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进一步剖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社会资本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力图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高校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可有效激活高校办学活力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明确高校校企合作的特点和现状,剖析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利于探索出高校校企合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弱点,就业难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突出,研究者首先要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现状对其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判研,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优势,进而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从团学视角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该丈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综合素质及就业心理等方面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劣势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随之而来,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所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家庭困难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提出通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学习力,提升其就业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并且在提高其就业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问题显得突出而典型。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离不开配套的组织措施、到位的关怀帮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是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帮扶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丁贝  吴迪 《文教资料》2015,(4):111-11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就业异常艰难。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国家、高校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现状,并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展开调研,剖析了他们存在的主要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包括将训练和提高就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性开展就业心理帮扶,疏导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培养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引导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就业环境、社会偏见、经济压力、心理素质等原因,在就业竞争中更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现状,从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李波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235-235
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承受着艰难的考验,属于出现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多发人群。本文从心理学视角提出提高家庭经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并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社会意义,呼吁社会广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他们积极提供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女大学生、残疾人等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日益得到人们关注,国家也发布了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等项政策规定,从社会就业帮扶、就业援助和就业保障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摆脱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由于经济、自卑心理、学校周边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就业更加困难,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我国每年将有近百万贫困大学生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与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比较,在签约时间上滞后,在签约率上偏低,在择业岗位上偏差,就业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贫困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1、学业成绩优势少。在贫困大学生中不乏学科成绩优异者,但大多数贫困生来自于老少边穷的农村山区,教育基础本来就较差,加上家庭…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美珊 《文教资料》2011,(17):187-18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自卑心理、缺乏社会资源、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就业成本受到限制的就业劣势。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应当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其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为其推荐工作,拓宽其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格完善、生涯发展、家庭责任等问题突出,这就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对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文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模型的理论构建,探索贫困生科学解困工作的工作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成人成才过程中会遇到学业、经济、心理、就业等多方面的危机,高校应建立起四大联动的大学生预警援助机制,引导、帮助大学生面对因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困难而造成个人、社会问题,从而缓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困难",在主观上表现为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心理不成熟;在客观上表现为个人能力限制、专业限制、家庭经济情况限制、身体条件限制等。开展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加强就业引导、搭建锻炼平台、加强心理辅导、加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大学生的就业体验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让大学生尽旱体验就业,能够及旱的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这一载体,可以使之尽早适应社会竞争,因此,勤工助学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7,(1):74-76
大学生就业困难及其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问题显得突出。就业困难主要包括:就业能力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心理困难及就业观念滞后等。而造成就业困难主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心理及能力的不足。多中心治理理论下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构建是高校就业工作新的帮扶理念,打造治理主体上、空间上、手段上及权力分配上的多中心,构建基于高校、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多主体平等合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帮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