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文化的形成,具有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六朝文化值得总结、称道的历史经验可归结为三点:六朝文化是对两汉以来学术文化的继承、开拓和创新;六朝文化提供了兼容发展、自由争辩的文化发展模式;六朝文化提供了对外来文化吸收与融合的成功范例.开展六朝文化研究,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伯牙子期传说是武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其及相关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知音文化则是武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梳理伯牙子期传说渊源与流变的基础上,分析伯牙子期传说现存文化遗迹及相关风物现状,挖掘当代知音文化的多重隐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知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知音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旅游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因;永恒的魅力等。深度开发知音文化旅游,宜在知音文化的源头上作挖掘,以"琴"为中心,以"钟"为辅,让琴声与钟鸣相得益彰,让人们了解伯牙与钟子期可贵的人格精神,高超的音乐造诣,为知音文化增添新的亮点。在此基础上整合开发,扩大知音文化旅游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伯牙毁琴的传说始见于《吕氏春秋》,此后"知音"一词与该传说相联系。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知音"为篇名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这使得该传说由表现音乐知音转移到文学知音层面上。随着历史的发展,知音文化又扩展到社会生活层面,即人与人在交往中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照,而在当代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多从文化特征讨论中古士族,论述了士族文化世家的家学家风特点及其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山东旧族等文化世家的特点,充分肯定中古士族文化世家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特别在中古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陈寅恪有关士族文化世家的论述是从文化本位角度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古史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古西欧城市对西欧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认为:中古西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曾使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在西欧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阿诺德与我国诸多学术界前辈的关系源远流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学术思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阿诺德在异域他乡找到了知音,我国的出版业、日益壮大的阿诺德研究队伍和普通读者群体都成为他思想传播的平台。他思想及文化理念中的有益成分也将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从对元代画家王振朋《伯牙鼓琴图》的解读中,试图证明中国传统仕文化的一种样式,进而推论知音文化具有人类思想、情怀的普遍性。通过对画面的反复揣摩,提出先泰仕文化语境的特征,并从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的人格魅力中,从一曲《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响的遗韵中,提炼传统哲学意味及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特别刊发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词、致辞、综述。所以这样做,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报导最新的学术动态;其二,展示重要的学术团体。这两方面又都是主要围绕着江苏而展开的。二十年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团结了相当一批六朝研究者,并与省外、国外同行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应该说,以六朝古都南京为中心、以六朝京畿江苏为主力的这支上百人的六朝研究队伍,其实力不容小觑,其兴趣值得注意。以学术会议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六朝文化学术研讨会”、“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江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然则江苏学者既重视六朝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部分,以陈寅恪的辉煌的学术成就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学必须深刻理解六朝文化.第二部分,以"六朝风采"所展览的丰富多彩的文物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六朝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六朝文化是以六朝京都建康为中心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它与六朝所处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六朝是政治动荡时代,门阀政治由形成、鼎盛而走向衰落,阶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特点,世家大族仍占据显著地位.经济上则是广大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北方大批人口的南迁和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南北政权既有对峙,又有交流.这一切造成了这一时代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六朝文化的形成,既基于时代的因素,又具有地域、人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佛教禅宗派六祖惠能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其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惠能是珠江文化的哲圣。  相似文献   

13.
《伯牙绝弦》担当着向小学生"引荐"文言文学习的任务,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作为被标为"定篇"的文本,其语文核心价值在于传承优秀文化上。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多层次朗读体味知音文化、理解语言感悟知音文化、古琴曲渗透知音文化、拓展练笔丰盈知音文化这四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的多种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古诗文承载的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更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爱祖国、爱人民"思想的渗透很多古诗文都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人民的情感。比如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坚决保卫之情,诗句  相似文献   

15.
长时期来人们对欧洲中古文学常用“黑暗”加以评说 ,这从历史发展和教会统治中可以找到论据。但全面、历史地看问题 ,中古欧洲文学的成就和价值不容忽视 ,它具有多种文化融合的丰富性 ,中古教会文学的盛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文化史上,飞鸟奈良时期是日本全面摄入中国文化的高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的六朝佛教美术与盛唐文化移植到了日本。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的造型艺术与审美意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飞鸟白凤佛教美术散发着六朝余韵,天平美术确立为日本的"古典美",奈良文学模仿中国文学的形式。日本文化与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落差,这是当时日本的基本国情。因此,依托中国风土的中国审美精神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并改变日本民族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许辉、李天石编著的<六朝文化概论>,从六朝文化产生的背景,六朝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对六朝文化进行了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全书结构条理清晰,布局谋篇颇具匠心;注重利用考古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视野开阔,分析认识切中肯綮;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区域文化史研究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和时代精神常常濡染甚至决定该时代的文学思想及创作的风貌与走向.在中国各代的文化思想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该时代占主流地位的学术思想.先秦子学、汉代经学、六朝玄学、唐代佛学、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实学、晚清西学,对各自时代的文学思想均有莫大影响,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该时代的文学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六朝”的解释历来不一,这里是指西晋、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相连的朝代,即一些文论家所谓中古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诗歌的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汉代诗歌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六朝诗人曾进行了历时三百余年的大变革。一千多年来,文学论坛对六朝诗人的变革评议众多,而其中以讥毁者占上风。因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魏晋六朝文学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主要是在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发展,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无疑是促进这一发展的开风气者。从魏晋六朝文学发展的趋势,来探讨曹植在中古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精辟地指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