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当中有这么一个等值图式T:X是真的,当且仅当P.对此,奎因一方面认为,图式T能够刻画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之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的旨意;但是另一方面,奎因等人也认为图式T确切地表达了语言上的"真"谓词的一种"取消力",即"去引号之方法".其实,这是对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的一种曲解,它实际上成了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和关于"真的"表达的等值式M的合成品.  相似文献   

2.
著名逻辑学家塔尔斯基在他的《形式语言中的真概念》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语义图式(T):X是真的,当且仅当P。对这个语义图式(T)的内涵学界有些人作出了不同的解读,但这些解读未必舍塔氏旨意,有的甚至是对塔氏旨意的一种误解。为此,笔者从对等值式左右两边作详尽分析,对塔尔斯基语义图式(T)作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等值”、“等效”是翻译教材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反映奈达翻译思想的两个术语,通常被称为“等值”翻译原理、“等效”翻译原理。然而,“等值”的意义含混不清,并且“等值”中的“值”和“等效论”中的“效”也是误译。依据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的观点,重新解读了所谓的等值、等效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对塔尔斯基真值条件语义学的研究中,至少有两种提法是错误的,一是把T约定看成是“真语句”的定义,再有就是认为塔尔斯基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两种错误的提法势必影响到人们对塔尔斯基真值条件语义学理论本身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评价,所以有必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动力图式角度对情态表达进行研究,继承了动力图式(Force—Dynamic)中对于“趋势”动词命题分析的优势,同时弥补了以往FD研究对含有比较多系动词的命题解释力不强的缺陷。将情态表达的“非现实语义力”等级数量的概念带入FD模式中,重点探讨了情态中心词表达语义力的等级数量划分。使得动力图式更加清晰,释解更为有力。同时指出情态表达的动力图式展现,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认知心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等值对译”是目前国际翻译界流行的一种新趋向 ,而意蕴等值又是“等值对译”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文化底蕴、语言意味、表达习惯三个角度 ,论述意蕴等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图式理论概述 现代图式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Bartlett在《记忆》(Remembering)里所描述的:图式是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an active developing pattern).而Rumelhart(1980)把图式称之为以等级层次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组块”。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研究因为缺乏规划的翻译学术语而引起的理论混乱和论争严重地影响了翻译学的建立。“等值”翻译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金科玉律。可是有翻译理家质问翻译怎么能够“相等”,翻译中存在什么“值”可以相等。“等值”论者对付质问的第一个策略是回避“等值”中的这个“值”而不谈;第二个策略是偷换“等值”中的“等”的概念,将“等”变成“大体对等-相当、相似”。“等值”论者说翻译理想是“等值,即对等”,而不是“绝对等值-绝对对等”,“绝对等值-绝对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翻译追求可以实现的“最接近的等值-即大体对等”。“等值”术语违背了翻译本质,造成了翻译理论混乱和论争,可是翻译理论界至今依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特福特于1965年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研究,并确立了翻译等值理论。之后,翻译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功能等值、风格等值、信息等值等不同的等值概念。翻译家奈达于1982年提出“翻译就是再现意义”说(Translation meansrtranslating meaning),这一理论对翻译界重视语义的意义及功能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但是,当人们在运用现代语言学成果探讨文学翻译时,似乎过多地注意到了其先进性与精确性,而忽视了研究的对象有时恰恰是数学的精确无法表达的地方。文学翻译绝不仅仅是意义的翻译,也不可简单地用“语用等值”来作为评判的标准。或者至少可说,古汉诗英译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语言不仅是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数学交流的有力工具。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图式语言作为一种直观的语言符号,它比文字语言的表述更简洁、比符号语言更直观,具有形象具体和简单抽象的双重特性。现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找最小公倍数”“练一练”第4题(如右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图式语言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单篇纵向“导图式”理解性阅读,能够通过“导图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插图“导图式”表达性阅读,在结合插图阅读中,利用“导图式”进行情境式体会与表达;多篇“导图式”比较性阅读,便于厘清单元学习内容,体现大单元设计思路;实践“导图式”体验性阅读,则是运用大单元阅读实现阅读的延伸与体验,并在现实交流与表达中,优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26页例1的深入探究与拓展,给出“等和线”的概念和一些性质,同时分类阐述利用“等和线”法解决几类常见的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系数和(或线性关系式)、最值(取值范围)等题型,并指出解题的关键步骤是先找到三点共线(λ+μ=1)的情形,然后作平行线(即等和线λ+μ=k),最后利用相似求出相似比k(即λ+μ)的值或最值(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于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一书中提出,而图式理论的成形则归功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Sir Frederic C. Bartlett)(1932)的研究,在其经典著作《记忆》(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他将“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解释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马笑霞“图式”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又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如何在英汉翻译中解决图式冲突和填补认知图式和文化图式的空白,使翻译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等值翻译。  相似文献   

16.
文选型的语文教材是一种经验性的课程,体验和感悟是学好它的主要路径。丰富的背景知识(图式)、生活阅历和情感积淀是体验和感悟不可或缺的三大因素。而小学生恰恰在这三方面先天不足。背诵成了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图式)、生活阅历和情感积淀的“速成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锚测验非等组设计,探究了锚测验样本量的变化对等值结果的影响。数据来自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使用以Bigsteps为核心的自主改进软件,基于Rasch模型估计题目参数。为了探究等值结果对合格分数线的影响,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样本量锚测验参数估计值与锚题参数给定值的差异,并对不同样本量锚测验得出的实考试卷等值结果与最大样本量锚测验得出的实考试卷等值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当锚测验样本量达到150时,等值结果比较稳定。这一结果表明,PETS设定的300人左右的锚测验样本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2008,(10):64-64
《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6期刊发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的《平等对话和教师心理图式的深化》一文。文章指出,人有一种固有的心理图式(scheme),外部信息只有与图式一致人才能有“反应”;否则就无动于衷。在新现象面前,旧知觉、旧话语的遮蔽是普遍的规律。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新感受才能转化为新认知,第一,图式的开放度大于封闭度,才能把对文本的隐性的感觉转化为显性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回文修辞应用于广告中可以增强语言节奏感和审美观,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广告英语翻译中回文修辞的认知语境图式,分析认知语境图式的可转换性和不可转换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源语境图式进行意象假等值转换,通过采用映射法、移植法和链接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图式理论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文本表达的概念进行处理,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激活图式进行处理的一种教学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构建图式,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认同、内化、提取和巩固,加速阅读理解的过程。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对不同层次图式激活的能力,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