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点燃速燃蚊香,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烟雾,能较好演示光的直线传播路径。光的折射规律推导实验。如图1,用一个小手电筒、铁架台、铁夹、蓝色塑料杯,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斜对着塑料杯,打开开关,使电筒的光射在杯的内侧,可以观察到塑料杯外侧有一个光亮的点A(贴上标签),加入适量水后,(由于发生折射)光亮的点下移到B点(贴上标签),作出此时的光路图并分析,得到结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保持入射点不变。把电筒往法线靠近,光亮  相似文献   

2.
《光的传播》一课中,对于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是:用传统的光学演示箱和手电筒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一方面是因为手电筒发出的光在  相似文献   

3.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之一。通过学习 ,学生应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速度小。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 .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在同一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 ,光在两点之间是沿着连接两点的直线传播的。光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同一介质、均匀介质和透明介质。假如不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 ,则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如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五年级《自然》中有一节“动物和环境”的课文。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蚯蚓为例,进行实验,研究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取一长方形的扁盒子,把盒内壁涂黑,将盒盖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把5条蚯蚓放在盒内明暗交界处。经过5分钟,把盒盖掀开,我们观察到,5条蚯蚓都向黑暗的一边爬。这说明,在温度和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10~8米/秒; C.光源的发光面越小,在不透明物体背后形成的半影越小,而本影区越大; D.在本影里,无论光源的哪一点所发出的光都不能到达,所以它是完全黑暗的。 显然,这道题重点是要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影的性质及对影响本影、半影大小因素的掌握程度。但从阅卷中发现同学们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没  相似文献   

6.
制作材料:0.5cm厚白泡沫板下脚料7×7cm 3小块、白色透明塑料瓶1个、双面胶带1小卷、装饰眼睛3个(或自己制作)、浅蓝色及时贴10×10cm 1块、圆镜架1个。 制作步骤:(1)按图一所示把鱼的图样在较厚的纸上画好,剪下  相似文献   

7.
一、制作方法在透明胶片上画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图,它的上面涂浅黄色、前面涂浅红色、右面涂大红色。用一块薄纸板(12×9cm)作基片框,并在中间挖空成长方体图形外边缘的形状,再用刀片沿点划线划开作拖片滑槽口,然后将胶片对应固定在片框上(见基片图)。  相似文献   

8.
春、夏两季是制作桑蚕生活史标本的有利时机。制作桑蚕标本,首先要制作标本盒,标本盒的材料可选用0.4~0.6cm厚的胶合板、干木板或纸板,盒为长方体,长24cm,宽16cm,高约4cm,盒的开口可设计为:套盒、抽盒、上下两开盒三种形式,为便于直接观察,盒盖面嵌上一块长22cm,宽14cm的透明玻璃。  相似文献   

9.
聂庆林 《科学课》2009,(9):60-61
一、所需材料 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的八开卡纸各一张,2厘米宽的透明胶带,胶水,剪刀等。 二、制作方法 1.做轨道电磁铁卡片(如图1所示) (1)截取长37cm、宽12cm的白色卡纸一张,用刀片在卡纸下边缘附近刻出8个长2cm、宽1cm的长方形小窗口。窗口具体位置是:最左边小窗口的左下角顶点距卡纸左边缘12cm,距卡纸下边缘2cm,每两个小窗口之间距离为2cm。  相似文献   

10.
环保花篮     
制作材料:一次性红色纸提兜一个,饮料瓶一个,透明塑料薄片两块,双面胶一小卷。步骤:1.把提兜打开,剪为4cm×35cm,26cm×7cm,26cm×14cm各一张和1cm×24cm一条。2.把26cm×14cm一张的料如图(1)所示画一条虚线。3.按图(2)所示对折,对折后在上方画宽约1cm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1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实验并不难做 ,但一般的做法存在着光路不可见的缺陷 .笔者利用胶体和烟雾对光的散射作用来做这些实验 ,使入射、反射、折射光线呈现出来 ,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全反射为例作一介绍 .一、实验器材演示箱 ,半圆柱形胶体砖 ,激光笔 ,香烟(或蚊香 ) ,打火机 .二、部分器材的制作1 .半圆柱形胶体砖的制作( 1 )找两个透明磁带盒 ,切出两片直径为图 11 0 .4 cm的半圆形塑料片 ,一片长 1 2 .0 cm、宽 2 .5cm的长方形塑料片 ;将一个无色透明的可乐瓶沿弧形方向剪出一片长 1 5.7cm、宽 2 .5cm的塑料片 .( 2 )以两片半圆形塑料片作为侧面 ,磁带盒切出的长方形塑料片作为底面 ,可乐瓶切出的塑料片作为顶部半圆形弧面 ,用强力胶将它们粘成一个半圆柱形空心砖 ,如图 1所示 .( 3)取一杯肥皂水 (即胶体 ) ,不断加水稀释 ,直到用激光笔照射时 ,既有较好的透光性 ,又有明显的散射作用 (在胶体中能看到一条明亮的光线 )为止 .( 4 )用烧红的铁丝在半圆柱形空心砖的侧面烧一小孔 ,然后用注射器将肥皂水注入 ,不留气泡 ,注满后用强...  相似文献   

