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隐→显”的转化例1 在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滴入密度为 1.45 g·cm-3的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BaCl2溶液的质量相等.求该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BaCl2溶液的质量相等”转化为“生成BaSO4沉淀的  相似文献   

2.
无数据型试题是中学化学计算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解决的有效方法是仔细审题,挖掘有效信息,正确分析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大胆设未知数按等量关系列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将此类题型解题方法举例如下: [例1]向KI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直到反应恰好完全为止,反应后溶液(已除去沉淀)的质量等于原KI溶液质量。求原 AgN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由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等于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可知  相似文献   

3.
例题将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收集称量,发现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正好等于原混合物质量,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分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有:1)高温银烧;2)充分反应。说明炭完全转变为CO。,CaCO;也完全分解,即C+0,edHCO,CaCO。edHCaO+CO。+。在第一个反应中,C+CO。,质量将增加(为什么?);在第二个反应中,CaCO。、CO。,质量将减少(为什么?)。还有一个隐含条件是:生成COz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分解生成CaO的质量,这是解题之…  相似文献   

4.
无数据计算是一类思维能力要求高的题型,不少同学对此往往束手无策.其实它是有数据的,只不过数据或物质间的关系隐含在题意或已知知识中,只要肯动脑筋,不难使隐藏的数据露出“庐山真面目”,从而找出量的关系,得以求解. 1,向KI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结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原KI溶液的质量,则加入的AgNO3溶液中AgNO3的质量分数是() (A)50%(B)48.8% (C)38.2%(D)72.3% 解析:由质量守恒可知:所得KNO3溶液的质量等于原KI溶液的质量,必然得出AgI沉淀的质量等于原AgNO3溶液的质量.设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AgI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所以:  相似文献   

5.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这类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首先准确掌握题目所给的“信息”,然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得反应后溶液及溶质的质量,进而用“质重守恒定律”求得其它的未知量。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初中化学计算中“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作如下两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无气体生成,无沉淀生成或无晶体析出)此类题“信息”明确,只要判断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就可以进行计算。例:t℃时,把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二氧化碳恰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  相似文献   

6.
质量守恒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该思想可以快速求出有关物质的质量,进而快速解题.现将质量守恒法在中考计算题中的普遍应用举例如下:一、不生成气体、沉淀的反应类型例1(襄樊)将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20g加入到196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7.
正计算题中的表格主要是记录同一个反应的多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解答有关问题。解答表格类计算题时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涉及题型1.反应中的固体为纯净物:①加热固体,记录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质量;②固体与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的气体质量关系,或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反应后总质量关系;③溶液与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的气体或沉淀质量关系,或记录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反应后总质  相似文献   

8.
按教材实验,通过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往往由白色逐步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为能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及改进.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溶液中亚铁离子而显示灰绿色.采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使溶液中没有过量Fe2+)和水浴加热(促使过量Fe2+水解)的方法,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是白色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9.
一、“以纯代杂”转换例1、把95毫克含有某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_2粉末溶于水后,与足量的AgNO_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300毫克,则该氯化物中的杂质可能是( ) A、CaCl_2 B、KCl C、AlCl_3 D、NaCl 解析:由题意直接求出杂质是何种物质是很困难的,不妨设95毫克氯化物全部为MgCl_2。由MgCl_2→2AgCl可得AGCl287毫克,而原题中AgCl沉淀为300毫克,这说明杂质的含氯量大于MgCl_2的含氯量。AlCl_3含氯量最大选(C)。二、“放缩归一”转换例2、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5克,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_211.2升(标况),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  相似文献   

10.
平时我们所讲的沉淀是指室温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那么,同一种物质何时能以沉淀形式出现,则取决于它所处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一、CaCO3 白色难溶于水,喜中性、碱性,忌酸性环境.特点是溶于其相应的酸即CO2的水溶液中,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例如:向石灰水中通人少量CO2或滴入几滴Na2CO3溶液,均能生成CaCO3沉淀.而  相似文献   

11.
刘粉珍 《云南教育》2003,(11):26-27
高中化学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中我总了几做法。一、对实验进行延伸拓展例1,对HCl、NH3的喷泉实验的拓展,向学生提出问题:Cl2、CO2等其它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结论:气体“溶”于某种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反应能产生较大压强差就能产生喷泉,如氯气与红磷的反应,CO2与碱液的反应等都能产生喷泉。例2,对盐类水解反应知识的拓展,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生成,CaCO3粉末逐渐溶解等。让学生上台…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复赛第26题: 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 g,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29.0 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后可恰好完全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与加入的混合溶液的质量相等.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和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隐蔽数据是指含义隐而不露,不直接给出的计算数据。化学反应中的各种等量关系、差量关系、压强关系、浓度关系、定比关系、化合物的定组成关系等等,都是设置隐蔽数据的重要载体,因此,善于化“隐”为“显”成为解题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 :现行教材中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完成的 .尽管硫酸亚铁是新制的且实际操作中还将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入反应液面下 ,但是溶液中有溶解氧 ,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 ,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 ,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所以 ,在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的生成 ,而只看到了被氧化了的氢氧化亚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 .思路探究 :要制得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白色氢氧化亚…  相似文献   

16.
1.向过量的硝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再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试判断:(1)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还可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2)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硫酸,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可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3)反应完全后,溶液中的阳离子只存在大量Fe2+时,则沉淀中一定含有。2.把含a mol B(aOH)2的溶液加入含b mol NH4Al(SO4)(2硫酸铝铵)的溶液中。当a与b的比值不同时,反应的离子也不同,此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也不同,将结论填入下表。3.A…  相似文献   

17.
1.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通入适量CO_2生成CaCO_3白色沉淀;再通入过量CO_2则沉淀溶解生成Ca(HCO_3)_2。 2.往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磷酸:滴入一定量H_3PO_4生成Ca_3(PO_4)_2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H_3PO_4则沉淀溶解生成Ca(H_2PO4)_2。 3.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滴入一定量的NaOH生成白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方法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制得。虽然硫酸亚铁是新制的 ,但是由于溶液中或多或少还是溶解了部分的氧气 ,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 ,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 ,所以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甚至还来不及观察到有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只看到了氢氧化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2 实验原理分析要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并使氢氧化亚铁沉淀能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题目 (2004年郴州市)将30.2g由CaO、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a^2 、CO^2-、HCO^-3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后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可得32.0g白色固体.求原混合物中CaO的质量,(提示:NaHCO3可以与碱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了几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1、用注射器可以“过滤”试剂.2、沿一个方向搅拌,可加速沉淀.3、注射器可以当“反应容器”使用.4、用废弃的带塑盖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