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同一思想或意念由于受环境、场合或对象等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就是语言的变体。语言的变体可分为方言的变体、风格的变体和语域的变体等。任何语体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而了解不同语体的功能和运用规律,对于更好地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岳莉莉  冷帆 《天中学刊》2004,19(6):87-89
每个个体都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不同社会团体使用的语言有所差异。语言的变体对它的使用者具有一定的价值。语言变体可以分为方言、风格和语域。语言与社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关系。语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变体可分为方言和风格或语域,语言变体对其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变体,语言变体包刮与使用者相关的语言变体——方言和与用途相关的语言变体——语域。《简·爱》中的译例分析表明,语言变体是文本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力求译文的语言变体与原文的语言变体功能相当。  相似文献   

5.
表分析了一些英语中的变体,但主要目的却不是分析它的形成、发展和分类,而是探究语言变体在翻译中的得体表现。因此,中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变体的特性,变体标志,怎样分析上下中的隐含意义,以及怎样在翻译中表现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本文以语域理论为框架,对网络交际语产生的情景因素分别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交际语的词汇特点、句法结构、语义表达以及语用功能进行了讨论,最后对网络交际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语域是指具体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的变体。语域的三个显著特征是语场、语旨和语式。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和中介语的影响及外语综合能力、交际能力的有限性,许多学习者常误用英语语域而导致交际失败。本文介绍了语域的概念及语域意识在专业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认为在语言学习初级和中高级阶段均应该增强学生的语域意识,最终达到恰当使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其基本单位是语篇.语篇所处的环境是情景语境,它属于一定类型的文化语境.语场、语旨与语式这三个情景变量分别与语义系统中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相联系.语域是以语篇为实例的语言变体,是特定情景类型所特有的意义潜势.  相似文献   

9.
语旨和语域是影响语言运用的两个因素,它们会对任何语篇产生综合性影响。通过对实例语篇的分析,分别对语旨和语域的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然后简单概括了三个范畴(语域、语式、语旨)的综合运用并得出结论:只有从三个方面对语篇作全面分析,人们才能看到语篇的全貌。对语篇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语域变体和职业变体,具有相关变体特征.该文分析了商务英语的语域变体特征与职业变体特征,并举例做出具体阐述,遵照信息等值的翻译标准,提供相应的翻译方法.为商务英语翻译人员深入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翻译中的语域对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把原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翻译出来,还要保证原文与译文在文白程度、语体风格等方面保持一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语域三个层次上的对等,即:语场对等、语式对等和语旨对等。从这三个层次探讨了翻译中的语域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的语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冠词的用法较为复杂,又因汉语中没有冠词,学习英语的人能够真正地掌握冠词尤其是定冠词的基本用法较为困难,也容易忽视.在书面语语域中,定冠词比不定冠词出现的多,这是因为定冠词的使用范围要广.讨论了the的语域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规范语言带有明显的语域标记。语域标记蕴涵着一定的文体和社会功能。在翻译时,由于译者对语域标记功能解读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分析现有各种翻译策略的得与失,进而指出语域理论对于翻译批评的贡献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指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阐述网络语言研究对象及混合主要类型,从网络的特殊语域,即语场、语旨、语式角度分析网络交际中语言的混合现象,说明这种现象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邝萍 《铜仁学院学报》2005,7(4):60-62,70
当代外语教学理论文献中,“第二语言”与“外语”两个术语的使用很混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广义第二语言和狭义第二语言对外语有不同的界定。本文通过对两个术语的讨论指出:英语在中国的定位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本文还对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引进、中国外语教学现状以及如何看待传统外语教学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汉字“赋”的语义分属于“政治—经济”和“文艺创作”两个语义场 ,本文讨论赋体语言与作为政治经济手段的赋之间的审美关联 ,认为在中国 ,赋体语言风格已突破了特定的创作手法范畴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每每让人们在言语的铺排张扬中享受主宰时空排列的神圣 ,拥有世间万物的自豪。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林晓冰  柳伟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19-121
应用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和理解与解释理论,可以获得对严复的"信"的翻译标准的更深层解读。"信"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文本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理解无法克服历史的局限性,绝对的文本理解是不存在的。理解的相对性决定了"信"的标准的相对性。"信"的相对性不否认"信"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和"俺","我"只能用于个体自称,可作主语、宾语和领属语;"俺"可兼指单复数,没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之别,主要用作领属语,其次用作主语,较少用作宾语,与"我"相比,用"俺"自称常有客套、礼貌、谦虚等语用意义,无论是叙称还是对称,"俺"均可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具有北系官话和南系官话的交融过渡特征,本研究对于了解汉语方言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