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古代传说中有仙人“点石成金”的故事。仙人用手一指,石头便变成了金子。有一个农民十分贫困,仙人发了善心,要“点”几块金子救助他,但这个农民却说:“我不要你‘点’的金子,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传说虽然古老,但仍不失其发人深省的意义。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可以比作那个仙人的话,那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你将如何回答呢?我主张,送金子给学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把手指头送给学生吧。这是教师树人的需要,这是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在教学意见中常常提到这么一点,老师的分析我们听了很满  相似文献   

2.
晓阅 《小学生时代》2009,(12):27-27
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次见到一个非常穷苦的老人,心生怜悯,便用“点石成金”之术,把一块石头变成了一块金子送给老人。然而,老人竟然不收。这使吕洞宾大为意外.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样不贪恋金钱财物之人?这可是难得的修道之材啊。正当吕洞宾欲点化他得道成仙之时,  相似文献   

3.
相传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次,吕洞宾来到人间,想用自己的"点石成金"之术接济一下贫困人。他首先遇到一个年轻人,就指着一块石头对他说:"我把这块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你吧。"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摇头拒绝了。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八仙中的吕洞宾一次下凡,来到一座和尚寺,遇到一个和尚在练功。吕洞宾认为这个和尚“根器”很好,便有意度他。于是,吕洞宾拿了一块石头,用指头一点,石头立刻变成了金子,并拿这块金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民间传说:一个人特别贫穷,但他一生虔诚地供奉道教的创始人之一吕洞宾。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而降,看见他家徒四壁,不禁十分怜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的一块石头,石头立刻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吗?”那人说:“不想要。”“那你想要什么呢?”那人说:“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善于继承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记诵,就是开展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策略。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向他的朋友吹嘘他读过一首精彩的打虎诗,“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似乎是什么什么苦”,他说,“第三句我记不清了,好在第四句还记得。”朋友不耐烦地催问:“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是厉害得很的意思。”现在我们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就停留在“好像似乎”阶段,读书浮  相似文献   

7.
方法最重要     
从前,有三个穷苦的青年外出谋生。他们在路上遇害到了一位神仙。神仙用手一指,路旁的一块大石头就变成了金子。神仙说:“你们每人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一样东西,你们要什么呢?”一个说:“我就要这块金子。”一个说:“我要你那点石成金的手指。”最后一个说:“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把石头变成金子的!”  相似文献   

8.
李英 《教师》2011,(31):82-82
一位能点石成金的仙人,有一次他碰到一位乞丐.就将路旁的一块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他。不料这个乞丐却拒绝了这种施舍,他对仙人说:“你给我金子总是会用完的.还是把你点石成金的方法都给我吧!”这个故事引申到学习中来,可以这么讲,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怎么获得这些能力呢?必须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并坚持好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今天就学生写日记习惯的培养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前一时期,有人批评小学语文教学只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了文学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看这个问题呢?首先应该弄清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否失落?小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体现文学教育?文学的功能是什么?语文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如何体现等问题。今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否失落?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是很重视文学教育的。我国的古代教育很重视文学教育,孔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诗、书、礼、乐。孔子很重视“诗”的教育,他称赞《诗经》“: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相似文献   

10.
傳說吕洞宾招徒弟,提出的条件是不貪財。結果很多人都落选了。后来他碰到了一个人,当他用指头把石头点成金子送給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拒絕了。呂神仙很欢喜;但查問的結果,原来这个人是想要他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呂神仙生气了。可以设想,他是不会把指头送給这个人的。  相似文献   

11.
诚信     
提起“诚信”,我总会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那还是许多年前,有个孩子跟上帝学本领。有一次,上帝对孩子说:“我教你点石成金的本领,好吗?”孩子问:“明明是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子呢?”上帝回答他:。三个月之后,那金子还会变回来的。”那孩子听了立刻说:“明明给了人一块金子,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正确,臻至巧妙,可以“点石成金”;教学方法错误,抑或愚笨,就会“点金成 石”。因此,教学方法巧妙与否,极其重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神话传说中,吕洞宾有一个特别的手指,能够“点石成金”,我们老师也需要有这个点石 成金的“手指”。学生接受教育,不仅希望得到“金子”—老师教授的知识;更希望得到点 石成金的“手指”—知识得来的方法。如果老师仅只教授知识,而不能传授方法,学生可以 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取得永远的成功。永远的成功,必须是拥有点石成金的 “手指”。“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  相似文献   

