受贿构成要件上的特别规定。对此种行为,理论上有称斡旋受贿罪的,也有称间接受贿罪的。我认为,该罪与普通受贿罪相比较,具有其独立性,在刑法中应当设立独立的罪名,即斡旋受贿罪。  相似文献   

20.
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对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适用的起因条件、限度条件界定不明确。关于特殊防卫权的规定更欠周密性。这些都不利于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