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反译法的分类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翻译成汉语有许多技巧,反译法是其中一种。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所以英语中肯定的含义在汉语中却往往含有否定的意思,反之亦然。因此,在英语被翻译成汉语时,为了取得修辞效果,或出于习惯往往要正说反译或反说正译。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其表达方式有种种不同。有时,在互译时为了表达同一种概念,可用"正话反说"的方法,使译文按照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做到通顺流畅,生动传神。我们把这种从反面着笔来表达正面意义的翻译技巧称之为"反译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英、日两种语言的汉译为例,简略论述反译法在英、日语汉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说明反译法在英、日语汉译过程中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杨雅洁 《考试周刊》2009,(1):145-146
翻译(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此外.翻译是一种跨越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交际行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增译和减译、转换法、拆分与合并法、正译与反译法和倒置法五种常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别是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翻译中常用的有两种策略:标准语翻译和通俗译法。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主要分析标准语翻译和通俗译法得失,为翻译策略选择提供一定思路,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朱文会 《海外英语》2011,(8):222+233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体现在对英汉语言进行互译时,有时我们必须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转移语义传告角度,从其对立面着笔进行翻译,即采用"反译法"。该文通过举例归纳总结了两种常见的"反译法"形式,希望英语学习爱好者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阐述了正说反说的一般规律,由此说明了正说反说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08,(19):236-237
商务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且含义复杂,表达习惯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对介词的理解和翻译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商务文本的翻译质量.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简单介绍了商务英语中介词的六种翻译技巧,即直接译法、省略译法、增添译法、转换译法、反说译法和采用比较句式译法.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双关在英语中对应的是Pun。虽然其间有共性,但是又有非共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双关(Pun)的可译与不可译。针对其共性,可以利用转换译法和直译法尽现其本色,但是对于不可译的双关(Pun),即便使用了补偿译法和引申译法,还是有不得不不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这个广阔的领域中,为准确而完美的再现原文的风貌,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反译就是其中之一.反译能遵循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表达习惯;反译能确切地表达原文含义,反映作者的观点和笔锋;反译能使语言生动,表意传神,达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从内容方面而言是可译的.如果能同时在译入语中保持源语成语的形式和内容,则是理想的翻译.否则,可以牺牲成语的形式而翻译其内容.直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结合法、借代法、减译法、增译法、解释法是七种常用的汉语成语的英译方法,其中以直译法最为重要,它能够在译入语中保留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语言形象和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在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上,仍需能够灵活运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来指导实践。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包括归化与异化、增译法、减译法、词序调整法、重译法、词类转换法、正说反译法、反说正译法、分译法等,译者如能熟练灵活地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可以使译文表达更加忠实于原文思想,通顺自然,且富有文采。  相似文献   

15.
刘淑英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4):57-60,68
对方言进行贴切的英语翻译历来都是一大挑战。从黄元英教授的《商洛民俗文化述论》中遴选了一些典型的陕南方言,根据文中语意的描述,分别进行了"方言对译法"和"口语体译法"的翻译尝试。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口语体译法"是一种比较符合现实的方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西化交往渐多,翻译中国各种献的译作也与日俱增,但中国古作外译则不多。现对中国古的一些英译译法,特别是其中带有修辞的英译译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工作,需要尽可能地把影片的原文信息呈现给观众,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本文以电影《一九四二》的字幕英译为例,举例介绍增译法、减译法和归化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英语习语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文章分析了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比较了英汉习语的差异,并结合丰富的实例,论证了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减译法等英语习语汉译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何翻译都要经过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是正确理解,二是确切表达。英汉翻译中常用的技巧有:重译法,增译法,减译法,词类转译法,词序调整法,正说反译、反译正说法,分译法,语态变换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方言的特殊性和翻译的本质使然,方言著作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尚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方言翻译的策略,主要分为三类:标准语翻译,通俗译法和方言对译。方言对译的局限性前人已有论证。该文选取吴语代表作《海上花列传》的英译为底本,以目的论为理论背景,指出张爱玲在翻译《海上花列传》时,常常在标准语翻译和通俗译法中合理选择,两种翻译策略相得益彰,对中国方言作品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