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逻辑学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综观国内逻辑学通识课程现状,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探讨并解决.逻辑学通识课程建设理应摒弃分歧统一理念,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从而使得逻辑学在通识教育中发挥应有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的性质和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逻辑学课程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应将其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加以推广。应对逻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目标等进行改革,以发挥逻辑学科在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丽萍 《教育研究》2012,(1):125-129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通识意蕴,但这种通识意蕴被现实中的工具主义和技术化英语教学所遮蔽。为此,需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通识指向,充实、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审断,以促使学生通识精神的形成,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意蕴。  相似文献   

4.
强化通识教育理念,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创新性,在教学方式上要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本身具有的通识性,我们可从通识教育角度对其予以审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借鉴通识教育的做法,将"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将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运用于现行的五年制高师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教育应当与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知识、艺术、社会相融合,并在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以促生学生的通识精神。本文从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理念角度提出现存五年制高师英语教学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教学课程的设置,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扩展教学内容,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切实提高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高校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法学通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功能,它有利于激发创新欲望、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要实现法学平台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就要明确课程教学原则、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思维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而逻辑学求真的特性使其与通识教育有着近乎一致的培养目标,即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然而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制约,逻辑教学遭到一定的冲击和削弱。为此,要实现逻辑学通识课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是:评价目标——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对通识教育三大目标的支持程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实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评价对象——教师和学生;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识课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通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智能、情感和社会化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具有松散性特征,实现有效教学要保持通识课程模块间、通识与专业教育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这必然会面临目标定位、管理机制以及处理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建议高校围绕培养目标、管理机制、课程结构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逻辑修养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逻辑素养的形成主要依赖专业教育,而目前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并没有普遍开设逻辑课程,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逻辑素养的养成。因此,应该逐步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逻辑,以适应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逻辑过程中,必须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构建“教育逻辑学”理论体系、应用中小学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构建突现个性的教材体系等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科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科高校除中文、法律等少数专业外,大多数非哲学专业均未开设逻辑学课程,那些开设了逻辑课程的,也因课时太少等原因,学生学起来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根本改变。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科研素质和理论素质的角度讲,所有文科高校非哲学专业都应该开设逻辑课。为达此目的,第一,要建立逻辑学是基础学科地位的共识;第二,要提高普及逻辑学教学是加强犬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的认识;第三,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选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医学基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生成,以系统逻辑和辩证逻辑为基础,由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医学生、介体(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体主导结构所决定,以要素、主体主导结构、教学情境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条件,在系统与教学情境的联系和作用中,逻辑地生成导向功能,根据医学生受教育前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否发生变化判断导向功能的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4.
掀起大学逻辑学教学改革的第二次浪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历了第一次教学改革浪潮之后,我国大学逻辑学教学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掀起第二次改革浪潮。第二次改革浪潮应将逻辑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培养;课程的主要内容设定为论证的系统理论;整个逻辑学的课程体系由论证逻辑(非形式逻辑)和数理(形式化)逻辑构成;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应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数字逻辑课程实践教学中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培养,分析了数字逻辑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中的定位以及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学时少的教育环境下数字逻辑课程综合设计的教学,设计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综合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典型综合设计题目的设计目的和设计要求。教学实践表明,综合设计遵循了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雍琦教授是在我国法学逻辑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主张逻辑课程的教学必须注意发挥其应用功能,法律逻辑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法学的实质内容相融合。如何最大程度地让大学课堂成为普及逻辑学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贴近生活面向社会的逻辑学科普工作,是雍琦教授留给我们继续思考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Genrikh Golin 《Interchange》1997,28(2-3):159-169
In the theory of teaching, the problem of interrela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cognition — the scientific and the educational —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 long tim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logic of an educational subject does not unambiguously follow from the logic of science (paradigm). The same content of the course can be realized with the help of several isomorphous structures of equal valu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logic of science. The choice of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educational aims, types of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eriods of studies, the presenc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subjects and oth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法律和逻辑的渊源决定了法律类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逻辑课程的教学实效。逻辑课程教学实践必须从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科学选取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着手,切实有效地提高法律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司法实践逻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前《常微分方程》课程学时不足、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相对滞后、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手段单一等现状,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