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近年来,STEM教育成为引导全球教育改革的新风向标,为科技馆科普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究视角。在对STEM教育与科技馆展品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小球旅程知多少”展品教育活动为例,探讨了在STEM教育理念下科技馆依托展品开展教育活动的意义、特点及其一般规律;提出要基于科学情境,结合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将传统的展品教育活动转化为体现STEM理念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STEM教育强调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实现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三者之间的紧密整合。这与科技馆“以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为主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功能具有较多吻合之处。本文从STEM教育核心理念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科技馆教育活动与STEM教育的融合之处,重点研究STEM课程的设计流程,着重分析“科学实践”主题的提取和选择、“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的梳理、基于实践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并结合STEM课程案例“建设我的月球基地”对具体流程进行对应分析和解读,最后从以上四个重点环节对科技馆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科技馆展品教育活动和STEM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科技馆将STEM教育与展品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和可能性——即STEM教育项目可用于“学展品,用展品”的教育活动中。反之,展品教育活动同样也可优化STEM教育项目,形成具有科技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科技馆的实际教育案例,提出了STEM教育与展品教育相结合的项目设计思路,旨在将科技馆基于实物和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与传统STEM教育活动形成互补,探索一种具有科技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模式,以期为提升科技馆教育活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博物馆学习是最重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基于展品资源的STEM项目化课程是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与“博物馆学习”理念下教育转向的学习载体。本文从STEM教育课程模式、非正式学习特征、项目化学习、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设计等视角阐述了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原则,构建了包含七个核心要素的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应用这一模式开发的温州科技馆课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为科技博物馆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提供框架。  相似文献   

5.
STEM教育是目前各国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进行STEM教育的主要载体为非正规教育。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属性等方面都具有比传统教育更适合开展STEM教育的优势。本文从STEM学科三个维度“实践(Practices)”“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及“学科核心概念(Core Ideas)”的视角出发,融合了“基于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方法的逆向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及“5E教学模式”等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提出了适合科技馆STEM教育的“基于全方位整合展品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科技博物馆自身资源为依托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备受关注,其中以STEM教育为主题的馆校结合活动与日俱增,但其活动质量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的STEM主题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上都需要符合当前科学教育领域中提倡的围绕“大概念”开展教学的教育理念。本文讨论了如何对STEM主题活动中的“大概念”进行解析,活动教学设计中的“大概念”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将科技博物馆资源融入活动设计中三个核心问题,并以山东科技馆馆校结合STEM主题活动的设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中以“实践”取代“探究”的错误认识与“伪探究”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馆校结合STEM教育、科技馆资源之间的联系出发,对馆校结合STEM教育进行再认识,提出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基本特征为“聚焦《课标》重点科学概念,以科技馆实物展品为教学资源,还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浸入故事情境,在‘问题’‘兴趣’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科技馆遍地开花的STEM课程教育,很多属于引进性的案例,围绕自身场馆展品、展项自主开发的项目较少。事实上,科技馆的大部分展品、展项是跨学科的成果,具有趣味性,蕴含着丰富的工程、艺术的内容,通过实际体验、操作,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实现群体协同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进行群体性知识建构。在我国,防灾减灾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教育相当薄弱。案例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基于STEM教育理念,利用上海科技馆地壳探秘展厅中的地震、火山爆发体验;地动仪等展品,开展具有本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STEM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共性、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两方面论述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为例,剖析了博物馆STEM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路径,以“渡河的工具”子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探究”“实践”三大核心理念有机融入博物馆STEM课程设计中,并对课程实施的难点进行反思,为将STEM教育整合融入我国博物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进展,一是对科学学习目标与过程的重新认识;二是STEM教育的异军突起。在进一步分析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刚刚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目前科学教育变革应对的具体表现之后,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二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虑大概念和儿童学习的进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需求的有结构的探索活动;三是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综合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展品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信息载体,也是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媒介。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两种学习理论出发,以合肥市科技馆科技展品设计与实践为例,分析了馆内展出的部分具体科技展品的教育功能,探究了学习理论与科技展品理念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增强科技展品教育效果的启示,为我国科技展品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开展了STEM教育项目,也出现了偏离STEM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教育学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兼有项目实践与探究式学习双重特征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为保障STEM教育项目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法工具。在此基础上,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运用PBL进行了STEM项目教学设计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内涵,结合具体课程活动,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博物馆课程类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从教育结果、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三方面阐述了表现性评价与博物馆课程类教育活动的关系,并提出表现性评价对于博物馆教育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活动是实现科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CiteSpace软件为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和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在时间发展趋势上具有相似性,新媒体的应用、活动设计与创新以及STEM教育的融入是国内外主要研究热点,但在研究理念、阶段、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技术融合、活动设计创新、观众研究和学习效果研究、馆校合作、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是未来研究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科技博物馆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开发教育活动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基于证据的论证”和课堂教学中的论证模型,构建了“基于证据的论证”用于科技博物馆的教学流程。本研究以此教学流程为基础,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设计开发了学习昆虫知识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发现,基于此教学流程,学生的科学知识有所提升,并且在活动中呈现出基于证据进行有效论证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