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树勋 《精武》2009,(1):18-19
从一个赢弱的纤纤女子到一个叱咤拳坛的太极拳师;从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拳师到一个使命感驱使下的太极拳爱好者的管理人;从一个拳师、管理人再到一个已经超越太极拳传授的一般内涵而坚定地走出一条弘扬太极文化、沟通世界友谊、打造陈家沟、温县乃至焦作品牌的代言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王西安国际陈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国家武术六段、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阎素杰在12年的太极人生中完成了惊人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2.
翁心诚 《精武》2010,(12):12-15
一、感觉激动人心 2010年10月25日上午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经太极拳家廖达中先生引荐、李品银先生之子李超先生安排,浙江太极拳师魏坤梁、湖南太极拳师叶玲与笔者三人千里迢迢,赶赴上海仙霞路拜访了专程从美国回来探亲并准备去台湾参加杨式太极第四代传人郑曼青先生诞辰110周年庆典大会的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李品银先生。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极拳的门道是什么? 我们看太极拳演练,一些功底深厚的老拳师,练拳出神人化、韵味十足,而一般人练拳,虽然打的是太极拳的套路,外形也很漂亮,但总是使人感到平淡无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一位名叫“柯瑞丝·艾柯特”的美国国际贸易女专家,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离开家人和朋友,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找真正的功夫,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她还特意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金太阳”。 历经十个春秋的磨砺,这把太极“利剑”出鞘了,“金太阳”已成为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代女传人,海内外国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这位“洋弟子”学习中国太极  相似文献   

5.
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有人甚至当了拳师,并不提倡不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动”或“站桩”。我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因为这是一顶辅助练功活动。但是,太极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  相似文献   

6.
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举一触即发之本能,...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武当》2007,(12):24-25
《永年太极拳志》(以下简称《拳志》)在永年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位专家、拳师和编辑们两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06年8月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本人为此表示衷心地祝贺和赞赏,此书客观真实地记载了永年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歌颂了各位太极拳先贤的丰功伟绩,为今人了解太极拳,学习太极提供了有益帮助,实是太极拳界一大幸事。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部分资料不完善,乃至失实  相似文献   

8.
丹良 《武当》2013,(7):7
在美丽的青岛世纪公园,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习武者的矫健身影。时而形意长拳,时而春秋大刀,时而太极、螳螂,刀光剑影,上下翻腾,他就是青岛武术界知名拳师、青岛青城武术俱乐部副主任兼总教练刘文进先生。刘文进,山东青岛人,1958年生于青岛崂山县,受当地道家武术文化影响,年少时立志从武,跟随父亲压腿、站桩,学习多种武术基础功。8岁那年,文进叩拜民间拳师习练螳螂拳、长拳和八卦掌。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部队转业到崂  相似文献   

9.
李滨 《武当》2008,(8):32-33
一、画像夸饰 1984年7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太极》杂志在介绍陈家沟拳师陈小旺谈论太极拳各派历史大致情况时,随文刊登了其携带的底面呈棕黄色的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照片。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共28个汉字。  相似文献   

10.
冯志强先生是当今国内太极拳界的名师,现任中国武协委员、北京武协副主席、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志强武馆馆长。他自动习练达摩易筋功、少林桩功,继而又随沧州韩晓峰先生习练通背拳,后拜著名心意拳师气功医家胡耀贞先生门下习练六合拳,再后则由胡先生引荐至太极名家陈发科门下修习陈式太极拳。其功力纯厚、手法、身法多变。经过半个多世纪对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的研练,冯志强先生删繁就简,廉收并蓄,把心意、太极、气功熔于一炉,将养生、健身、技击集于一体,创造了“内外双修,性命双求”的混元一气内功功法。从练功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12.
赵雨含 《健身科学》2012,(12):39-3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是一种极具韵味的文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健身方法。它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和十几代拳师的潜心求索,在套路演练、格斗技击、防身自卫、健身养生等很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有观赏的价值。太极拳讲求意气相连,形随意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陈氏太极拳名家陈鑫指出"太极之道,开合二字尽之,  相似文献   

13.
她,2岁开始随父习练太极拳,5岁开始登台表演; 她,15岁开始一个人在北京求学,誓要提升“民间武术”的地位; 她,大学毕业拒绝按部就班的工作,选择做太极“试验品”,推广太极;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论的理论基础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在太极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太极旋转运动论在太极拳中应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论。太极拳运动论的内容有太极之意,太极之理,太极拳运动的理法依据,太极拳运动的方式,太极拳运动的法则,太极拳运动的性能,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特征等论述,这些论述开创了太极拳理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对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增强太极拳健身祛病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太极理论来阐释拳理并为之命名的传统武术套路.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和缓慢,每个动作之间势势相连,招式绵绵不断,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健身效果.古老的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练习方法,在几百年的传习演练过程中拳师们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较固定的、适合该拳的传统教学步骤.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运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对太极拳传承发展的意义及教学法的改进阐述了“慢拳快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载体以其独有的奇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练习队伍中来,这不仅因为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笔者多年来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练拳之余常细细体悟,深觉太极内涵奥妙无穷,现在提笔从平衡、舍得、留余、宽容四个方面来阐述做人与练习太极拳之间的关系,渴望得到朋友们的指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7.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载体以其独有的奇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练习队伍中来,这不仅因为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笔者多年来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练拳之余常细细体悟,深觉太极内涵奥妙无穷,现在提笔从平衡、舍得、留余、宽容四个方面来阐述做人与练习太极拳之间的关系,渴望得到朋友们的指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从阴阳变化谈太极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极拳理论是指导太极拳实践的准绳.在习练太极拳的实践中人们必须要明了太极拳的灵魄——太极阴阳哲理。本阐述了太极拳走架锻炼和太极推手中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0.
何为着法呢?即在特定环境和范围内的太极技击方法。包括有打法、拳法、拳势。也是攻防技击术概括的统称。 为什么要学练着法呢?拳论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前辈拳师经验强调了量质变规律。两句话概括了练太极拳求功的三部曲。首曲“着熟”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之功,是“懂劲”、“神明”的前提条件。“着熟”是两个含义组成。“着”是着法,“熟”是指求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