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深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扭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全角度剖析地域差异背景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的因素,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创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势在必行.大学生应摒弃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就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供需矛盾突出、学历层次要求高、竞争上的不公平等,因此,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思想观念,在职业选择上要多元化,要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界限寻求就业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开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联动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程度的发展,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市场随之出现"西冷东热"的现象。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辽宁省大力推进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形成了以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各市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创建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区域性合作和发展,构建全国就业市场联动。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原来以城市为就业导向的国家保障系统逐渐转换为以城镇化为导向的产业保障系统;中国城镇化发展形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就业大众化的拉力,面对广大的区域产业和城镇化社会发展,大众化就业——大众化教育的延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合理定位,调整大学生大众化就业、岗位成才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就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供需矛盾突出、学历层次要求高、竞争上的不公平等,因此,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思想观念,在职业选择上要多元化,要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界限寻求就业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开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因失业致贫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失业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等就业难题。就业结构单一,计划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难的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做好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以此来解决其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巨大,良好的就业观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而且能影响其职业发展。虽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改观不少,但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念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的建议,以期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分布与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间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丰富和供给便利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城市的中心区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形态,与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对接性,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同时也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地域选择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缓慢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区域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合作机构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新疆跨越式发展,关系到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新疆社会长治久安问题,也是事关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重要阐述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重要性,更新就业观念,积极拓展就业地域范围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行为,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毕业生有限理性思考的三项因素,并结合对就业地域选择中出现的知识技能城市专用性特征、就业地域选择羊群效应以及毕业生自愿性失业与就业地滞留现象这三大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院校要积极调整,实现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街接与互动;毕业生应调整理性预期,制定好职业发展蓝图,实行多元化就业;职能部门要构建信息交流机制,助力毕业生就业的多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时下,高学历人才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知识性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学生重学历不重学识的观念、高学历者过高的职业预期、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就业的地域偏好以及就业的性别限制等。要解决知识性失业问题,这就需要求职者树立先进的就业理念,需要政府、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营造和谐的就业氛围。  相似文献   

14.
乌海市作为一座以煤炭而兴的工业城市,重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决定了我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多,第三产业相对较少,就业结构不尽合理,就业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对此,笔者提出五方面对策, 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优势; 构建就业载体,打造社区亮点,发展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广开门路,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5.
高师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是省内师资供需失衡,主观原因是沿袭城市就业、编制就业、系统内就业、等待就业等传统就业观念,就业准备普遍不足。高师生必须树立面向基层、多渠道、编制外、新的教学技能、凡进必考、人才代理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3):162-163
当前我国医学生就业意向多种多样,经过多方调研和信息收集,显示出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向不强烈和不积极,导致基层用人缺乏和城市医学人才过剩就业难的两难困境。面向基层就业意向不强烈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医学生对个人发展空间、医院单位实力与待遇薪资、地域环境与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权衡和考量;当地政府对基层医院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及基层医院本身对人才的扶持欠佳;医学生家长对孩子留大城市的期待和督促,等等。面对众多问题和成因,务必从理论上引起重视,基层地方政府和医院要积极贯彻国家的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医学生所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指导,引导医学生走向基层择业和发展;医学生家长也应该积极支持孩子到基层锻炼,服务社会;医学生本人更应该积极转变自身就业择业的观念、价值观和事业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7.
再就业的观念障碍根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就业观念上重国营、轻个体,重第二产业、轻第一第三产业,重城市轻农村。对此,应正确理解就业的涵义,积极地投身于一些新的行业,政府也应深化就业制度,开创就业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入,失业愈来愈成为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客观、全面地看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目巨大,农村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的隐性失业,同时陈旧就业观念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再就业十分困难。解决就业要有新思路,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就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且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求职观念仍制约着大学生开拓就业领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制约着大学生开拓就业空间。因此,应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合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就业环境建设和就业观念转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环境和就业观念是就业和再就业系统工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大因素。建设就业环境包括创造就业硬环境和建设就业软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包括就业转变择业观念和用工单位转变择人观念及政府转变就业指导思想.只有解决好就业环境建设和就业观念转变二的关系,才能使就业问题的解决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