12.
盒盖变变变     
插小旗材料与工具:鞋盒盖,红、黄、绿三色蜡光纸,牙签,浆糊,剪刀。制作方法: 1.将蜡光纸剪成许多小长方形,粘在牙签上做成小旗。2.将盒盖面三等分,分别贴上红、黄、绿蜡光纸,可按颜色将小旗插上。玩法:投放于数学区,要求幼儿按颜色插小旗,练习按  相似文献   

13.
新年快到了,亲手给亲朋好友做一张贺年卡,在过年那天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惊喜!准备工具:剪刀或美工刀,双面胶或胶水。制作方法:1.将贺卡沿边线剪下。2.中间扇形空白处沿线挖空。3.沿虚线折起来。4.在黏贴处黏合。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分类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体验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2.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在微机中演示(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各种发光物体的图片及实物,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发光的物体及其材料,每组准备一个手电筒,三块20×20cm的硬纸板并在每块纸板中间扎一孔,定位夹6个。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教室有什么不同?(教师事先关闭教…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教材中的几何光学,是以光在均匀媒质中作直线传播为基础,研究光在透明媒质中传播问题的光学。几何光学运用两个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几何光学里,光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光线就是指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线。光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进行的方向是按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而改变的。这部分的教材体系是:在讲授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介绍光的反射现象,讲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象、球面镜;再从光的折射现象讲光的折射定  相似文献   

16.
光的折射实验,教材是这样设计的:1.取一个透明玻璃杯,找一张白纸,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一半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2.让阳光或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个记号。3.在杯中倒入水,不改变光的射入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改变。之一照课文中的方法,操作麻烦,效果不明显,学生还不易理解。经过多次改进实验器材和方法,采用如下方法,器材便于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学生通过直观现象,非常容易理解。现介绍如下。一、器材…  相似文献   

17.
大嘴巴     
材料:面巾纸盒、卡纸、彩笔、双面胶。制作方法:1.将卡纸剪成略大于面巾纸盒取纸面的长方形。2.画上动物头像。3.用剪刀剪出动物的大嘴巴和头像外部轮廓。4.将头像徐上颜料,用双面胶粘在面巾纸盒上即可(如图①②③)。注意:动物的大嘴巴必须和取纸口吻合。  相似文献   

18.
材料:牙膏盒一个,消炎膏之类的长条形药盒四个,卡纸一张,小正方形纸盒一个。做法: 1.将牙膏盒一端的盒盖剪下,粘在另一端,形成三角形机头(见图一)。2.如图二所示,用两个长条形药盒做机翼。3.把另两个药盒插进牙膏盒内,为机器人的腿(见图三)。4.卡纸对折,剪成两片尾翼,粘接在腿的内侧(见图四)。5.在机头上剪一个U形,掀起,粘上小正方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课导入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取出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师:摸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这个面完整地粘到盒子的一个面上,追问:"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2.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例:高楼、冰箱、药盒等。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3.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现象辨别型1.(2005年北京市中考)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2.(2005年连云港市中考)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解析】第1题中A、B都是光的直线传播,C是光的反射成像,而D是光从水中射入一空气中时改变传播路线的现象,从而使铅笔在水外与水内的两部分出现偏移,故答案为D。第2小题A是光的直线传播,B和D是光的反射,而C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出现弯折,使雨花石升高了,所以C为折射。【策略】解这类题关键是抓住光折射的定义: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外一种透明物质中时,改变传播路线的现象。在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