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调查、测量、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和专项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从形态、技术和素质3个层面、8个要素来反映;2)建立了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与专项能力各指标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3)制定出了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建议:教练员利用专项能力数学模型进行模式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依据我国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通过相关和因子分析,选定跳远运动员应该具备的5项身体素质因子,构建了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采用“秩和法”对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综合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目前我国男子跳远的最高水平,确定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抽样范围。从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中抽取24人,其中包括现役队员22人,退役队员2人。在这些运动员中,达到国际级健将水平的3人,达到国家级健将水平的16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的5人。1·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的建立优秀运动员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共性,建立评价模型的前提是某一项目运动员的共性特征模型指标筛选过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所以选用指标研究中经常采用因子分析法来确定某一体系的指标构成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决定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专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与成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跳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3跳远度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第1跳,最后是第2跳;发现我国运动员在三跳比例、速度利用率多方面都与国外运动员有着一定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三跳中应充分利用水平速度,并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将速度利用率能力作为突破口,调整好三跳比例。  相似文献   

5.
孙俊生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46-47,55
通采用文献资料与调研、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论:(1)建立了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2)建立了专项敏感指标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为教练员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格拉布斯法、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建立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2)建立关于专项身体素质的专项成绩预测模型;(3)研制包括专项身体素质典型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专项身体素质发展均衡程度、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专项成绩相适应程度一系列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振新 《体育科学》2002,22(6):79-80
依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建立起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该模型如实地映射出跳远项目中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为男子跳远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钟振新 《体育科学》2002,22(6):79-80,83
依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建立起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该模型如实地映射出跳远项目中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为男子跳远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调查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成绩的各种专项素质与运动成绩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寻找出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矫镇红 《体育科学》2006,26(10):59-64
以国家蹦床集训队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谈、测量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由专项综合素质因子、腹肌力量因子、背肌力量因子、柔韧性因子、灵敏性因子构成;原地纵跳、网上连续垂直跳6次、网上连续垂直跳10次、30m跑、悬垂举腿(30S)、俯卧起上体(30S)是反映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结构模型和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标准分数表和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的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经检验,所制定的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我国女子3 000m运动员专项身体素指标体系构成、预测模型、评价标准、诊断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女子3 000m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3部分组成,并由此建立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构建了我国女子3 000m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诊断与评价的方法学体系,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训练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现代五项国际新规则下项目发展趋势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要求的关键要素,科学建立形态、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为一体的现代五项优秀选手综合性选材指标体系,通过分析2017-2019年国际比赛中世界优秀现代五项选手的竞技成绩结构,结合专家问卷调查和相关选材指标统计筛选,研究发现:现代五项选材需要选择体能性项目游泳及跑射专项素质都较好的运动员,并注重考虑击剑相关的专项素质能力在选材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比例。在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心理特征和教练员非量化评定等六大类现代五项综合性选材指标体系。结论: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国际现代五项优秀选手在新规则下的竞技成绩结构,掌握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才能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五项优秀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与专项成绩的PLS1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20名优秀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与专项成绩的PLS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铁饼运动员专项素质由专项投掷能力、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三个递进的层次构成。专项投掷能力对专项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指标与专项成绩的PLS1模型的精度较高,可用来检查和评价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发展水平及预测专项成绩。PLS1回归分析是解决运动训练中小样本、多指标且共线性复杂条件下回归建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并为定量研究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备选工具。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中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专项素质指标,并运用实验法进行检验,最终确定专项素质评价指标。专项素质指标为科学评定和诊断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发展水平,最优地控制训练过程,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性化诊断及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16名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进行3次跨度6个月以上的初选指标测试。基于因子分析建立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运动员成绩为因变量,构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开发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系统。结果: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体系由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心理素质4个维度构成,包括腿长、腿长/身高比、纵跳高度、原地立臂角度、60 s悬垂举腿、立卧撑、网上腾空高度、空跳高度/原地纵跳高度比、着网瞬间立臂角度、30次空跳高度下降率、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共12个指标。所构建的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由12个输入节点、9个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层节点组成,模型预测精度在95.87%~99.37%,平均预测精度高达97.66%。结论: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训练中,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竞技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动态获知竞技能力结构改变对总体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该研究对于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综合评价和针对性训练可提供科学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8名女子800 m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800 m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专项素质的主导因素为速度耐力、速度、下肢爆发力和一般耐力,典型指标为400 m跑、30 m行进间跑、立定三级跳和5000 m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链球项目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女子链球专项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体重指标偏大;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速度力量素质发展水平较低;旋转技术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法、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外男子全能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运用分类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体能进行必要分类;运用分析法揭示男子全能运动员体能结构的特征.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筛选,运用T.L斯塔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百分位数法建立评价标准,并对运动员实施评价.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瑞典学校体育质量督导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瑞典学校体育质量督导在实践中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督导框架的形成以体育知识、运动技术、体育态度、终身体育能力4个方面的达成度为依据,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核检层面3个维度进行全面督导评估。我国学校体育督导可以借助瑞典经验,协调和重构督导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保障第三方学校体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健全体育教师工作质量的督导程序,促使督导评估指标朝向可测化和具体化方向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学校体育质量督导队伍,提供成果导向的学校体育督导业务与服务;优化和改善政府对学校体育督导的监管机制,进而强化与保障督导成果的质量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