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气”与“争气”□江苏省锡山市张泾中心小学严育洪世界充满着辩证法。人的“生气”有时也能积极地转化为“争气”,并在合理的“争气”中发展成为一个生气生色、争气争先的有用之材。我的经历就是一部很好的“炼气”之书,其中,为别人“生气”→为自己“生气”→为自...  相似文献   

2.
爱的教育     
爱,能浇灭心头的怒火;爱,能控制迷失的理智;爱,能让人在生气的时候懂得争气。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妈妈说:“乖孩子,认真读,咱家没出过大学生,你一定要争气,别让我们失望。”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一定要争气。慢慢地,我迷上了修破烂儿,打火机、坏玩具,一修就好,可成绩在下降。妈妈看见说:“那是没出息的人做的。”我得出了结论:爱迪生不争气。三年后。我的成绩开始好转,妈妈说:“乖孩子,你终于没辜负全家人的期望。”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要加倍努力,尽管我不太喜欢学习,我还是要争气。可是,不争气的我又慢慢地迷上了电脑。妈妈知道后,说:“那是败家子做的。”我暗暗懊恼。我得出了结论:比尔·盖茨不争气。很快…  相似文献   

4.
《一定要争气》讲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赞扬了他刻苦勤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两件事都提到“一定要争气”,都含有要有志向,要有自信心,要肯努力的意思。但两次“争气”在层次上、目的上又有所不同,即第二次比第一次要深一步,是为祖国争气,为中国人争气。通过两件事,理解童第周心里想的两段话,理解“争气”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定要争气”课文中第一次提到“一定要争气”是童第周经过努力取得优秀成绩后心里想的。教学可以由课后思考题直接切入…  相似文献   

5.
《新三字经》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德为先”,可采取以下渗透方法: 一、审题入手,先声夺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课文,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文眼提问,就会收到高屋建瓴作用。譬如教学《一定要争气》,我就设问:“争气”是什么意思?“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他两次“争  相似文献   

6.
教法一三读三议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 ,所以他要争气 ,争取在第二学期把成绩搞上去 ;第二次是童第周到比利时留学时 ,由于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 ,而他又想完成一项连他的导师都没能完成的高难度试验 ,所以他要争气。课文所写的两次争气是有质的不同的 :第一次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小朋友:你在家里是不是很淘气,经常惹爸爸妈妈生气?在你眼里爸爸妈妈生气时是什么模样呢?爸爸妈妈生气时你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杭州市北山幼儿园大(2)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爸爸生气的样子就像一头愤怒的大狮子,呲着牙,咧着嘴,还跺脚(樊皓宇妈妈生气时就哭,一句话也不说。我拿餐巾纸给妈妈擦眼泪,还对妈妈说:“妈妈,你别哭了,我一定会给你争气,长大后一定会孝顺你的。求求你,不要哭了,好不好。”妈妈就真的不哭了。(章正睿爸爸妈妈吵架时,他们两个都很生气。爸爸的脸就像电视奥特曼里的怪兽,怪怪的,很难看。妈妈没地方出气,就来揍…  相似文献   

8.
吕爱军 《班主任》2012,(4):69-69
一位教授问学生:“人在生气时,为什么要喊?”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教授都不满意。最后,教授这样解释:当两个人生气时,心的距离是很远的,必须大声喊,对方才能听见。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心的距离就更远。  相似文献   

9.
下棋     
<正>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妈妈说:"乖孩子,认真读,咱家没出过大学生,你一定要争气,别让我们失望."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一定要争气.慢慢地,我迷上了修破烂儿,打火机、坏玩具,一修就好,可成绩在下降.妈妈看见说:"那是没出息的人做的."  相似文献   

11.
偏心眼     
妈妈:“儿子,你已经6岁了,可以一个人睡了”。儿子:“不,妈妈,我要跟你一起睡”。妈妈:“你不听话,我要生气了!”儿子:“妈妈偏心眼,我也要生气了!”妈妈:“我咋偏心眼?”儿子:“爸爸那么大了,为啥不叫他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12.
《一定要争气》(六年制五册第1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 ,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难点是体会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抓住“争气” ,统领全文 ,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一、抓“争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前提。教学中要抓住“争气”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课题设疑…  相似文献   

13.
解词悟句把握重点《一定要争气》教学设想□厦门市同安洪溪小学朱文传《一定要争气》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三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记叙已故著名科学家童第周轶事的文章。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青年时期的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学习童第周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的题目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课文中“一定要争气”这句话反复出现,不仅使文章层次清楚,而且不断深化着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得童第周自我“争气”,为国争光的形象更加鲜明。基于课文以上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扣住重点词“争气”作为教学的立足点,顺藤摸瓜,实现其教学目的。一、探寻“争气”的缘由童第周小时候家里很穷,念书少,文化基础差,这是他争气的  相似文献   

15.
张春生 《老年教育》2010,(11):55-55
“人活一口气。”这不仅是说做人要自立、争气,也暗含着练好肺活量、身体更健康之意。从医学意义讲,肺活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和精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08,(5)
1.睡前生气:睡前生气发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以致难以入睡。2.睡前饱餐:睡前吃得过饱,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正如中医所说"胃不和,则卧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生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要管理一个班级,与学生打交道的时间更多,需要处理的事情更多,工作压力和责任更大,因而也极易和学生生气。比如,因学生上课迟到而生气,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生气,因学生不完成作业而生气,因学生考试成绩糟糕而生气,因学生损坏公物而生气,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要求作者要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学文章,更要求读者把人物形象永远铭记心中。《一定要争气》叙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经历过的两件事。对文章的主人公童第周,学生应随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认识,最后树立起人物形象。 一、谁要“争气”——初步了解人物生平 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时,要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的主人公。为此可设计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定要争气》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中国人员争气的动人事迹.全文以“争气”为文眼,一以贯之,洋溢着童第周强烈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豪情,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文眼“争气”,渗透爱国情志.一、抓“争气”,渗透坚志.课文一至三节,主要介绍童第周贫穷的身世和在中学刻苦求学的情况.全文先后三次出现“一定要争气”,第一次讲到“争气’,是在第三节.“争气”的意愿和信心是什么,坚强的意志和前进的动力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讲析这一部分教材时,可提出下列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1、童第周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里?他的思想成长跟家庭环境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山东教育》2001年第25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解疑、存疑刍议》,全文有四个小标题,其中第二个是“会质疑”。该小标题之下谈了两点,第一点是“从哪些方面质疑”,原文是这样论述的:“一般说,质疑都有一个中心点,如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无疑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等,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比如可以从课题上发问。如《一定要争气》,谁‘一定要争气’?怎样争气?为谁争气?结果怎样?可以从课文内容、语句上发问,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前后出现了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