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将其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继上一期所介绍的撑掌、撑锤、降龙式、伏虎式、向锤、胯打六式后,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霸王折江、迎门铁扇、黑虎提、圈抱掌、搓提和炮提六式。  相似文献   

2.
龚荣弟 《武当》2014,(2):22-24
八极拳属短打拳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近身贴身靠打,是发挥超强爆发力打击效果的有效之法。八极拳招式简单,朴实无华,看似简单易学,实则修炼成高层次的武术家又是异常艰难的。大家都知道练八极拳有三劲,即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步法则有闯步、跺碾步、搓踢步和拥搓步等等,这些步法同每一招式的具体发力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少林拳非常重视沙袋功的锻炼,它是从单势和套路练习过渡到实战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学习击打、体会攻防接触的实际感觉、提.高拳法实战能力的必要过程。利用打沙袋可以体会冲劲、崩劲、抖劲、劈砸劲、整劲、透劲、横劲、撞劲等功夫,也是培养战斗意识的有效方法。常用功法练习介绍沙袋的功法练习比较常用的有:冲拳、崩拳、撩拳、撞拳等(图1~4);正撞掌、侧撞掌、横撞掌、侧扫掌、反扇掌(图5~9);掌指戳、掌指点(图10。11);平顶肘、横击肘、挑肘、撩肘(图12~15);头撞、侧头撞、后头撞(图16~18);胸撞、…  相似文献   

4.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5.
朱孔党  王长见 《精武》2010,(8):72-72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白1989年系统学习了少林拳、查拳、拷子捶、少林名家杨秀山传授的老八极拳,实战技法,打斗技巧。于2002年夏天学习八极拳大师吴秀峰先生所创新的吴氏八极拳。本人才疏学浅,在修炼八极拳过程中有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孙氏形意的劈拳是定步打,收势时才跟步。而且掌是立掌,这是与其它门派的不同之处。前手发力后手使劲,这两个手上的劲要均衡,不然前手劲过大易被别人捋倒。练时不要想前手,意在后手。后手按住  相似文献   

7.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60.61.62. 右下摊伏掌 依上式,化日字拳为掌。用掌根、掌心、劳宫顺序往下捺(指不过中线),再用掌根、掌背、虎口顺序往右跨移成半阴阳掌,高不过膝,反复做3次(图1~6)。 63.右骑龙沉肘摩耳掌 依上式,肘掌上提,翘指成竖掌(留中),用财劲以腕行下摆指、外摆指、翘平指、握拳,用肘底或拖回成将台日字拳(图7-10)。 拆门解义: 与左式相同。 64.左归心膀 依上式,日字拳化掌用肘劲推动,向斜前插,掌指下括高不过脐,插指成半阴阳掌,膀手高不过中线,肘与鼻成一线留中(图11~ 13)。 拆门解义: 归心…  相似文献   

9.
房颖 《精武》2007,(3):F0002-F0002
程廷华所传掌势为董海川之真传,全名为“无极拳游身八卦连环掌”,亦称程派八卦掌,因其传人主要在北京南城一带活动和传练,故又称北京“南城派八卦掌”。其特点是桩功全面,不但有行桩,还有站桩,其行桩多达二十七个,分八形上中下三盘二十四个,及天、地、人三才三个行桩,八形取狮、蛇、熊、龙、凤、鸡、麟、猴。出掌为龙爪,虎口撑圆,拇指外张,四指内抱,食指上顶。步形讲究屈腿蹬泥,换势走摆(掰)扣步,多走双摆双扣,动作舒展,潇洒稳健。掌势运转曲线圆活,螺旋拧翻,八形贯穿,动势主刚辅柔,势尽复始,掌有穿插,善用塌削。练时讲究天时地利,尤其是内功的修炼,讲究按时辰方位而作,用时讲究五形生克制化,走化沾打,游身绕进,背身击敌。其大小拳械有百余路。在八卦掌各流派中流传最为广泛。其传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  相似文献   

10.
八极拳:是我国的传统名拳之一,全称“开门八极”,又名“开拳”,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的短打拳术“八极”意为出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八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劲力充实、刚劲,发力爆烈突然,套路短小精焊;在劲道上追求崩、撼、突、击、换、戳、挤、靠等劲;步法以震脚、闯脚为主。在技法上以六大开(项、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眼望三见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黄鹰双抱爪、霸王硬折缰、左右硬开门、立地通天炮),另外还有四十八个大架子、六十四种手法。练拳时以八极架子为基础,其中又分行桩、  相似文献   

