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经验。方法:对9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检查,根据术中情况进行囊肿剥除,附件切除或中转进腹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及病灶严重程度分别加用GnRHa、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92例中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成功剥除70例,单侧43例、双侧27例,附件切除18例,4例因盆腔粘连非常严重,操作困难中转进腹。无其他术时、术后并发症。按AFS分期法:Ⅲ期65例(70.65%),Ⅳ期27例(29.35%)。术后病理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随访6~48个月。Ⅲ期复发率4.60%(3/65),Ⅳ期复发率14.81%(4/27),总复发率7.6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理想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规范操作,术后及时辅助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切除在胸外科手术科室的引起很高的兴趣。本研究讨论我们从后外侧切口切除过渡到胸腔镜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科通过单孔胸腔镜肺切除的手术患者。统计患者一般特征的肺部病变,成功完成或中转开胸,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在8例转换开胸手术治疗。无死亡患者。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比开放性直视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Pa O2水平的肺癌患者围麻醉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方法:204例行单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根据术前Pa O2水平分成3组,A组Pa O260 mm Hg~,B组Pa O265 mm Hg~,C组Pa O270 mm Hg~:C组包括C1组和C2组,C1组患者入院时Pa O2≥70 mm Hg,C2组患者入院时Pa O270mm Hg,经过准备术前Pa O2≥70 mm Hg。记录入院,术前,仰卧位双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60min,双肺通气前1 min,手术结束前1 min及ICU拔管前1 min的血气分析及术后住ICU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Pa O2值在单肺通气30 min、60 min及双肺通气前1 min和拔管前1min水平,A、B、C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其中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住ICU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术前Pa O2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趋势。肺癌患者术前Pa O2≥70mm Hg能较好的耐受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磨玻璃样阴影,尤其是单发结节性磨玻璃影(snggo)。方法:40例在我院snggo持续抗炎治疗后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由于不能明确诊断,接受胸腔镜手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并根据病理结果手术方法。结果:30例恶性肿瘤,其中26例接受胸腔镜单纯楔形切除术或肺段或叶切除术治疗;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良性病变8例,病灶切除。结论:snggo持续抗炎治疗后往往是腺癌,其中早期经非侵入性检查很难确诊。如果没有禁忌症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加术中快速引导下切除病变冰冻切片应进行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满意的诊断和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5.
探讨RPH加内痔芍倍注射加外痔切除缝合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疗效对比观察。实验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住院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RPH加内痔芍倍注射加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经典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术后肛缘水肿、术后总体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术后肛缘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二组总疗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加内痔芍倍注射加外痔切除缝合术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总体疗效相同,但前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苏珍  任小康 《科技风》2013,(20):16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服务的回顾与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剖宫产手术患者均母婴平安出院,满意率达97.6%以上。结论:做好孕产妇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母婴安全,术后康复及母乳喂养均能起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外伤性脾破理解行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风险,对1995 ̄1999年5月收治的80例Ⅱ、Ⅲ级外伤性脾破裂随机分组。40例行单纯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略有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脾部分切除术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腹腔镜胆囊切除是以传统外科技术为基础和依托,应用观代高科技所提供的新手段,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而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解剖变异,炎症粘连,结石嵌顿,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致使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行传统的开腹手术,使病人在心理上不易适应,不利术后的恢复,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在老年患者胸部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2-01~2014-02间在我院施行胸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术后2周,分别统计每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21例,胸腔积液18例,术后肺不张1例,总发生率为85%,治疗组4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8例,胸腔积液9例,总发生率为36%,治疗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能明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对于术后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20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8月诊治的20例胰腺囊性肿瘤进行治疗方法及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捡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胰腺肿块为囊性、囊实性或不规则分叶状.胰腺囊腺瘤12例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胰腺囊腺癌8例,6例完整切除,3年生存率66%.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58例与开腹阑尾切除50例两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术后排气、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满意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应不断总结,使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在微创技术应用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行TACE联合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经验。方法笔者对2009~2014年间我科收治的4例中晚期肝癌行TACE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病例各在术前接受TACE治疗2~4次,经评估可行手术切除后,均行肝脏不规则切除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中晚期HCC术前先行TACE治疗使肿瘤缩小后,行手术切除不仅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得到比较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开腹阑尾切除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保守方法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0%;对比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结论使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预防腮腺切除术后Frey’s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腮腺手术区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植入患者,术后半年采用Minor试验客观地进行疗效评析。结果:45例中出现Frey’s综合征有2例,其中全叶切除的1例,浅叶切除1例,发生率占9%。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腮腺创面中建立屏障,阻隔腮腺术后神经错位融合,预防Frey’s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例舌癌切除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再造术的护理方法。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较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术后72 h内仔细观察记录皮瓣血管状态和手术当日每小时记录负压引流量一次,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结果:口腔和颈部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血管危象等并发症。结论: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术后认真观察和无微不至的护理,为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快速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通过EMBM对33例直径≤2cm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治疗时,护士从准备物品、装置多环黏膜切除器、套扎病变黏膜、电凝切除、创面处理等步骤配合术者完成手术过程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随访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经护理紧密配合,33例患者共34个病灶顺利进行EMBM,完整切除率达97%、操作时间短、术中并发少数急性出血、术后轻度胸骨后疼痛予以对症护理后可舒缓。结论:全面实行优质护理完善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地观察并与术者紧密地配合,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加强健康教育和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减少起源于黏膜、黏膜下层且直径≤2cm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BM治疗的并发症,增强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林县人民医院经胃肠道手术的254例患者资料,发生吻合口瘘10例,分析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结果: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感染(先感染后瘘)、合并糖尿病、联合脏器切除、术前低蛋白、术前贫血、年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结论:临床上应采取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监控患者血糖情况、维持体液平衡、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重度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重度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8)进行常规护理,并于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n=58)则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关指标,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的46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例,对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探讨。方法:分别采用左侧开胸38例。其中探查手术4例,其余34例根治性切除;经右侧开胸28例,均为根治性切除。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切除率96.8%(62/64),3例因术中发现广泛转移未能切除病灶。发生并发症包括发生肺部并发症6例,吻合口瘘2例,胃排空障碍3例,心血管并发症3例。结论:食管癌的治疗仍旧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导,由于食管癌患者多属中晚期,术前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对不同的病况应采取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进行恢复性护理观察分析,促进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康复。方法:以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恶化程度达到了II度和III度,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重建修复过程中,对其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重建的生理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并通过优化护理观察和分析,促进病情好转。结果:对于复发性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肺叶或袖式肺叶切除术后,进行术后重建修复性护理,肿瘤感染率大幅度下降,然后在差异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相关生理性指标进行观测,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护理,患者得到康复,生理指标趋于平稳,效果较好。结论:结合生理指标跟踪观察分析,通过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重建修复优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