13.
近期,2岁的石头很喜欢让我给他讲故事,同一本故事书往往要重复读上好多遍。还原现场今天,故事时间到了。“石头哥哥,今天我们讲什么呢?”“妈妈,你就再给我讲讲小红帽的故事吧。”我看着他笑着说:“儿子,小红帽的故事你都已经记住了吧?那我有一个好主意。”“嗯,什么好主意?”“咱们演一遍小红帽怎么样?”“妈妈,怎么演呢?”“这样,你来当导演,先安排我们都演谁吧。”石头很兴奋,笑出了声。他想了想说:“那让奶奶演小红帽,你演大灰狼,我来演警察。”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大家说说。你对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学的《金子》一课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寻找到金子,拥有财富)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书,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用笔画出来。二、聚焦彼得的“真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解不无骄傲”。(非常骄傲、自豪)谁能读出彼得的这种自豪?对于“金子”,你怎么理解?彼得为什么强调他找到的“是真金”?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此…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点金术”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青年经过一番勤学苦练,终于学会了“点石成金”的法术。尔后他为本乡父老乡亲点金,让人人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点石成金”的故事,告诉人们:点金术比金子更宝贵。这里说的“术”,就是方法。如果把“知识”视为“金子”的话,那么,“学习方法”就可以称做“点金术”。我常听到一些大学教师抱怨学生:“死抱着中学的学习方法不放”,“不会学习”,……。入大学的通知书上并没有告诉同学该如何学习。如果学生要反问你:“大学生学习方法你教过吗?”“没有人教我们,我怎能会呢?”你该  相似文献   

16.
今天讲些和治学、和研究有关的事情。研究生,顾名思义,应当是能搞研究、会搞研究的学生,所学内容应当带有很多的研究成分,所以,“研究”对于你们来说是很重要的。研究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怎样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古代有个故事,说有位师傅会点石成金,他教了两个徒弟,有一天师傅问他们:“你们需要点什么?”某甲看着眼前的一堆石头说:“请师傅把这堆石头给我点化成金子。”某乙说:“我希望得到师傅那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某乙所要求得到,乍一听仅是一个手指头,实则是无限的,如果有了那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何止是面前的一堆石头,就是石山、石岭,也可以点化成金山、金岭!所以,某乙比某甲更聪明。学专业、治学问也是这样,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地多学某一些知识更重要。所以希望你们听课,看著名专家、学者的论著,要细细品味,要从中抽出他们治学的方法,择巳所需、为我所用。这一点希望引起你们的注意。 下面讲一讲做学问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点,努力打好基础,掌握一套“看家本领”。山东大学已故教授刘泮溪先生曾对我们反复强调,敏学问要有一套“看家本领’。这就首先要把基础打坚实,然后掌握—些“绝活”,能演几出“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为什么要强调情感教育和培养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从小学语文教材看,大部分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生命,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是陶冶学生情感的典范之作。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情感教育的因素。从语文学科性质看,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独特作用,我们既要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又要造就他们美好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蔡元培先生在美国会见中国留学生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到西方学习,不要求带回现成的金子,而是要带回迈达斯的手指头。”这位迈达斯,就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能点石成金的那位国王。请听又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有一次,上帝“微服私访”来到人间并问一个不幸的孤儿:“我能点石成金,送点金子给你,好吗?”孤儿摇摇头:“不,您最好教我点石成金的方法。”上帝大惊:“为什么?”孤儿回答:“这样,我就可以救救那些像我一样走投无路的穷孩子,让所有的穷孩子都有吃有穿。”上帝点点头,深受感动,于是带着孩子上了天堂,使他从…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那么,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呢?第一,引导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去汲取人文素质的营养。儒学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指出了教育人的原则,首先在于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善良的美德。“五经”之一的《周易》中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之交的和谐原则:一方面要求人类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求人与人之间也要保持和谐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语文工具,又要接受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完成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也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完成作品思想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