11.
阎东 《精武》2009,(6):56-56
我在武术杂志上看了不少韩起的文章,长篇大论,不一而足。看得多了,发现韩起有一个突出的思想,即赵道新的一句话:“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也怎么练。”这也是韩起在2009年第4期《精武》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另外,韩起也瞧不上传统武术,如在《精武》2008年第4期上所言,“用明劲、暗劲、化劲这样的概念解说功夫,已将武术发力引向晦涩、玄虚、甚至神秘化了”。此外,其对武术的桩功也不屑一顾,这里就不举例了,也不知韩起练的八极拳里有没有桩功。  相似文献   

12.
费胜华  尹春龙 《武当》2012,(5):10-12
一、七字诀仙道出势请功拳双挑尖来裙影腿无形掌来肚肘托三劈劲刀单采挑刀劈华山撒凤凰黑虎偷心扫落叶关公脱袍披袈裟泰山压顶金刚拳金蝉脱壳背功拷顺水推舟倒切步十字穿心观音掌仙道收势八力功韦陀刹下天地顶  相似文献   

13.
第二段 1.转身右横拳 (1)接上势,上体向左后方转;同时右脚向左后方扣步;左脚以脚掌为轴亦向左转;两臂动作不变;目视左拳(图1) (2)上体向左拧转;左脚提起经右脚内踝处向左前方上一步,变成拗三体式步;同时右拳前臂外旋,由左拳下方经左向右前方横拨,拳心朝上,高与胸平;左拳随前臂内旋,屈肘收至腹部右侧,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2)。 [要点〕 转身时重心在左脚,以左脚掌为轴。 2.左劈掌 接上势,上体略向右转;左脚向右活步,脚尖朝前成顺三体式步;同时左拳变掌经右拳上方向前劈出,掌心朝下,掌指高与鼻平;右…  相似文献   

14.
醉八仙     
动作:①上身直起向左侧斜前方倾斜歪倒,右脚随之向左侧斜前方跨上一步,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左脚跟离地掀起;右握杯举屈时收至右胁处.拳心贴身,左勾手变拳,从身后向前屈时持起,拳眼朝后;腰稍向右拧转,眼看右侧方(图37)。②左拳使肘部向左平撑,将左拳从上向左肩前平落,拳心右胁处向前、向上届肘挎起,拳心朝左,拳面朝上;上身同时向右侧斜前方倾斜.左脚随之六L褪'由直.右脚跟离地掀起;暖稍向左升转.SR看左侧方(图38).③右握七拳使时部向右平撑.将拳变掌从上向约前"落,掌心朝下;左拳同时变掌.胃外施定掌心朝上,…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24、右趋脚(图29),左勾足落地,随即动右足趋踢,头左摆,左拳同时朝左摆击,右拳与肩胯腰脊同时挣裹撑拧同动。25、右揣捶(图30)。.右足趋踢后顺势落地朝右下方趋蹬的同时揣出右拳,周身归整,朝前拥动,左足相应跟进,双足尖内扣。26、撑拳落掌(图31)。左拳随身拥动朝左肩拧穿前撑,右手自然落于右胯边臀缝处。27、提臀(图32)。左拳继续朝前拧撑,右手猛力提臀惊尾,腹部抱意。  相似文献   

16.
八极拳相传为清康熙年间一云游僧人传至沧州吴钟,后世代相传,不断演进,练者颇众。此拳动如崩弓,发似炸雷,定势成桩,有刚硬朴实、威猛稳健、劲整浑厚之特点,经常练习太极拳不仅能收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技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彦伟 《武当》2005,(6):25-25
形意拳的套路演练,没有长拳的舒展大方和太极的轻灵飘逸,但是它具有外形与内意高度统一的独特韵味。其拳有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在此以硬打硬碰的明劲练法来进行分析。从内意与外形的表现形式分两点说明:一、练习套路时的意念活动形意套路中的一招一式都有其技击用途,在练习当中首先要明白拳理拳法,这样才可以明确意念活动的要求。拳谱有云"练时无人似有人"就是说练招的时候,要假  相似文献   

18.
《精武》2010,(3):40-46
查拳简介 查拳是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之一。亦写作插拳、叉拳。据说是以该拳多插(叉)步、插掌而名。现代统一写为“查拳”。  相似文献   

19.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手型陈氏太极拳的家传拳架及推手技击技术方面,手型和手法是习练拳架和实战技击的技术动作关键,手掌、手型、手指根据拳架和防卫技击的技术动作需要,规定出人体和四肢形态,如:手型、掌型、指型、拳型等等,根据防卫技击需要,做一些技击技术动作,如:挡、擒拿、点击穴位等等。现按“掌、勾手、握手(擒拿手)、拳”分述如下:(一)掌1.立掌(见立掌图):掌平面基本垂直地面,五指并拢,成1瓦拢状。用于挡、拨、推等;2.横掌(见横掌图):以腰椎为立轴,沿身躯的圆柱形外弧面运行,要四指并拢用于挡拨对方、砍切头颈部等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